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彰显人文关怀
2019-05-18聂焕婵
聂焕婵
摘 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好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实现学生习惯的培養,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彰显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工作 学生 习惯 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班级作为小学的基本单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班主任身为班级的管理者,应当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习惯,这不仅是他们的心理需求,更是他们的成长关键。班主任应当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以负责的态度去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各项能力。以下将针对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彰显人文关怀,展开进一步探讨。
1以身示范,为学生习惯的培养树立良好榜样
众所周知,榜样能够对群体起着积极的影响,若是在一个群体中,带头者为能力较强的人员,那么整个群体的能力也会随之加强,这充分说明了榜样的重要性。在班级中,带头者毫无疑问为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并且将自己打造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向自己学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能够让学生产生相应的触动,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当谨言慎行,确保自己的行动不会对学生构成负面影响,这不仅是班级的需求,更是学生的需求。在中央电视台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公益广告:刚刚下班到家的母亲,连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就去为奈奈洗脚,在一旁偷偷观看的儿子记录下来这一画面,然后在某一天,母亲下班回家后,他也为母亲端来了洗脚水。这个公益广告从各方面都诉说了榜样的力量。教师也应当将榜样的力量落实在实际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习惯。
班主任身为班级的灵魂,应当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将认真的精神贯彻于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无形中受到教师的感染,进而养成认真的习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许多事情都需要班主任在场指导做榜样。为了培养学生不迟到的习惯,老师必须比同学都早;为了培养讲礼貌的习惯,老师要向学生主动问好,尤其对内向的同学多问几句;为了学生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要当天的作业尽可能当天批改完;为了教育学生讲卫生的习惯,老师见到纸屑也要低头捡起;为了培养学生环保习惯,老师要懂得低碳生活;为了教育学生爱国旗爱国,班主任应站到学生的队伍前面做标准的敬礼表率;为了学生能与人和睦相处,老师要保持微笑对学生……小学班主任就像学生们的妈妈,尤其低年级,学生依赖班主任,模仿班主任的言行,所以班主任时刻不能忘记“师表”的作用。
学校往往会展开多种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在参与大型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认真做事的榜样,然后让学生加以模仿,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且让他们养成友善待人的习惯,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日常的一些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也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习惯,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是将事情一味推卸给别人,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应当明确自己能做的事情范畴,然后在范畴之内展开事情的处理,并展示给学生。对于班主任而言,细节的处理也尤为重要,班主任若是不能够处理好细节,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班主任还应当对细节加以关注。班主任应当注重自己的形象,并且对形象中的细节加以处理,为学生展现自己高尚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人格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注,体现人文关怀
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将自己作为榜样之外,还应当注重自己的工作态度,并且对工作投入更高的热情。较高的工作热情不仅能够让班主任更加顺利的展开工作,而且还能带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自行加入到班级这个群体之中,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良好学习环境的打造。班主任若是想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那就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并且用爱心与诚意去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与自己形成更好的沟通与互动。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各项能力急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世界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认知,较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关注,彰显人文关怀,从而让学生更加配合教师的工作,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综上所述,教师应当给予工作与学生足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实现工作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为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虽然对世界的清晰较为不完善,但他们已经有了较为差异化的个性,所以班主任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不同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自身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当分清“个体”以及“群体”的差异,然后展开相应的素质教育。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们往往是将整个群体视为工作对象,这就使得自身的工作具有“大锅式”的特点。然而“大锅式”的工作方式却无法很好的实现工作目标,所以教师应当正确把握教育对象,将班级中一些个性较为强烈的学生单独罗列出来,然后对他们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还应当注重教育的平等性,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有所偏好。部分教师秉持着“成绩至上”的教育观念,他们开展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中心的,这就使得班主任失去了自身工作的重点,他们在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展开教育时,往往更加用心,而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展开教育时,则十分敷衍,阻碍了教育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师应当以公平和蔼的态度去展开对学生的习惯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所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为了确保习惯教育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师还应当在其中渗透人文关怀,并且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尽量削减学生的抵触情绪。部分教师在开展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时,忽视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当学生出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时,这些教师会给予学生严厉的批评与处罚,从而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了抵触心理,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展开,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柔性”教育,即教师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不应当在其他学生面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应当委婉的告知学生,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习惯。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自尊心,将人文关怀充分贯彻在实际中,而且还有效实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当多加利用。
4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帮助他们培养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学习事物的途径通常为模仿他人,所以家庭环境能够对学生造成较深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可能会养成较为不好的习惯,并且将这些不良习惯带到班级中,影响他人,这就导致了“学困生”的出现。在班级内,学困生的转化一直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为了能够让学困生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应当重新树立对于学困生的认知,并且以关怀的态度去面对学困生,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班主任应当明确,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是决定学生的标准,并且思考如何去实现从“劣”至“优”的转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优秀的学生去指导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发挥自己的调解作用。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许多不足,进而导致矛盾的发生,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强烈的关注,确保学生能够顺畅的进行沟通,实现共同进步。
5结束语
由于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所以班主任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并且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列为工作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同时,班主任在对学生实行教育时,还应当注重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进去,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不仅是工作的需求,更是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守琴.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教师如何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J].速读(中旬),2018(02):130.
[2] 韩文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班级管理[J].魅力中国,2016(06):25-26.
[3] 陈文丽.探究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管理——以人为本[J].未来英才,2015(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