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注满生活的力量
2019-05-18梁建英
梁建英
摘 要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知识的联系大大增强。在统计与概率这一教学内容中,数据的呈现、使用应该与生活密不可分,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据,让数据立足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数据充满生活的力量。
关键词 数据 生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其中一大领域,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明确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下面,就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绿色出行”一课为例,谈谈“统计与概率”如何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绿色出行”属于“综合与实践”版块,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分析、处理生活中的数据,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体现数学的应用。
1搜集生活中的数据,让数据注入生活之“源”
数据产生于生活,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日常生活……处处可见各种数据。脱离了生活的数据,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把生活中的数据带进课堂,教会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他们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
《绿色出行》的引入,先出示高速公路节假日与城市上下班时间塞车图片,从生活图片感知汽车增长对交通所带来的影响。再出示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图,从统计图感知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最后出示一段新闻视频(机动车污染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从视频中感知汽车增长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从中可看出,教师善于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为数据注入了生活之“源”。教师以生活为起点,通过分步呈现生活图片、数学图表、具体数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提取数据信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去感知数据、感受生活。
2分析生活中的数据,凭数据感受生活的力量
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數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汽车尾气污染的其中一项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经测试,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2017年,我国有2.17亿辆汽车,它们在2018年一共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呢?)
师: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需要哪些信息?
生:一辆汽车每年行驶多少千米。
师:课前部分同学已经收集了自己家里的车每年行驶的里程数。
(课件出示其中两个:5000千米,45000千米)
师:为什么数据会相差这么远?
学生各抒己见。
师:有些车只是上下班时候用,而有些车要经常跑长途,数据相差太远了。拿哪个数据比较合适?
生:拿平均数。
师:对,平均数常用来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每辆车所行驶的路程都不相同,拿平均数比较合适。
(课件出示全班收集的数据)
学生分组统计数值之和,再汇总,最后求平均数。
师:请计算,2.17亿辆汽车,它们在2018年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为5亿多吨。
师:5亿多吨!你看到这个数据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感受巨大数值带来的震撼。
师:我们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结论。
(板书:计算 得出结论:汽车尾气污染大)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数据,只是缺少发现数据的眼睛。以上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收集自家私人汽车每年行驶的里程数,把身边的生活数据带进数学课堂进行分析。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紧密联系了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
在统计数据前,教师放出两个大小悬殊的数据作对比,要求学生先分析数据,再选用适当方法处理数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在大量的数据内容中有效地找到对应的研究方法,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此教学环节中,从数据的收集到分析,学生都能亲自参与活动当中,感受数据来自生活、反映生活,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
3整理生活中的数据,用数据掌握生活之“道”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数据,但数据的呈现往往是凌乱的,不能突显数据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用什么方法来展示数据,让数据能清楚表达意思,这是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看看小明一家的出行方式。
出示课本信息:
小明的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往返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时,单程用45分钟。妈妈上班乘地铁单程用30分钟,地铁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单程用15分钟,平均步行速度为50米/分。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观察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生1:爸爸和妈妈的单程路程相同,但爸爸用时更多。
生2:开小车既费时,又不环保。
生3:小明的出行方式最环保,但是走得最慢。
师:如何选择出行方式?
生1:距离近的可以选择步行,或者共享单车。
生2:距离远的可以选择地铁,或者公共汽车。
……
列表、画图是呈现和分析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简单、直观、清晰、明了”。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就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填写并计算,方便学生观察、对比,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列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的能力。正确整理数据,可以突显数据的指向性,让数据清晰地“说话”,从而更好地利用数据来掌握生活,选择生活。
数据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掌握数据分析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让数据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据,用合适的方法整理和分析生活中的数据,并让数据应用于生活。生活充满了数据,课堂上的数据也要注满生活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汤加萍.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小学),2015(08).
[2] 徐晓林.立足生活,提炼“数学味”[A].南通市陆洪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