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克诚扭秧歌

2019-05-18刘晓清

铁军 2019年1期
关键词:扭秧歌黄克诚梨膏

刘晓清

1945年4月,正值抗战胜利前夕,苏北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二届参议会开幕。出席这次会议的议员多是地方党政军负责同志、社会名流、士绅贤达。黄克诚是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苏北区党委书记,盐阜区参议会成立之始被推选为参议长。

会议由黄克诚主持。按照议程,参议会有听报告,代表发言,讨论等内容。两天下来,会议内容显得比较枯燥,加上晚间又没有安排文艺活动,故而参议员们有些意见。当时在盐阜区,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已经非常普及,于是一些参议员提议,自己组织些节目和活动,把会议开得活跃些。提议传到黄克诚那里,他当即表示支持。

次日会议休息期间,执行主席、射阳县参议长邹鲁山先生率先唱起了京剧《打渔杀家》选段,尽管嗓子不好,但他唱得很投入。邹鲁山开了头,阜东县副参议长杨芷江也不甘示弱,他跟着也唱起了京剧《金沙滩》选段。杨芷江一曲之后,地方名流顾希文、戴品儒两位先生亦先后唱起了南调和小曲以助兴。海南中学校长唐采庭即席编唱《卖梨膏糖》小调:“黄师长吃了我的梨膏糖啊,指挥三师打胜仗啊!呜哩呜哩匡……王老先生吃了我的梨膏糖啊,瘦弱体质会变强啊,呜哩呜哩匡……”顿时引起哄堂大笑。

这时有好多人坐不住了,留着一把长胡子的新安旅行团顾问汪达之干脆扭起了秧歌舞。汪达之这一扭,大家都跃跃欲试。第二天,20多位留着长胡子的参议员竟然成立了“胡子秧歌队”,由盐阜区行署副主任计雨亭领头,在广场上练了起来。当时的秧歌舞在苏北根据地已很风靡,在盐阜区一些重大活动中几乎都有秧歌舞助兴。 经过的短暂的练习,“胡子秧歌队”正式进行表演,虽然队员年龄偏大,动作有些生硬,但仍引来围观群众不停的掌声。

“胡子秧歌队”这一扭,一直在旁观看的一些戴眼镜的首长和老先生们按捺不住了。特别是黄克诚,他没想到土绅们对文化活动有如此大的热情,这种精神状态不正是民主根据地所需要的?于是他振臂一呼:“戴眼镜的全部到我这里来集中。”以黄克诚为代表,包括盐阜地委书记刘彬、行署主任曹荻秋等地方干部以及部分参议员参加的“眼镜秧歌队”随之组成。“眼镜秧歌队”随即与“胡子秧歌队”摆开了一个竞赛的架势。黄克诚平时生性严肃,参与文化活动不多,是“眼镜秧歌队”中基本功较差的,但受到整个气氛的影响,他也很忘情地投入,步伐虽不灵活,全身的协调性也一般,但却练得很认真。

“黄师长扭秧歌”,当时被老百姓作为一个新闻传开了。当“胡子秧歌队”和“眼镜秧歌队”一起联合表演时,围观的群众竟有近千人。

在盐阜区参议会上,黄克诚与盐阜区党政军领导人、社会贤达、士绅名流扭秧歌,把根据地内民主、自由、平等和欢乐和谐的气氛充分地显示出来,实在是个大新闻。《盐阜报》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一位从上海抵苏北并且参加会议的王老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假如我不是亲眼所见,不是亲身经历,怎么也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这感慨既是对根据地军民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崭新精神面貌的一种赞叹,同时也是对黄克诚这样的领导人与民同乐精神的敬佩,更是对敌后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治的一种肯定。

猜你喜欢

扭秧歌黄克诚梨膏
秧歌扭起来 健身又快乐
雪梨膏
炮击金门:黄克诚心疼打炮太多
黄克诚智斗仇敌
春雨变魔术
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
淘气的我
黄克诚的围棋人生
扭秧歌扭出了快乐和青春
一等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