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海峡隧道的通风与防灾救灾评析

2019-05-18邓念兵韩兴博

福建交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竖井

■邓念兵 张 博 韩兴博

(1.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宁波 315040;2.河南交通运输厅洛阳管理处,洛阳 471000;3.长安大学隧道工程安全研究所,西安710064)

1 引言

有关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项目的提出已有近20年,但其除了将涉及到众多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问题外,一系列诸如选址、地质、水文、海洋、地震、结构、施工、通风、防灾、救援、管理等技术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前所未见。其中隧道的通风方案,对隧道的结构断面形式、建设成本、服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以北线平潭-新竹线为背景,进一步探讨台湾海峡隧道高速列车穿越隧道时的通风方案,并提出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防灾救灾的基本思路[2]。

2 台湾海峡隧道纵、横断面设计

2.1 隧道纵断面设计

根据已经探测到的平潭岛与新竹之间的海底状况,最大水深位于东部,约80m,见图1。借鉴国外跨海隧道工程的经验,确定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为50m。根据文献[1],考虑到海峡隧道内列车的行车速度、地质条件、岩石覆盖层厚度与坡度的要求,推荐台湾海峡隧道纵断面如图1,隧道长度约为137km。

2.2 隧道横断面设计

参考国内外已有海底隧道的研究成果[5],台湾海峡隧道可采用双洞单线+服务隧道的模式,两条主隧道的间距为40m,服务隧道主隧道之间的距离为20m。主隧道内径为9.8m,服务隧道内径为5m。主隧道与服务隧道之间,每隔420m(根据地质条件,可在 375~500m之间取值)采用联络通道连接,联络通道的内径为3.5m。另外,每隔250m作一条内径为2.5m的压力缓冲通道,连接两条主隧道,用以降低列车运行时所产生的气动阻力。如图2所示。具体设计参数见表1。

图1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纵断面图[3,4]

图2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横断面图

表1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横断面设计参数

3 台湾海峡隧道通风系统设计

3.1 需风量计算

3.1.1 台湾海峡隧道客流量预测

(1)台湾海峡隧道客流量预测

已有的统计资料显示,2002~2012年,台湾同胞到大陆的人数平均增长率为3.847%,2011年台湾居民赴大陆52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184万人次,全年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约710万人次。2012年台湾居民来大陆534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263万人次,全年两岸人员往来的总量接近800万人次[6]。用2002年至2012年的台湾同胞到大陆的人数平均增长率,预测20年后(2034年)大陆与台湾人员往来总数约为10700万人,按1.1亿人次计算。假设50%的旅客乘船或飞机来往台湾,另50%的旅客通过海峡隧道往返于台湾,则隧道年客流量为约为1.1亿人次,每天客流量约为30万人次。

(2)列车型号的选择

穿越台湾海峡隧道的列车,可采用目前京沪高铁的CRH2A系列列车。该列车全车定员1043人,共16节车厢,列车长度约为401.4m。假设台湾海峡隧道的早班车时间为6:00,晚班车为22:00。在此段时间内,列车主要以运送旅客为主。其余时间,以运送货物为主。隧道通风量计算,以满足运送旅客的需风量为准。

台湾海峡隧道每天客流量约为30万人次,每列车定员按1000人计算,则每天来往台湾海峡隧道的列车数为300列,即每天单向发车150列,单向列车发车的时间间隔计算如式(1),其大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7]中规定的:最小行车间距宜采用3~4min。

目前,英法海峡隧道列车的速度为160km/h,日本北海道新干线通过青函隧道时的时速为200km/h。为了安全期间,台湾海峡隧道列车速度初步定为160km/h。则每列车在隧道内的运行时间计算为:

这样在隧道内同一方向能够容纳8辆列车,双向最多容纳16辆列车。考虑双向对开列车同时进入隧道,则有16列车在51.4-6.4=45(min)内同在隧道中,在这45min内需要为16列车中约16000人供给新鲜空气。参照英法海峡隧道,平均每人所需新鲜空气为 ,则台湾海峡隧道的总需风量为:

考虑到节假日,客流量更大,隧道内最小行车时间间距取5min,则在57.3min内隧道内最多有22列车。此时,隧道的总需风量为:

再加上20%的富余量,则正常运营情况下,台湾海峡隧道系统的需风量取190m3/s。

3.1.2 紧急工况下需风量

在某种情况下(非火灾情况),列车不得已停留在隧道内,为了保证列车内人员正常呼吸,必须通过联络通道为主隧道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已知每列车的长度约为400m,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为420m,则列车所在位置的三个联络通道可向列车每小时需提供26000m3的新鲜空气,平均每个联络通道的通风量为2.4m3/s。

考虑极端最不利情,即当两条主隧道完全阻塞的情况,此时隧道通风系统需要通过横向联络通道,向主隧道内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所有旅客呼吸的要求。则隧道内约320个联络通道的总需风量为:

3.2 隧道通风系统设计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通风初步设计为4竖井方案,如图3所示,即在平潭岛与新竹处的陆地上分别建一座通风竖井;在海峡中间建两座人工岛,在人工岛上建造通风竖井,井的高度设计高出海平面30m。各个竖井具体初步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

3.3 隧道通风方案

台湾海峡隧道的通风基本方式为分段半横向,如图4所示。在正常运营情况下,两个交通隧道所需的新鲜空气,通过通风竖井提供给中间的服务通道,再由服务隧道与交通隧道的通风联络管道送入交通隧道。为了保障服务隧道的卫生条件,服务隧道内的气压高出主隧道内气压30Pa[5]。

为了不使中间服务通道的纵向风速大于8m/s,1#通风竖井的送风井为左线隧道第二段的40km直接输送部分新鲜空气;4#通风竖井的送风井为右线隧道第二段的35km直接输送部分新鲜空气。两个交通隧道中污染空气,除了由列车带出洞外的少量外,大部分由交通隧道分段直接排到4个通风竖井的排风井中。

图3 海峡隧道的竖井设置

表2 竖井设计参数

4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防灾救灾思路

4.1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防灾设施

海底铁路隧道的火灾事故,属一个极低概率事件,但其危害性较大,事故处理也较为困难。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列车火灾事故的处理原则是:当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凡能继续运行时,均应“先将列车拉出洞外或停留在最近的海底车站,再进行列车脱节及火灾事故处理”[8,9]。救灾以救人为主,灭火为辅。

日本青函海底隧道内的防灾“待车点”,在隧道的防灾救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因此,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可以仿照青函隧道,在隧道设置4处为了防灾救灾的“海底车站”。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4个海底车站分别位于竖井下部,如图5,海底车站的基本结构如图6、7所示,车站主要包括:

(1)车站站台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列车长约为400m,因此海底车站长度取500m。

(2)下车站台

为了乘客安全地从列车上下来,在海底车站行车方向的右侧,设置下车站台,站台高度与列车底面平齐。

(3)逃生通道

图4 正常运营通风气流组织示意图

图5 海底车站布置示意图

图6 海底车站基本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7 海底车站基本结构示意图

在主隧道内靠行车方向的右侧,每隔40m设一个与服务隧道连接的逃生通道(共12个逃生通道),以便火灾时,旅客从发生火灾的主隧道逃到服务隧道,等待救援。逃生通道横断面长3.5m,高2m。

(4)应急照明及其指示设备

逃生通道附近设置逃生指示标志和逃生用的照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应能够保证照明时间不低于2h。

(5)电视摄像设备

为了使防灾救援中心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海底车站内火灾情况和人员逃生的情况,需要在海底车站内和逃生路径等场所设置先进的电视摄像设备。

(6)广播系统

为了诱导海底车站内的乘客安全、有序地避难逃生,在海底车站内设置广播设备。

4.2 火灾情况下人员逃生救援

特长铁路隧道长度较大,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列车很难在安全时间内驶出洞外。因此,必须在隧道内实施灭火救援。特长铁路隧道的救援模式主要有两种:定点疏散救援和随机停车疏散救援[8,9,11]。

4.2.1 定点疏散救援

《高速铁路隧道主要技术标准》规定:总长大于20km的特长隧道或隧道群的防灾救援方案应优先采用“定点”模式。台湾海峡海底隧道有4座海底车站,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应停留在离其最近的海底车站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1)救灾区域的划分

列车在两个海底车站之间发生火灾后,列车是向前行驶到下一个车站,还是向后运行退到上一个车站,要根据列车两个海底车站之间的位置来进行判定。因此,有必要计算出列车向前还是向后运行的临界距离Lcp。按照火灾列车继续行驶15min的条件计算[8]。可以用式(6)~(8)求解。

其中:Lcp——列车发生火灾时距离上个海底车站的距离(m);

v1——列车行驶速度(m/s),为160km/h=44.44m/s;

t1——列车以v1的速度行驶的时间(s);

a1——列车的制动时的加速度(m/s2);

t2——列车制动所用的时间(s);

v2——列车退行速度(m/s),取为15km/h=4.16m/s;

a2——列车的退行加速度(m/s2);

t3——列车从0m/s加速到v2所用的时间(s);

t4——列车以v2的速度行驶的时间(s)。

列车的制动过程可以认为是匀减速过程。在《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中对160km/h制动初速度的制动距离定为1400m(平直道)。本文将列车的制动和启动加速度均取为0.7m/s2。计算得到,临界距离 Lcp大约为 3289m,取3000m。

按照上述的计算公式,可对台湾海峡隧道的救灾区域进行划分如表3。

表3 台湾海峡隧道救灾区间划分

(2)火灾发生后采取的救援措施

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后,列车内的人员在第一时间,充分利用车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阻止火灾发展。如果车厢内的火势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将此节车厢内的乘客转移至其他车厢。关闭车厢间的通道,防止烟雾和有毒气体进入其他车厢。

防灾管理中心根据列车所在的位置,指定列车停在最近的海底车站,阻止外面车辆继续驶入隧道。告知列车即将靠近的海底车站里的工作人员,组织灭火救援工作。

着火的列车到达海底车站后,工作人员首先要引导旅客通过逃生通道进入服务隧道。人员完全逃离危险后,消防人员进行灭火工作。

乘客通过联络通道进入未发生火灾的主隧道,乘坐救援车辆离开隧道。

4.2.2 随机停车疏散救援

(1)列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后,由于动力系统失效不得不在隧道内停车时,旅客在乘务员的引导下,通过最近的横向联络通道进入服务隧道逃生。

(2)防灾救援中心接到火灾通知后,应通过远程控制系统立即开启列车附近的4个横向联络通道的安全门,引导方便旅客的逃生。

(3)旅客进入服务隧道,在服务隧道内等待救援车辆。救援车辆通过未发生火灾的主隧道到达火灾位置,乘客通过另一侧的横向联络通道进入未发生火灾的主隧道,乘坐救援车辆离开隧道。

(4)救援人员应尽快赶到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5 结语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作为一项世界级的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仅就通风和防灾救灾而言,所涉及的问题还很多,也非常复杂。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通风的一个设计方案进行评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逃生救援基本思路。有关列车通过时隧道内的瞬变压力、微压波、交通风、空气阻力的变化规律;隧道内发生火灾时,隧道内烟雾、温度与有害气体的分布,以及隧道发生火灾时通风与排烟控制措施,人员的逃生条件及救援方案,留待后续逐一研究。

猜你喜欢

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竖井
BIM技术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环境风作用下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组高度研究*
纵向通风对隧道火灾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
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接线立交方案设计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The Effect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取水竖井特殊部位的滑模施工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