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2019-05-18谢淑琴

人人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机体血清糖尿病

谢淑琴

(临夏县中医医院 甘肃临夏 731801)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以糖尿病为首的“富贵病”发病几率显著升高,成为危害人们机体健康的首要问题之一。糖尿病疾病为慢性进展性疾病,疾病病程较长,临床针对糖尿病疾病发病机制处于探究阶段,临床尚无根治手段,呈终身疾病,需患者一直服用食用类胰岛素药物进行治疗[1]。当机体长时间处于高糖状况,机体继发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临床常见并发症包括眼部疾病、血管疾病、肾病等,加重机体损害的同时,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随着临床对糖尿病疾病探究不断深入,临床学者研究发现,糖尿病进程与血管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高度相关性,可通过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确机体糖尿指标,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干预[2]。本研究笔者为了响应国家医改政策,特于笔者医院开展平行分析,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于糖尿病患者中的特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5月到2018年12月,男45例,女45例,年龄35岁~49岁,中位年龄(42.01±1.02)岁,其中25例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18例患者合并冠心病,19例患者合并肾病,13例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15例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对象,男45例,女45例,年龄34岁~50岁,中位年龄(43.01±1.15)岁;就2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具有比对价值(P>0.05)。

纳入标准:(1)90例研究对象均满足美国糖尿病学会对糖尿病的诊断依据;(2)将本课题上报笔者伦理会,经审核后实施;(3)所选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分析,同意将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排除标准:(1)血液疾病患者;(2)于观察前服用影响血流动力学的药物;(3)合并精神疾病患者[3]。

1.2 方法 均予以两组患者开展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建议患者空腹8h以上,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比对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的检测 研究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显著异于对照组指标,结果提示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

2.2 不同合并症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 90例研究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3.62±0.35)mg/L,合并肾病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5.06±0.42)mg/L,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4.59±0.32)mg/L,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3.61±0.28)mg/L;未合并任何疾病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2.83±0.24)mg/L,未合并并发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比对合并症患者数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的血糖升高为病理表现,严重危害患者机体健康[4]。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随之升高。糖尿病呈缓慢进展性,疾病进展易导致机体多种并发症发生,例如心血管、肾脏及视网膜病变等,加重疾病治疗难度[5]。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显著异于对照组指标(P<0.05);90例研究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3.62±0.35)mg/L,合并肾病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5.06±0.42)mg/L,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4.59±0.32)mg/L,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3.61±0.28)mg/L;未合并任何疾病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为(2.83±0.24)mg/L,未合并并发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比对合并症患者数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数据表明,健康志愿者与糖尿病患者之间其血清超敏C反应反应蛋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可用作疾病诊断及并发症防治非特异性标志物。。

综上,糖尿病新发患者机体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显著异于对照组指标,可作为糖尿病疾病诊断的独立指标,为并发症防治提供有效指导。

猜你喜欢

机体血清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知识问答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