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坦·李 Stan Lee藏在超级英雄的面具背后

2019-05-18甘琳

东方电影 2019年5期
关键词:斯坦漫威蜘蛛侠

创作出几千个漫威英雄的艺术家绝非斯坦·李一位,但最后真正被冠名为“漫威之父”的人却只有一个。从斯坦利·马丁·利博化名为斯坦·李,再从斯坦·李到“漫威之父”,多次的身份转化容易模糊画笔背后的真相,其实,超级英雄面具背后隐藏的是和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斯坦·李英名之下的利博同样也只是个现实生活里的寻常老人。

文/甘琳

漫威英雄在纽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漫画和电影宅男的世界基本上被乔治·卢卡斯“控制”,这个“星战之父”制作电影、销售版权,用一己之力从零到有为全世界观众不分年龄段地创造了一个现代科幻宇宙的世界。

“如果乔治·卢卡斯愿意,他现在就可以买下一个国家。但就我而言,‘漫威宇宙’并不属于我,我只是为出版商工作。”因创造现代万神殿而接任卢卡斯的斯坦·李其实并不曾真正拥有那些超级英雄,他更愿相信,是现代的纽约和现实的世界自愿推动了这个现代科幻童话的普及。

纽约是斯坦·李漫画里重要的空间,不是虚构的蝙蝠侠的哥谭市,更不是从来就没经历过通货膨胀的超人的城市,就是那个活生生的,由街头热狗摊贩、街头艺人和巡逻警察构成的危险、诙谐的多姿多彩的纽约。

将一份纽约地图放在斯坦·李面前,他能准确罗列出一份超级英雄的栖息矩阵。

“钢铁侠非常富有,住在中央公园的一座豪宅里;神奇四侠住在远离市区的巴克斯特大楼里;蜘蛛侠住在森林山皇后区,这决定他没有足够的钱作为一个超级英雄。”

当一个从头到脚、从西装再到皮肤都是紫色的男人走进曼哈顿一家银行,没人会眨一下眼睛,因为这就是纽约。在这样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大都市里,任何怪人和英雄的出现都可以称作理所应当。

“因为我住在那里,对我来说,只有当我能在城里想象这些人物时,这些人物才存在。”现实主义的城市景观给“漫威宇宙”的英雄们带来了活力,漫画读者和电影观众会相信,这个熟悉的空间,那些不是百分百完美,也需要被照顾的英雄更容易带给他们共情。

斯坦·李是罗马尼亚犹太裔移民的后代,他的裁缝父亲经常失业,他最幸福的经历不过是骑着自行车环游纽约城区。童年的游荡经历告诉斯坦·李,蜘蛛侠一定要生活在皇后区,因为只有在这个全纽约种族最多元、社会问题最复杂的行政区,寄住在伯父伯母家的蜘蛛侠所经历的青春期抑郁和焦虑才有说服力。

那时候,刚刚成型的蜘蛛侠角色并没有被漫威出版商马丁·古德曼认可,他认为这个个人问题一大堆的小毛孩更适合当喜剧人物,而不是超级英雄。更关键的是,他不觉得蜘蛛会是种讨人喜欢的昆虫。然而,新一期《蜘蛛侠》漫画的畅销立刻让马丁闭上了嘴,兴奋的他开始以为正是这个奇怪昆虫名头所带来的反差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只有斯坦·李和读者知道,是彼得·帕克的个人魅力而非蜘蛛侠的超能力让人着迷。当这个15岁情场失意的问题少年领悟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信念时,故事的高光时刻才真正来临。

不仅是蜘蛛侠,纽约的多元和包容性一直是斯坦·李的角色源泉。1963年,创作《X战警》的变种人故事时,神奇四侠这种后天超级英雄的设定被修改,变种人被设定为在自然中孕育出来的人种。“创作这个系列的时候,我其实更想表达反偏见的主题,我想将它献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因不同而被苛责的人。”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人权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的阶段,《X战警》的漫画一经推出,就被众多黑人、犹太裔青年追捧。在这些看似小儿科的科幻漫画里,少数族裔的青年们领悟到,不能因为“少”和“不同”就放弃自己的身份认知,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去反抗和解决这些偏见。

刚入行时斯坦·李的本名为斯坦利·马丁·利博,因为羞于让朋友知道自己漫画编辑的职业而取了个斯坦·李的艺名,然而,斯坦·李渐渐在这种“不入流”的娱乐形式中加入了自己严肃的创作观,青少年的科幻漫画也可以变成成年人的现代都市童话。

精益求精地闲聊

在美国,90分钟的电影剧本通常是90-120页,当大名鼎鼎的漫画编辑斯坦·李拿着自己初次撰写的150页电影剧本给制片人时,居然吃了个闭门羹。在电影制片人看来,这个冗长的剧本充斥了太多对话和只有在漫画中才适合的无穷无尽的玩笑,这是斯坦·李第一次发现,自己的闲聊创作居然成了“拖累”。

斯坦·李把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上,有时候如果手头没什么东西,他甚至连番茄酱瓶子的标签文字都不放过。马克·吐温、儒勒·凡尔纳、狄更斯、雨果、爱伦·坡和莎士比亚等等作家都被他看了个遍。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情节和作者风格,他最关注的是人物对话。“我一直认为你写的任何故事都应该从对话的角度来写,我总是试图给人物自己的说话方式,他们自己的句子结构,他们自己的个性。在当时的许多漫画书中,没有人注意到人们说话的方式。有个好人,他和坏人打了一架。就是这样。”

喜欢讲究写实画风的“美漫”能够在酣畅淋漓的打斗中牢牢抓住读者的关注,但这样的注意力集聚,看得爽,也忘得快。如果想获得读者长久的喜爱,必须在打斗之外另谋出路,而斯坦·李的解决办法就是给人物加上幽默和个性鲜明的对话。

现实中,斯坦·李会在酒会上和布拉德·皮特开玩笑说,自己不会和对方竞争电影角色,而在漫画里,斯坦·李给每一个超级英雄都设计了一套值得回味的角色性格。就算是复仇者联盟里最严肃的美国队长,也会偶尔展现出不自知的冷幽默。

对话塑造人物,人物构成故事,就这样,故事性第一次打败了生理快感,成了漫威漫画长久不衰的重要秘诀。

1971年,斯坦·李接到了美国健康教育与福利部的一封信,机构看到漫威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流行文化作用,希望漫威能够在打击犯罪和毒品等宣传方面给青少年做出积极表率。斯坦·李很高兴漫威漫画的文化意义能够被国家机构肯定,但他并不想死板地将说教进行到底,“漫画不能像布道书,观众不应该被囚禁,好的宣传应该是完美地嵌入到故事主题中。”

于是在新一期的《蜘蛛侠》漫画里,斯坦·李并没有减弱故事里该有的动作、戏剧和悬念性。他设计反派绿魔的儿子哈利因失恋而误入毒品陷阱,并让蜘蛛侠在哈利神志不清的时候将其救起并说道:“我做蜘蛛侠的生活可能充满危险,但我宁可面对上百个超级恶棍,也不愿因为染上毒品而一蹶不振,因为那是一场打不赢的仗。”

其实,这并不是斯坦·李第一次为政府做积极的舆论宣传,他在二战服兵役期间就一直干着相关工作,和其他同僚不同的是,他的宣传语总能润物细无声地潜入受众中。

当他在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森堡任职时,每天清晨他都能看见财务部士兵跟军事训练的教官一起行军时无精打采的状态,手里痒痒的斯坦·李自发地给财务部写了首行军歌:坐在桌前,从早干到晚,远离所有战争带来的震耳声响,我们给那些参战的勇士发钱。职员时刻保持警觉,护卫账本防出错。工资表格四散在地板。我们动笔,计算,挺直腰杆,不上火线。什么都无法阻止我们的财务总监。

后来,斯坦·李的大名也远播到美军防疫站,他们希望斯坦·李能够为海外参军的美国士兵设计一款看起来不那么尴尬但又有实际号召作用的梅毒疫苗接种海报,斯坦·李出色完成了这项任务,几亿张海报被分发到各个部队,这大概高于斯坦·李之前所有漫画的销售量。

斯坦·李“精益求精”(Excelsior)的座右铭被很多人熟知,这个古老的词汇代表着向着更大荣誉前进的意思。虽然创作风格倾向幽默风趣,但这并不妨碍斯坦·李在自我审查时的严谨态度:不要把剧本视作你的宝贝,对每一个词都无比热爱,一定要把自己视为世界上最严格的编辑。找出故事结构、对话、人物性格和动机中的每一个错误,不停地重新修改,直到你的剧本修改到好得不能再好为止。

斯坦·李背后的男人

相比于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对自己作品从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分镜甚至原画都要事必躬亲的细致,不怎么会画画的斯坦·李并没有直接参与漫威漫画的美术设计版块。

漫威漫画创作的主要流程和其他“美漫”略有不同,其他公司的艺术家基本都会根据完整的故事脚本去画出漫画,但在漫威,画家也能深度参与故事创作。

有时候没有时间写好所有脚本的斯坦·李会和艺术家杰克·柯比说:“在新一期里,神奇四侠没有神奇力量,毁灭博士占领了巴克斯特大厦,超胆侠现身,帮助神奇四侠打败毁灭博士。”不爱说话的艺术家杰克·柯比听完后会默默走开,不久便拿出自己画出全部剧情的草图给斯坦·李。

斯坦·李只需在这些画中添加对话气泡和音效草图,最后再由填字师、着墨师等完成漫画定稿。这样高效率的漫威流水线,一方面保留了漫画编辑的绝对权威,另一方面也给部分原画师或脚本师留出了较大的创作空间。

“编辑是负责想出基本思路的人,然后我需要和艺术家杰克·柯比提出想法,紧接着他就去负责动手设计故事。”斯坦·李在公共场合多次宣传自己并不是漫威超级英雄的唯一缔造者,没有杰克·柯比、史蒂夫·迪特科等优秀画家的鼎力合作,凭一人之力不可能创造出这些成百上千的超级英雄。

金庸在中国香港《明报》上连载《天龙八部》时,曾因一次忽然的欧洲之旅而拜托老友倪匡代写30多天的《天龙八部》。鬼马的倪匡虽然答应了金庸的请求,但也特意趁此机会“诓”了老友一把。因为不喜欢阿紫的性格,他特意将阿紫的眼睛写瞎,想看看到时金庸会如何收场。旅行回来的金庸先是认命,随即将计就计设计了游坦之为阿紫换眼的桥段,这样一来,反而进一步加深了阿紫刁蛮性格的刻画。

无独有偶,斯坦·李在外出旅游期间,也曾将几期漫画的故事设计完全托付给画家杰克·柯比。但斯坦·李不必有金庸这样的“所托非人”的无奈,两人近乎默契的长期合作,让杰克能够完美完成这次独挑大梁的任务。

杰克一直和漫威公司保持着项目而非全职雇佣的关系,喜欢做自由艺术家的他多次拒绝了斯坦·李给他安排的漫威美术总监的职位。据斯坦·李透露,这个热爱自由的创作者在生前最后一次见到自己时并没有责怪他如媒体所言“抢”了“漫威之父”的荣誉,他对斯坦·李说道:“斯坦,你没有什么可责备自己的。”

#电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剧照

不会消逝的科幻童话

如果说《神奇四侠》是20世纪60年代拯救漫威漫画于水火的幸运英雄联盟,那《钢铁侠》就是21世纪让漫威影业打赢翻身仗的关键。

二战结束后,美国队长掀起的战争英雄热潮慢慢褪去,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打打杀杀的超级英雄会对还在成长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漫威漫画的销量连年下滑,就在漫威出版商马丁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得知老冤家DC漫画正在出版的《正义联盟》漫画反而越来越受追捧。原来,读者虽然对单个英雄消退了热情,却对超级英雄的团队联盟抱有巨大的兴趣。

“超级英雄联盟的所有作品都必须针对最年轻的读者群,一定要六七岁的孩子也能看懂。”当斯坦·李被马丁委以重任去创造超级英雄联盟时,他并没有对此上心,此时对青少年漫画渐有厌倦之感的斯坦·李已将新的创作热情转向了成人幽默读物,他想创作一些更有深度的成年读物。

“反正你也想要辞职,最坏的结果不就是被马丁开除。你可以创造那些更有深度的角色,让他们和现实中的人说一样的话。”斯坦·李的妻子琼·布科克的一席话扭转了斯坦·李的决定,辞职之前的放手一搏肯定比什么都没干就溜走来得更有气势,既然被指定创作老板需要的超级英雄联盟,那也要先符合自己的创作观。

漫画史见证了1961年11月号刊《神奇四侠》的发行,复仇者联盟元年开启。这四位再怎么看都不像传统英雄标准的变异英雄并没有那么完美,他们就像现实中的人,可能平时并不和其他人合得来,但当决一胜负的时刻,他们却很靠得住。除此之外,画家杰克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神奇四侠》里的大反派毁灭博士也成了美国漫画爱好者圈子里多年来最受欢迎的“你最喜爱的可恨角色”。

20世纪80年代,美国漫画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寒潮,彼时风光无限的漫威此时也迎来了经营上的困境,漫威的掌舵人马丁为了缓解公司的财务困境,将许多漫威英雄的版权悉数打包贩卖了出去。

#电影《钢铁侠》剧照

1996年,这一创造了半个世纪商业辉煌的漫画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玩具厂商股东阿维·阿拉德联合多家银行和财团将漫威公司收入囊中,手握大笔融资的阿拉德的战略眼光不再是眼前的漫画产业,他致力的是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大的影视行业,漫威影业就此酝酿而生。

当然,漫画影视化的道路并没那么容易走得通。在电视领域,漫威破产重组之前,浩克和蜘蛛侠就曾率先登陆电视荧屏,但电视台在改编过程中丢掉了许多漫画原本的幽默风格和角色之间的利害关系:因为当时的美国人不接受上帝以外的其他神,北欧雷神不得不变成了转世化身的维京勇士;超胆侠头上的两个角被摘掉,因为这看起来像拜撒旦教。而在电影领域,《美国队长》的电影曾于1990年拍完,但拍完两年都没有上映。1994年版的《神奇四侠》也曾短时间上映过,但因为内容太烂,一直没进入全国发行渠道。而同时期,1989年蒂姆·伯顿导演的《蝙蝠侠》却赚了几百万。

漫威影业眼瞧着20世纪80年代被贩卖出去的蜘蛛侠版权几经易手来到索尼手中,并于2002年给索尼影业带来了全球8亿票房的收入,漫威影业开始将过去十多年里被兜售出去的英雄版权一一返购回来。

2005年,漫威影业挑选了漫威英雄里知名度远没有美国队长和神奇四侠高的钢铁侠来构建自己漫威影业宇宙的第一步,背水一战的漫威影业几乎用上了自己的全部资产去抵押借债,用以投入《钢铁侠》的制作。

“当小罗伯特·唐尼被宣布为钢铁侠时,我无法想象他。其实当我创作这个角色时,我想的是霍华德·休斯。对我来说,唐尼不是超级英雄,他是卓别林。”在一开始,对亲手创作了钢铁侠的斯坦·李来说,小罗伯特·唐尼并不是钢铁侠的最佳选择。甚至,连漫威影业的缔造人阿拉德也对此番倾囊大感无力,阿拉德于2006年卸任了漫威所有职务,凯文·费奇接任了漫威影业总裁的职位。

#电影《蜘蛛侠3》剧照

破釜沉舟的结果我们都已知晓,2008年上映的《钢铁侠》大获成功,唐尼扮演的钢铁侠成为复仇者联盟的灵魂人物。2009年迪士尼收购漫威之后,擅长造星的迪士尼不仅给漫威带来了大量资金,助力其收回了更多的漫威英雄版权,也提供了丰富的营销网络,许多并不熟知漫威漫画的国外电影观众也被开发,一同随漫画粉丝沉浸于其开创的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中。

在漫威一轮轮收购和重组的资本运作里,斯坦·李一直在外围跟进事态的发展,知道自己更擅长当编辑或美术总监的斯坦·李宁愿成为漫威的精神领袖而非行政事务总裁。“新的漫威公司和我签了一份终身合同,给出了不错的薪水,我那时的职位名称叫‘荣誉退休董事长’。”

退休后的斯坦·李只有两件大事,一是继续耕耘创作,他和多年合作的制片人吉尔·钱皮恩合伙开了一个新公司 POW!娱乐公司,又继续创作一些比漫威更自由也更成人化的漫画角色。越老玩心越大的斯坦·李甚至破天荒地和DC漫画搞起了合作,在自己笔下重新塑造了12位DC超级英雄角色,在他的笔下,超人是氪星人警备队中最弱的一员,海王实际上是个用水做的角色。

第二件大事当然就是投身表演圈,斯坦·李在漫威电影里客串了各种各样的路人甲。斯坦·李如此孜孜不倦出现在漫威系列电影里,一是他本人确实有很大的戏瘾,在他看来,自己在大学里的讲座也可以被称为表演;另一个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和漫威签下的终身合同:无条件获得每位漫威英雄产品10%的利润,并参与每部电影的拍摄。

拥有无数身份的斯坦·李最终选择了“漫威之父”的身份,并将其与自己牢牢捆绑起来。他知道,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只有这个身份才能让自己和众多艺术家们一同创造的漫威科幻童话永不消逝。寻常老人斯坦利·马丁·利博可以有无数个,但超级英雄的面具背后,代表“漫威之父”的斯坦·李只能有一个。

猜你喜欢

斯坦漫威蜘蛛侠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终极嘱托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蜘蛛侠,集合
美国儿童IP 30强:乐高居榜首,漫威DC均在列
安息吧,斯坦·李,漫画因你而精彩
戈壁沙丘
蜘蛛侠大变身
[美国队长3] 漫威的胜利
搞懂这些你才能看懂漫威电影
蜘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