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8年生物高考新课标卷实验题考点归纳及分析

2019-05-17刘莉

中学生物学 2019年3期

刘莉

摘要对近五年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实验题按考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特点,为实验专题的教法和学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高考 新课标卷 实验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生物学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具备缜密的实验思维、娴熟的操作技能、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这也正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目前,生物高考中常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考查角度均可体现在实验题中。所以,无论从提升学科素养还是学生评价角度,实验题都是值得关注的题型。

近年来,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力度有增无减,高频考点有教材实验及变式、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原则、对实验环节进行科学准确论述的能力等。现将2013-2018年,生物高考新课标卷中的实验题按考点逐年进行归类分析,探寻实验题命题角度变化,以此为实验专题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12013-2018年高考实验题按考点分类

通过归纳整理,将2013-2018年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实验题进行分类统计,具体内容见表1(为方便表述,表格用I、Ⅱ、Ⅲ卷表示新课标I、Ⅱ、Ⅲ卷;每栏中括号前为题号,括号里为分值)。

2比较分析2013-2018年实验题特点

2.1基于基础知识的实验题屡见不鲜

以拓展实验题为背景,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实验题在近年高考题中属常见题型。这类题考查的高频知识点有生命活动的调节、光合与呼吸及关系、选修内容等。如,2013年新课标I卷29题,通过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变化,考查了脂肪和糖类的转化过程;又如,2018年新课标Ⅱ卷29题,通过实验背景考查了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近年选修题目也开始重视对拓展实验的考查。此外,教材实验及其变形也是考查热点,2013-2018年均出现对教材原实验的考查,常在选择题中体现。

2.2注重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是实验分析的重要能力,也是实验题考查的热点。此内容常通过图像、表格或文字叙述的形式在选择或填空题中进行考查。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4题,用柱形图展示植物细条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长度的变化,考查渗透作用;2018年新课标Ⅲ卷29题,用曲线图表示光合与呼吸的关系以此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8年新课标I卷选修题目中均出现了实验数据分析题。

2.3对实验步骤及实验设计原则的考查增多

2016~2018年的新课标Ⅱ卷中,针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力度增大。设计并阐述实验步骤可检测实验设计原则的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三年新课标卷的遗传题、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题、选修题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如,2018年新课标Ⅱ卷29题,探究垂体功能时考查了实验步骤书写和实验设计原则;2017年新课标I卷29题,考查了通过设计实验步骤探究病毒类型;2016年新课标I卷、2017、2018年新课标Ⅱ卷选修一题目中,也出现了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2.4注重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笔者发现,近年高考实验题中,填空式作答正逐渐转变为问答式作答。填空式作答考查的是碎片化知识,极大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挥,无法准确考查学生的生物素养。2013-2018年高考实验题的答案文字量逐年增加也印证了这一发现。如,2017年新课标Ⅲ卷31题,要求学生叙述升血糖的机理;2018年新课标I卷30题,要求学生据图写出判断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依据。这一类题目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述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验。

3高考实验题分析对教法和学法的启示

3.1加强实验教学

2013-2018年新课标卷生物高考中实验题难度和文字叙述量逐渐增大,充分体现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和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的严密性、创新能力大有裨益。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的使用方法及实验设计原则;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引发讨论,可以加强学科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升生命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所发现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意识,塑造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并最终达成实验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共同提高,助力学生更轻松地突破实验题壁垒。

3.2注重培养生命观念,形成科学准确的学科语言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科语言的良好途径之一。此外,生物课堂也是塑造学生语言习惯的良好契机,习惯的养成需要师生共同配合。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避免口语化的表述,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并进行同学间互评,引起学生對生物语言的关注。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教材及生物学科相关资料,养成良好的生物素养,在课堂及考试中尽量使用专业化的语言表述观点,避免含糊、逻辑不清或口语化的表述。

科学、严谨、简洁的学科语言是学生生命观念的体现,生命观念是由许多重要概念支撑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塑造结构功能观、物质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重要的生命观念,有利于学生将分子、细胞、个体、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归纳,形成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在进行问答式答题时才有发挥的余地。

3.3加强对核心概念的教学

以拓展实验为背景考查基础知识的实验题在每年高考中屡见不鲜且占有重要比例。基础知识是一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依托,想要顺利突破此类问题还需夯实基础,回归知识本身,并注重知识的应用。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可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水平,促进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灵活应用,而有机集合相关概念就是提炼核心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掌握了核心概念,学生就理解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涵,能建立起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间的联系。此外,概念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并妥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的问题,进而顺利通过拓展实验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