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19-05-17肖培东

语文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散文

肖培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聚焦两个特定的场景,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讲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我们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言语形式走进“我”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对这段童年生活的情感。此外,这类回忆性散文,作者在叙述的时候采用的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让学生体会这种视角运用的妙处。

统编本教材把它放在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单元提示告诉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默读”,“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基于这些语文要素,基于教读课文的课型,我们需要教给学生把握叙事类散文内容的方法。根据对文章特点和单元要求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习用默读的方法迅速把握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二是在文章个性化的语言品读中,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美好感情;三是体会回忆性散文双视角运用的妙处。在设计上,可以根据这篇散文的特点,抓住标题关键词,以主问题推进的方式,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形成一条鲜明的教学线,从而让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集中有效。具体分为“百草园”“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个核心教学环节。

一、学习默读,梳理内容

默读是本单元在阅读方法上的要求。作为一篇教读课文,需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和具体的策:略。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用默读:的方法迅速把握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需要什么方:法或策略?我没有事先给学生方法的提示,而是直接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迅速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我来计时。(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后,教师喊停)

师:同学们,本文大约2500字,按照要求,应该在5分钟内读完,你读完了吗?(部分学生表示已经读完)

师:好的,首先我向读完的同学表示祝贺!但是,读完并不代表已经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文章写了“我”在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段中写了“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师:请大家把这个句子画出来。还有吗?

生:我觉得文章还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师:你为什么说“还写了”呢?

生:因为百草园写好之后,就写了三味书屋。中间有个过渡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生:而且文章的标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就是说其实作者写了在两个地方度过的童年生活。

师:很好!请画出过渡句,同时也请在标题上画线。所以,我们就可以怎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文章回忆了少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度过的童年生活。

师:很完整!大家回忆一下,怎样才能迅速完整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要关注标题,还要关注过渡句、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

本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一,紧扣文本关键性语句,教给学生默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具体策略,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特别注重反思性学习,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不行,怎么做才是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策略的深度体验。

二、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就明确了文章的空间顺序和结构。文中用“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引出下文的叙述,那么,百草园到底是不是“我的乐园”呢?由此马上聚焦“百草园”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言语形式的品读,走进少年鲁迅的百草园,走进少年鲁迅的心灵世界。

师:百草园里都有什么?

生:百草园里有植物、动物。

生:百草园里有长妈妈的美女蛇故事。

生:百草園里冬天可以捕鸟。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涉及了百草园里的景物、故事和活动,在我看来也不过如此,为什么少年鲁迅却认为这是一个“乐园”呢?

生: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很美,赏心悦目。

师:你能从这些景物中读出“乐”吗?

生:“碧绿”“紫红”这些颜色鲜艳的词,让人感受到少年鲁迅的心情不错。

生:一个“光滑”可见孩子的顽皮,因为经常在石井栏上玩,时间长了,石井栏就变光滑了。

师:小孩子天性爱玩,玩是快乐的,还有什么可玩?

生:“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

师:—起读读“拔何首乌”的句子。你能读出什么?

生:我感觉少年鲁迅很好骗,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他就相信了,“常常拔它起来”。

生:我补充一下,“于是”这个词可以看出少年鲁迅不假思索、不去辨别大人的话是对是错,显示出儿童的纯真和强烈的好奇心。

百草园的相关描写,作者不露痕迹地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随着对百草园景物逐渐深入的品读,学生渐渐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至纯至美的童年世界。鸣蝉为什么是像诗人一样在长吟,油蛉为什么是像歌唱家一样在低唱,蟋蟀们为什么是像一群音乐家在弹琴,那都是因为一颗童心在欢唱。沉人语言,才会读出肥胖的黄蜂的可爱,读出云雀“忽然”“窜向云霄”之中的那种惊奇,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少年鲁迅的眼前铺展开来。当然,还有雪地捕鸟的有滋有味,那一个个历历在目的捕鸟动作,不仅仅告诉我们捕鸟的方法,更让我们随着这些跳跃的动作,一起感受少年鲁迅捕鸟时那种快乐、紧张、失望等复杂的心情。作者非常清晰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以其生花妙笔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了自己所见的东西,趣味盎然,也让我们清晰又强烈地感受到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

除了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好听的,那就是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一个有点恐怖但又很刺激的故事,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怎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惊心动魄”的快乐呢?我设计了一个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故事,走进少年鲁迅的快乐童年。

师:长妈妈讲的故事里哪些话不是她讲的?

生:“当然睡不着的”是作者说的,“后来呢”是听故事的少年鲁迅说的。

师:说得对!哪句话写出了故事的恐怖?哪句话写出了少年鲁迅的紧张、好奇,想急于知道故事结局的心理?

生:“当然睡不着的”写出了故事的恐怖,“后来呢”写出了少年鲁迅好奇的心理。

师:是的,长妈妈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才能让少年鲁迅听得如痴如醉?如果要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应该要特别讲好的?

生:“突然”要讲好,给人惊悚的感觉,还有“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这句话也要讲好,特别是“一……便”和“这”,让人感觉逃都来不及,躲都躲不掉。

生:还有“沙沙沙”和“豁的”这两个拟声词,感觉就像在现场,声音恐怖。

师:是的,这些是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讲述时特别需要注意。有没有发现,讲故事的语言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短句,这样的句子节奏明快,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师:对,现在我们就要分角色讲述,体会这种感觉。

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具魅力,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氤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教师先以长妈妈的身份讲述故事,学生以少年鲁迅的身份,边听边以“后来呢”追问结果,然后师生角色互换,体验故事中的“乐”。

本环节聚焦百草园,以一个“乐”字贯穿,让学生穿越语词的丛林,抵达少年鲁迅心底最美好的地方。最后,还可以用这样一个问题结束:如果给“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加个标点的话,除了句号之外,你会加什么?引导学生在遥望百草园记忆的时候,与少年鲁迅进行深度对话,继而形成共鸣,感受那个活泼的儿童,那个活泼的世界。

三、三味书屋——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接着上面的教学环节,在本环节中以另一个主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人说,百草园的生活是快乐的,三味书屋是“全城最严厉”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在品读中认识到了“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其实“并不严厉”,而是和百草园一样,有“无限的趣味”。请看学生的品读:

生:我从“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一句中的两个“算是”发现,其实他们的“拜”只是形式主义,并不严厉。

师:嗯,“不严厉”,那位先生“严厉”吗?

生:不严厉,因为文中说“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是“和蔼”的。

生:还有“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既然“我们”还有机会做这些开心有趣的事,那说明先生还是不严厉的,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有趣味的。

生:对,还有“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最后“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可见少年鲁迅是经常在课堂上画画的。

生:我觉得先生还是有些“严厉”的,因为“我们”偷偷去玩的时候,“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我”画画,也是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

师:说得有道理,老师的形象更具体真实了。

生:是的,先生的“严厉”也是变化的,文中说“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从“很严厉”到“好起来”,可见,先生对“我”的学习还是很严格的,正是因为这种严格,所以“我”学得越来越好,先生也对“我”越来越好。

师:作者对先生的这种“很严厉”是什么态度?

生:我感觉不是讨厌和反感,而是理解,甚至有些感激和敬佩。我是从“却”“终于”中读出来的。

師:也就是说,这种“严厉”是“我”能够承受的,也是能够理解的,那先生理解“我们”吗?

……

师:很好!即使是在“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孩子们还是那样童心未泯,在枯燥的学习之外,还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孩子们是可爱的,而先生也像孩子般可爱,我们没有看到他的古板,他的一本正经,他是如此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那么,如果让你在“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后面加个标点的话,你会加什么?

生:(齐声)问号。

师:大家加上问号的时候,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说明你已经读懂了少年鲁迅,读懂了他的先生,走进了三味书屋的美丽世界。

百草园的自由快乐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当孩子走进三味书屋后,是不是这童年的快乐就完全熄灭了呢?无限趣味的百草园是不能天天去了,但别忘记,“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爬上花坛折蜡梅花,闻到的就不只是花的香味;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映入眼帘的就不只是蝉生命的痕迹;捉了苍蝇喂蚂蚁更是“最好的工作”。注意,文章中是用“工作”来形容这件事的认真与神圣的。与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多了许多的限制,读书自然要收敛许多的快乐,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去寻找和发现新的乐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大本一大本地描出甚至可以被有钱的同窗买了去的画,这可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也没有的乐趣。这样的乐趣又绝对能升华成即使在百草园里也无法复制的成就感。被先生严厉目光盯视的课堂上,放开喉咙读一阵书时的人声鼎沸,读书入神时先生仰头摇晃式的陶醉,还有那不常用的戒尺,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来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馨。读者也会在忍俊不禁中与作者一起体味童年生活的快乐。谁说书屋无趣味?这样引导学生去关注、挖掘三味书屋的乐趣,就有了很好的文本依托。因此,本环节聚焦三味书屋,指向教学目标二,以朗读体验、词句品读为主要的学习手段,读书屋,读先生,读作者,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线,坚持言中读意,立言立人。

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有和谐关系的,它们一样是鲁迅童年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一样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欢乐的心理,而这也正是文章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那么,怎样思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呢?本环节紧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深层阅读,去感悟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并引发学生对回忆性散文叙述视角的关注。

师:那么,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改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生:我觉得可以,因为文章主要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相关回忆。

生:我也觉得可以,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在百草园的童年生活,后半部分写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生:我觉得不可以,感觉鲁迅要写的不仅仅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还有……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文章的标题。(学生反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我觉得作者要表达的更是这一段“从……到……”的感情经历。

师:散文是为了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细细品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经历了什么,又感悟了什么。(学生读相关语段)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开始读书,走进了书塾。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从天真无忧的时光到多少有点成长有点忧伤的时光。

师:不识愁滋味,开始有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告别,到最后——

生:从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到多少受到规矩的束缚,作者慢慢长大。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种长大的忧伤,又有读书的愉悦。

生:我觉得这个“从……到……”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命过程,谁不是又快乐又忧伤地成长呢?

生:就像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感受更多的其实是其中的滋味。

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空间与空间的转换,也是童年快乐时光的定格。这篇文章,我们能读出很多感悟,比如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比如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怀念,比如对失去的童年的惆怅之情……如果说“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快乐的童年往事,作者是以儿童口吻去叙说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是用了成人视角来叙述的呢?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文章的开头一段就是成人视角。

师:一起读一下,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情感?(生齐读)

生:留恋和怀念。我从“早巳”“连……也已经”中读出了作者对曾经的“乐园”和快乐童年的无限怀念。

生:这里还可以读出作者对眼前生活的感叹,从“但那时”中可以读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点不满。

生:文章的结尾部分写道:“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从中也能读出他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以及童年生活不再的淡淡的苦涩味道。

师:这些地方能否用儿童视角来写?

生:不能,这些情感是作者经历生活沧桑之后的人生感悟,用儿童视角写出来就不深刻了。

师:是的,多年之后,作者站在现实的大地上,用一双温情的手,抚过这段岁月,尽是万千感慨。所以,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各有妙处,只有各得其所,才能各尽其妙。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路历程。对于三味书屋,我们在感受它的温暖和快乐时,也别忘记其中多样情感的流露。文章的标题能不能改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用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思想情感,理解“乐”中的万般滋味,文本教学就走向了更高处。本环节指向教学目标三,在前面品读的基础上认识回忆性散文中的两种叙述视角,在互换视角中加深对视角运用妙处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这样,活用标题,以“百草园一三味书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教学线索,串起整篇散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入文本语言,就能很好地实现基于“这一篇”走向“这一类”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散文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游百草园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寻找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