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霸”们的自我保护

2019-05-17马思婷

赢未来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霸心理健康

马思婷

摘要:自我价值理论认为:学生的自尊感来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而成功更多地被视为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付出较少努力的成功被看得更有价值。于是人们采用“隐晦努力”的策略来保护自我价值和降低失败时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我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隐讳努力

“我真的没复习。”

“不知道啊,我也没有准备。”

“我觉得我这次肯定考不好。”

“这次考的东西好偏,复习的都没考到!”

总有那么一些同学,学习上不见得怎么努力,嘴上也说着不在乎考试,但是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成绩总是很好,相比于那些吭哧吭哧死读书,却还总是取得一些可怜成绩的人来说,这些人在我们眼中就是所谓“学神”、“学霸”的存在。而事实上,除了一些真正的天才外,大部分同学在空余时间,一样会花一大段时间努力去学习和复习。为什么一些学生会隐藏自己的努力,拒绝表现出自己的辛苦?努力,什么时候成为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了?这些问题都成为自我价值理论发展的起点。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 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悦纳程度。在学校里,学生的自我价值表现在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能力上,在学习上就是取得好成绩与好名次所表现出的个人能力。其实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是会故意表现努力以此赢得老师的夸奖。低年级的小学生相信:努力的乖孩子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奖励和同学的羡慕。所以,在学校生涯的最初,老师和学生是达成共识的:刻苦努力就是学生成功的标志或途径。但是,这种共识持续不久。渐渐的,在学生心目中,努力从成功的标志变成了无能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发现,称赞学生“刻苦努力”是老师鼓励低能力学生的一种方法。在学校中,老师通常把学生的学业失败归因为不努力的结果,老师对那些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失败的学生给予最少惩罚,但这类学生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却不高。相反的,老师极不鼓励的“不怎么努力”却提供给学生最好的自我保护。这是因为学生的自尊感来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刻苦努力可能给学生带来危机感,因为经过艰苦努力后的失败被看作是低能力的确实证据。从这一角度来看,努力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科温顿认为,努力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成为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努力无可厚非会帮助你获得成功,但是在另一方面,刻苦努力却成为了“能力低”的一种代名词,“能力低,才通过努力补偿”是其潜台词。

在自我价值理论中,感到自己具有过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优势,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成绩好。所以,会有些学生采取根本不努力的手段,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而不至于表现无能。但在现实生活中,谁不想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呢?在活动中追求优异成果并能超越他人,是大多数人的内在动力。麦克莱兰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成就动机理论指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想法的动机。自我价值理论就是在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认为人类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然而在成就动机理论中,人在竞争中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逃避失败的动机。这两种相反的动机形式被看作是个体人格中的稳定特征。它们为一个变量的两个相反维度,而且是独立的两个维度,每一个人的这两种心理倾向的相对强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的高低,并不影响其在避免失败维度上所处位置的高低。自我价值理论引用了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描述,把两种倾向的水平高低进行组合而将动机类型划分为四种,也就随之将学生划分为四种:高驱低避型、低驱高避型、高驱高避型、低驱低避型。

显然,我们所讨论的“学霸”们属于高驱高避型学生,他们既受到了成功的诱惑但同时也承受着失败带来的恐惧,他们对成功的追求十分强烈,同时也极度害怕失败所引起的羞耻感,所以他们常用取得成功来逃避失败。这部分学生采取一种行为去让这两种倾向得到平衡——“隐讳努力”,即在同学中尽量表现得贪玩、不在乎考试,但私下里却偷偷努力,拼命学习,且常常成为“过度努力者”。这样一来,成功时,他们的成绩在同学中就表现在是卓越的个人能力上,说明自己的能力過人;而失败的时候,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很好的理由——没有努力,而不会被认为能力低下,从而体验到更少的羞耻感和沮丧感。科温顿在研究中发现:同样对失败做解释,学生们更多的愿意认为是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够。因为被他人认为是能力低所致会引发个体极大的羞愧和沮丧,但是如果失败被他人归因于其他原因(如不努力),则羞愧感和沮丧感会大大降低。相对应的,对于成功,学生们更倾向于解释为自己具有超群能力。付出较少努力的成功被看得更有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理解“隐讳努力”,且常常戴有色眼镜看待这种行为,认为这样的人太虚伪,做事又吃力不讨好,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光明正大地学习不好吗?但这样的心态我却再了解不过了,我曾经也是一个“隐讳努力”者。从小到大,父母都认为妹妹更加聪明,而我则更偏向于“乖巧懂事”、“死读书”那一类的。所以在我有意识以后,我就很排斥别人将我与“努力学习”联系起来,每当有人看到我记得满满的笔记本和纠错本,忍不住感叹道:“怪不得你成绩那么好,原来你这么努力呀!”我就会感到面上发热,觉得她的话语带着淡淡讽刺,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羞愧。我更希望别人认为我“聪明灵活”、“不用太努力就能学得很好”。在据理力争无效后,“隐讳努力”就成为我保护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我常常躲在厕所、走廊看书背书,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其中心酸只有自己知道了。

现实社会中,人们渴望成功,却也害怕失败。大家都太脆弱,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装作“不认真”的样子,“隐晦努力”的策略充分保护了“不认真”之人的自我价值感。没有必要去强行纠正“隐晦努力者”的行为,那不过是他们保护自我价值和降低负性情绪的一种方式与手段罢了,更没有人能去嘲笑挖苦他们,他们并不损害你什么。只是我现在已经不愿意再让别人的标准来衡量我的自我价值了。过去的自己会太在意别人眼光,长此以往,身心俱疲。其实他人的看法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不过是你的世界的过客,真正了解你和永远陪伴你的人才不会嘲笑你的失败。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你的努力,你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你一直都在积极阳光地生活,每天都在努力向上!

那些竭力伪装自己的人啊,我知道放下包袱很不容易,但放下包袱真的很轻松。如果我们懂得为自己而努力,学会脚踏实地,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不哗众取宠,不害怕失败,那我们就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心无旁骛地奋斗,将自己带领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我也想对所有人说,永远不要去嘲笑一个努力的人,也永远都不要相信什么一战成名,不过都是百炼成钢罢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取得成功,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猜你喜欢

学霸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惊呆了 真正的学霸竟然都是“玩”出来的
我是『学霸』
“学霸”进行时
“学霸”成长记
我不是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