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袖
2019-05-16徐海燕
徐海燕
摘 要:一定数量的民众聚集在一起,他们之中就需要也一定会产生领袖人物。在人类群体中,领袖通常是思想和行动上的领导者,在群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的领袖,必会具有那个时代需要的独特气质、才能和独立的思想。真正的领袖,身兼让人敬爱和敬畏的气质。所谓领袖的气质,实际上是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就是具有与众不同的魄力和团结他人的亲和力。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领袖会指引我们把握现实、开创未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关键词:领袖;领袖的境界
了解与研究领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个平凡的人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袖,那他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和价值,在他的精神、意志中一定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追求。不是这样,他就不会成为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领袖。正是领袖这种特殊的意义,那么,了解和研究领袖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袖,担负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责任。这个责任要求充当这个角色的人们必须与众不同。研究和探讨这些不同或差异应成为一门学问。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领袖人物就是一个领袖人物,在他身上既应体现出大众所共有的,也应体现出别人所没有的,或者集大众所欣赏的个性于一身。一个真正的领袖人物应该在他的境界、言论、行为和能力等方面表现出非凡的个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人在社会中生活,都是被编织在各种社会的网络中,其中尤以生产关系从本质上也就是物质利益关系最为重要。这种个人的在社会利益中的关系从根本上制约着人们的立场、思想方法和行为选择。也就说,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他说话办事是以他的个人利益或他所代表的他人或群体的利益相一致的。同样道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袖,作为一个个人,也有他个人的利益;同时作为一个领袖,他又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利益。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关系,这是时时摆在领袖人物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一个真正的领袖人物应该超越个人利益或身边、亲情等小集团的利益,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站在国家或民族利益的立场上思考或处理问题;一个真正的领袖人物应该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渐进地修炼成这种境界。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他的灵魂就应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而不是一个人或小集团的灵魂。这种境界一旦形成,他说话、处事就会自觉地从国家或民族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从有限的、狭隘的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一点,我们會从伟大的领袖人物的言论或行动中真切地体会出来;也会从一些现已是领袖但还没有进入领袖角色、缺乏领袖人物境界的一些不称职的人的言论与行动选择中体会出来。
领袖的境界应该是在成为领袖之前就形成的,但也可以通过领袖角色来造就。一个人一旦被民众或集团或政党推为领袖,即使这时他还很缺乏那种角色所需要的境界,那他也应该立即根据角色的需要塑造自己。这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真正具备领袖境界的人不一定就成为领袖,而成为领袖的人也不一定就具备领袖人物的境界。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袖角色,要求已担此责任的人必须逐渐地培养起这种境界,在他的言论和行动中要自觉地按照领袖角色的要求改造自我,使之符合这一角色。一个狭隘的人,一个顽固地从自我或小集团利益出发的人不会长久地担当领袖的角色,历史和民众会抛弃他。
有了一个真正领袖人物的境界定能有博大的胸怀。一个胸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阶级的领袖是不会与自己所代表的国家、民族或阶级的人们相对立的。他应该给与他的国家、民族和人民以最大的自由、最宽松的环境和最合理的秩序。他应该给予他的国家和民族以最大的活力,引导他的人民以最高的热情投入创造和劳动。
领袖与他的人民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因为领袖是站在高远和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与处理问题的,而人民往往是从眼前与局部的利益出发。这时对领袖的能力和境界是一种直接的检验。一个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领袖不应一味地顺从民众的意愿,而使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受损害,而应坚持原则并尽最大的努力做开导工作,说服他的人民超越眼前或现实利益而为长远和根本利益奋斗。能否说服人民,可能有时取决于一定的时间与条件,一个领袖人物是否能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既坚持原则又不走向与自己的人民相对立,这需要一个领袖有如一个母亲对待自己尚未成熟的爱子的耐心与宽容。人民的领袖永远不能把自己置于与人民相对抗的地位,永远应该像慈爱的双亲劝导孩子那样。
说服自己的人民服从高远的利益,要求领袖必须了解自己的人民。正如一个人最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内心一样,一个真正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领袖应该最了解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最了解自己的人民。对于自己的人民,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利益要求,还要了解他们的感情,了解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物的态度,了解他们可以启发的高远追求。一个真正了解自己国家、本民族和自己人民的领袖会在民众对现实、局部利益要求尚未明确化、社会化之前就洞察到人民的情绪,并及时、超前地做引导工作,使自己的人民总是站得比较高,看得比较远,以避免领袖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相左。
一个有感召力、有权威的领袖一般说来都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念,并通过他的言论与行动使他的信念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领袖的信念若为人民所理解与接受要求领袖的信念必须明确,必须具体,必须代表着全局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要求领袖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与这一信念相一致。要使领袖的信念成为一种巨大的舆论和行动力量,领袖人物必须身体力行并成为实践的楷模。一个信念不定或不明确、政策动摇不定的领袖不会赢得民众的信仰与遵从。一个只充当民众应声虫的领袖也不会赢得权威。
领袖信念的实现要求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切实可行的策略。一个伟大的领袖不仅知道自己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且在眼睛始终盯着这个目标的同时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具体的阶段上都干什么。眼中无目标的领袖不是一个好领袖,而只有具体目标没有具体实践策略的领袖更不是一个好领袖。甚至可以说,领袖人物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能为人民提出高远而极具魅力的目标,更主要地体现在他是否能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切实可行的道路。毛泽东说过,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1]这句话极具真理性。
一般说来,实现信念的目标要有阶段性,而每一阶段目标的选择与确定要有一定的依据。从规律上说,中长远目标要依据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也就是解决某一社会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的需要(这一问题通常称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长远目标的选择与制定要求领袖人物必须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深刻洞察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使民众从这些目标中看到与个人福利密切相关的具体内容。近期目标的制定一般需要着重考察民众的意愿与现实需要。领袖人物要深知自己的人民心里想什么,他们最渴望、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并据此制定近期的工作重点。近期目标一定要单一、突出、明确,并且行动起来立见成效。切忌大而全、空而杂。
一个英明的领袖在近期工作的选择上往往只抓住那么一两件事情,甚至一年或半年或两年只抓那么一件事情。这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领袖工作方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领袖有成千上万件事情摆在他面前,如果他事必躬亲,每事问,那他无论如何也难以处理好。毛泽东说过,在所有的矛盾中(可以理解成事物),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关系到全局,这个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2]这是领袖成功的经验结晶。一个英明的领袖只把自己的精力甚至是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那关系全局成败的一两件事情上,并千方百计把它做好,做得漂亮、卓有成效,那就会带动全局工作顺利进展。一件事情做好了,再做第二件事情;第二件事情做好了,再做第三件事情;而每一件事情在全局上都是那最关键的一环。这样的领袖就是最会工作的领袖。
政策与策略是一种智慧。通向同一目标的道路可能不止一条。领袖人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找到唯一最佳的那条。制定策略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理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践过程。领袖人物若想说服意见分歧者并证明只有自己的策略正确,他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实践成果来并在实践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策略。事实上,一个完善的策略從来就不是从头脑中生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出来的。因此,一个成功的领袖总是把策略置于具体的实践之中,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根据情况不断地提出或完善策略。摸着石头过河的领袖是一个说真话的领袖,同时也是相信群众创造力的领袖。一个领袖只要他高瞻远瞩并相信和集中群众和集体的智慧就一定能找到实现目标的最正确的策略。
伟大的领袖一定要创造伟大的业绩。创造伟大业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组织工程。一个伟大的领袖一定是一个天才的组织者。他不仅能把自己的同志和所联系的群众汇成一股巨大的实践力量,同时也能把各种相关的、散乱的因素调动起来,甚至能够争取反对者或敌对者与自己一道工作。领袖成功的组织过程也是一个理性战胜感情的过程。要有所成就,就要有人去干。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伟业光靠几个英雄或精英人物是做不成的。它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骨干分子还需要最广大的民众的支持。领袖必须热爱自己的同志与人民。这种热爱是出于事业的博大胸怀。领袖不仅能容忍同志们的个性而且还要创造适应各种个性自由发挥的环境。领袖不能有所偏爱,不能凭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同志和追随者,他应根据事业的需要选择领导者并争取最大多数的人与自己一起奋斗。一个胸怀国家和民族事业的领袖能把个人的情怀深深地压在心底,凭借权威而发泄私怨的人、不能容忍和调动反对自己的势力与因素一道工作的人,不能根据形势不断调整阶级阵线、分辨敌我友的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心胸狭隘、难以容人、感情用事的人也难以成为有所作为的领袖。豁达、宽容、甚至能理解政敌并富有同情心的领袖才能有更多的同志与追随者。
组织工作同时也是一种策略。要战胜敌人与对手,既要准确地认清敌人阵线中那些最薄弱的环节,并抓住每一次机会,同时要争取这些环节为自己所用。要变敌人或对手的力量为己方的力量,使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不断朝着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这要求领袖既有机智又有胸怀。一直与自己为敌的人或势力情势需要与他称兄道弟这对领袖的胸怀确是一种考验,一个伟大的领袖不仅能够经得起这种考验而且还应成为这种政治游戏的最成功的扮演者。
领袖的理智不仅应体现在伟大事业的实践中,而且还应体现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领袖要有领袖的风范。领袖是一种社会角色而不是自然的生命个体。一个人一旦进入领袖角色,他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了。领袖的角色要求每个进入这个角色的人都应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中国有一句古话:“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是说一个成熟的人能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心底而不露于表面形色,一个成熟的领袖也应这样。领袖个性魅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于领袖的理性化程度。无论是言谈适度、举止潇洒,还是质朴中透着气度,漫谈中伴着哲理与幽默,都是一种文化。一个不能控制自我并自由发挥自我的人是不能出色地扮演领袖这个角色的。
一般说来,沉默较之演说、含蓄较之坦率对于领袖更重要。沉默往往能产生一种神秘的威严,含蓄能会有更多的余地回旋。从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考察,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对于领袖的要求是口中说出的每个字都应该是有分量的。不可想象,一个口中滔滔不绝却毫无信义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样,坦率虽是一种美德,但明明白白的东西对人是缺少吸引力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往往都是模糊的、逐渐明朗的,领袖的坦率易于丧失崇拜者。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领袖,不仅要有境界,还要有一种情怀。这就要求领袖人物不仅胸怀全局,而且还要有世界的眼光。他不仅要了解本国的人民,还应了解周边的国家、世界发展情势。他要有一种能力,要提出一种理念,要是这种理念不仅使本国人民所接受,也会让他国的人民所接受,并成为大家共同的信仰与目标。只有这样,领袖人物才能够成为正真的领袖人物。
[参考文献]
[1]《关于情况的通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2]《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