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背景下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策略研究
2019-05-16门捷
门捷
摘 要: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感知和发现美的途径,既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也能够为其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打好基础。在创设以美育为目标的前提下,美术活动通过游戏化的组成能为幼儿交往、合作性学习提供必要条件,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实现幼儿兴趣、养成习惯、开心活泼、启迪智力为主要的目的。同时渗透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这些我与艺和、美由心生的“美育”体验,为孩子艺术创造力与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游戏化;美术活动;美育;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如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同时也给予教育工作者许多新的思考。随着生活质量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在发生改变,教育已经不再是传授某项技能、掌握某门学科这样片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过程中如何形成美的修养,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因此“美育”这一名词越来越广泛地被提起。“美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形态、结构等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念与道德情操,这样的教育理念能更加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快乐体验与精神愉悦,非常适合浸透在学前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因此,结合学前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思想,目的就是为服务广大学前儿童,让他们能够主动、愉悦、多元的发展,体现美育的本质价值。从笔者所熟悉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来看,“美育”即我与艺和,美由心生。強调培养幼儿兴趣、养成习惯、开心活泼、启迪智力为主要的培养目标。通过艺术为手段,加强幼儿日常习惯养成、区角活动、生活模拟体验等。
现如今大部分幼儿园美术活动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就是通过绘画材料、手工材料等,以技能技巧传授为主,忽略了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情感及认知目标的价值,看中美术活动最终呈现的结果而非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与兴趣。这样的活动虽然能够帮助幼儿熟悉美术技法的运用能力,但却忽略了幼儿活动游戏化这一特征优势。这一特征反而是“美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点。艺术教育的本质更多应注重幼儿活动本身的内容,以活动流程分析为主,结合美育理念,从艺术教育中引导幼儿对美的形态、结构等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念与道德情操。在美术活动中贯彻培养幼儿兴趣、养成习惯、开心活泼、启迪智力这些以“美育”为体验的精神风貌,才能够更好地展示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特色,注重营造以“美育”氛围下的游戏化美术活动呈现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为幼儿的自主表现展示一片天地,同时又能激发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望。
一、美术活动内容游戏化,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都喜欢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了解自己所需和自我想象。因此,教师在进行一节美术活动课程中,美术的内容首先要有趣味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幼儿是否对此内容熟悉且感兴趣,例如,“吹”这个动作是幼儿很喜欢做的一个行为,将“吹”作为游戏融入美术活动里,先让孩子自己玩耍各种吹的行为,如蘸水吹泡泡、吹气球、吹蜡烛等,再把“吹”融进美术活动,用“吹”的游戏形式完成各种吹画的作品,选择多种颜料进行活动。又比如以吸附画为内容,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墨水与清水,让墨水滴入清水中用震荡的方法形成墨流,再立刻将吸附性较好的纸张放入水面吸取纹样,待纸张晾干幼儿可根据纹样联想出一定的形象,后添加几笔,形成一幅有意思的画面,在美术中渗透游戏的环节,增强幼儿对于美术的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二、多样化材料与工具的使用,凸显幼儿的创作激情
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相当广泛,因此教师给幼儿的美术材料与工具应该是丰富多变的,不应停留在单一的画笔与纸张创作上,应给幼儿准备一些废旧物如报纸、挂历、瓶盖,或者彩纸、海绵纸、棉签、羽毛、花瓣、叶子等多样性材料,让幼儿熟悉更多的有趣的材料。这样幼儿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挑选,不只是在纸张上作画,还可以通过拼贴、拓印、滚压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从健康角度出发锻炼了幼儿小手肌肉。活动的本质就聚焦到过程本身而非创作的作品结果,这就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乐趣与游戏的奇妙,使得孩子们创作出的画面不仅生动活泼,更能就凸显出他们对于美术创作的热情。
三、 活动环境进行游戏化,提升幼儿对美的感知力
《指南》与《纲要》均提到幼儿园环境是及其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而充满趣味性的环境对幼儿美育的形成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再进行一节美术活动课程中,渲染活动环境的氛围与增添活动环境的装饰可以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例如以民间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剪纸活动课程上,教师可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活动室窗子上、墙壁上贴上有趣的民间动物剪纸作品,在教室顶部挂上有特色的纸质灯笼,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获得有关民间艺术形式的审美经验, 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再比如进行一节美术课程之前,教师还可组织幼儿到动物园观察要绘画的动物,到公园了解大自然的植物,充分发挥体验法的功能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升幼儿对美的感知力。
四、活动过程游戏化,挖掘幼儿对美术探知的欲望
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因此教师应将游戏和教学过程紧密融合在一起,课程导入环节均可设计大量游戏内容进行玩耍,比如在画“我的朋友”一课中,教师可通过歌曲丢手绢找朋友这个游戏让孩子们进行玩耍从而导入活动,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发现朋友的特点,在情景游戏中体验过后,幼儿便可以根据刚才的游戏活动很快地画出朋友的外貌体格等特征。或者在美术活动之前,教师也可提出一些诱发幼儿主动观察的主题,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等,挖掘幼儿对美术探知的欲望。
通过情感与兴趣为主的美育影响,能够更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了解和理解,升华他们对美术创造的体会,还能培养幼儿自尊、自信、爱劳动的品质。在游戏化的程式中,培养幼儿踏实做事、快乐体验美术以及和谐成长的认知。这样的教学训练项目活动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教育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本质。应当说,开展这样的幼儿美术教育环节,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化的呈现方式,将留给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渗透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这些我与艺和,美由心生的“美育”体验,为孩子艺术创造力与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教材,2010.08.
[2] 董伟.全国幼儿师范教育教科书:儿童美术活动.教材,2012.05
基金项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立项号:2018YBRS42)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