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台构建多元场景“听”生态
2019-05-16王传珍
王传珍
【摘要】在智能手机普遍使用和资本力量不断涌入的背景下,一大批网络商业电台迅速崛起,与此同时,传统广播媒体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移动音频客户端。本文从广播电台的发展脉络出发,重点对移动电台市场的场景拓展、用户需求进行了探析,对移动电台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改革开放 广播变革 移动电台 场景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车载收听是广播的“第二春”,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则带来了广播的第二次重生与形态重塑。在智能手机普遍使用与资本力量不断涌入的背景下,“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网络商业电台快速崛起。广播媒体也纷纷推出移动客户端,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旗下的“中国广播”、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听听FM”、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的“阿基米德FM”等,纷纷加入这场传统广播与移动电台融合发展的队伍中。传统广播与移动电台从颠覆到融合重构,逐渐构建连接生活服务的多元场景“听”生态。
一、国内移动电台发展阶段综述
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既优化了生产要素,又重塑了业务形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持续渗透,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景不断裂变并持续细分,众多行业手机客户端大量涌现,比如互联网+电商的“淘宝”“京东”,互联网+资讯的“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就媒体行业来讲,有互联网+电视的“爱奇艺”“优酷”等,有互联网+广播的“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网民渗透率不断提升,移动电台客户端基于音频形态的伴随性更符合人们碎片化时间里获取资讯或娱乐的需求,移动电台逐渐成为网民休闲娱乐方式的重要补充,也成为连接用户生活服务的重要载体。
国内移动电台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探索期(兴起)、市场启动期(竞争)、高速发展期(资本追捧)、应用成熟期(多元发展)四个阶段。
探索期 (兴起)。此阶段为传统广播电台的网络化。2010年“豆瓣FM”上线,成为国内最早引入基于算法推荐的播放器,之后“蜻蜓FM”“凤凰FM”“多听FM”等相继上线。有着网络收音機之称的“蜻蜓FM”,在内容建设上一直与传统电台内容联系紧密。2013年之前,“蜻蜓FM”的内容基本以国内3000多个广播电台和1000多家高校电台内容为主。
市场启动期(竞争)。移动音频行业是伴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的红利诞生的,在“蜻蜓FM”将原本散落在各地电台的内容集成到手机上之后,“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大批创业型电台涌现。和大部分互联网行业一样,移动音频最早的竞争焦点在于内容和用户,出现了版权互诉、恶意刷榜乃至多款客户端“下架风波”,这也正是当时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缩影。
高速发展期(资本追捧)。众多移动音频平台的密集出现很快引起了资本的关注,“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FM”“多听FM”和“优听Radio”等移动电台相继获得融资。2018年前后,移动电台行业接连发生几笔金额巨大的融资事件。“蜻蜓FM” E轮融资高达10亿元人民币,该金额刷新了移动电台行业单笔融资数额的最高纪录。
应用成熟期(多元发展)。“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考拉FM”等移动音频平台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内容重心和商业前景,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关注知识付费领域,“荔枝FM”基于小而美的产品优势转向直播,“考拉FM”则基于车语传媒的资源积累进军车联网领域。
二、移动互联下的多元场景“听”生态
进入2017年,短视频快速崛起,并迅速抢占年轻人的手机屏幕,用户娱乐消费的新主场向短视频集中。数据显示,短视频行业的用户总使用时长由2017年3月的1.5%增长为2018年3月的7.4%,增长率高达521.8%。“快手”“抖音”作为日活用户均破亿的头部短视频平台,成为圈占用户的“时间杀手”。移动电台始于传统广播的网络化与移动化,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现状倒逼移动电台开始寻找新的场景和方向。
(一)用户使用移动电台的场景分布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讯、与朋友交流聊天乃至购物休闲等。目前网络新媒体对用户时间和空间的细分已经到了全景式的状态,每一个见缝插针的时间和空间都会充斥着不同的媒体选择和媒体服务。音频作为唯一的伴随性媒体,成为人们在晨起睡前、等车/开车、健身跑步、放空休憩等特定场景中获取信息的最佳选择。
移动电台的优势在于能够解放用户的双手,用户可以一边收听音频一边做事,占用的只是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从数据研究机构——速途研究院发布的用户使用移动电台场景分布数据来看,睡觉前后使用移动电台的用户超过一半,上下班途中使用移动电台的用户也有42.6%。在手机流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移动电台可以满足用户的最大化内容需求,还可以提供离线服务。2016年,移动电台追随用户时间和精力的变化,将产品内置到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场景之中。一方面,满足用户碎片化、多场景化收听需求;另一方面,在不同场景内寻求差异化竞争。展望未来,移动电台用户活跃度及使用黏性的提升乃至用户规模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场景挖掘所带来的电台服务延伸。
(二)多元场景下的开放平台
随着智能车载、智能家居由概念走向现实,用户使用场景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倒逼着移动电台成为一个场景化下的开放平台,在智能车载、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提供丰富的音频工具或内容接口,成为一个音频娱乐中枢。
“喜马拉雅FM”作为移动音频领域的领军者之一,扮演着音频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致力于开发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将丰富的音频内容开放给第三合作方,汽车、家具等领域的生产者能够通过SDK接口调取“喜马拉雅FM”的声音内容。在推出智能音箱“小雅”后,“喜马拉雅FM”升级开放平台,通过新技术、大数据衔接用户与内容,在衣食住行、养老、亲子、教育等各类生活场景提供基于智能语音交互的场景解决方案。
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是中国交通广播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现如今,作为最大音频使用场景的车载市场依旧是移动电台热衷的场景,成为各家平台一致看好的变现目标。车载音频分为前装与后装市场,2015年之前,“蜻蜓FM”通过与福特、沃尔沃、宝马、奥迪等超过50家汽车厂商和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合作,在车载音频的前装市场拥有了数百万的预装量。2015年之后,“蜻蜓FM”发力车载后装市场,其电台业务涵盖了各类车内联网智能硬件终端。抛开车载市场,“蜻蜓FM”还瞄准了智能家居市场,与飞利浦、搜诺思(Sonos)、深圳万德仕科技(Doss)、山东青岛海尔公司等品牌厂家合作,在音响、冰箱以及电灯等家用电器上搭载“蜻蜓FM”移动电台的内容。
(三)基于场景的商业模式变现
传统广播在规定的时间内播放线性编排的节目内容,内容输出是单向的,并不能满足现代用户的需求。移动电台则在保留了传统广播内容价值的基础上,更注重用户体验,根据用户的收听习惯、收听节目类别进行大数据以及个性化的分析,从应用场景中主动向用户推送感兴趣的内容,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用户也在不断的分化和转变,用户收听广播电台的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
1.车联网
20世纪60年代,美国广播被电视逼到了发展的悬崖阶段,车载交通广播和干电池半导体让广播在电视所不能覆盖的移动领域继续生存了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美国广播”。“车轮拯救广播”在2000年前后的中国再次上演。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启城市化进程,交通广播向车主实时传递路况信息、解决出行问题,为广播电台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伴随交通广播的走红,广播也开始由静态传播向动态传播演变。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全面渗透的今天,随着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的来临,汽车与互联网结合成为必然趋势。“考拉FM”“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移动电台纷纷进军车联网市场,通过开发智能车载系统或开放自己的移动电台内容资源,与汽车厂商合作进入车载软硬件市场,并基于平台用户数据的挖掘与增值服务布局自己的车联网生态。例如:“考拉FM”从内容提供商转型为智能车载娱乐交互服务集成商,以车内音频系统正式切入车联网市场,推出“K-radio”和两款全新车载音频产品,应用“场景化+智能电台流”核心技术,以时间、地点、人物定义一个场景,根据车主场景需求,通过精编电台流的方式,将新闻资讯、音乐、娱乐、出行信息等内容不间断地推送给车主。
2.智能家居
除了车联网的车载场景外,移动电台充分发挥音频载体的伴随性特征,内置到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电之中,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收听的满足。客厅场景是用户生活中占比极高的场景之一,而对于居家场景的覆盖则成为移动电台拓展服务的重要方向。移动电台与家电家居渠道生产商合作,将电台内容嵌入智能家居硬件,把移动电台内容与服务捆绑到用户的家居生活场景中。
智能化浪潮来袭,智能音箱成为智能硬件的风口。国际上,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公司等相继推出智能音箱;国内紧随其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网络巨头公司,以及京东、小米等也参与进来,均希望以智能音箱作为家庭入口,培育智能家庭生态。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移动电台也看到了智能家居这一连接用户的重要场景。2017年6月,“喜马拉雅FM”基于覆盖财经、新闻、商业、小说、汽车等328类6000万条的海量有声内容推出“小雅”智能音箱,主打智能家居场景,尤其是小孩和老人两类人群的居家陪伴场景。2018年5月,“喜马拉雅FM”推出定位儿童智能交互的“晓雅Mini”音箱,提供天气问询、简单运算、英语翻译、成语解释等一系列语音服务,还可设置提醒服务,每天提醒孩子按时睡觉、吃饭、刷牙等。同时,“晓雅Mini”音箱上也配备了相应的音频内容,包括儿童故事、英语学习、童谣以及给家长提供的学习内容等。从“小雅”音箱到“晓雅Mini”音箱,从客厅到卧室,从老人到小孩,“喜马拉雅FM”在智能家居市场持续深耕并提升自己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中国广播”客户端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移动端产品,依托中国广播云平台强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不但面向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广播电台的线性内容,还重点向物联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音频节目和更方便灵活的智能家居体验。凭借强大的精品内容服务能力,“中国广播”为小米人工智能音箱提供最精品的居家娱乐解决方案。
三、中国移动电台发展趋势
媒体格局的变化源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传统报业到门户网站,从电视台到视频网站,互联网已经重塑了传媒形态,传统广播也在变革中融合发展。
(一)内容生产去中心化,开放内容聚合,构建声音场景
首先,广播媒体积极开发移动电台客户端产品,将广播内容呈现于移动互联应用是广播电台融合发展的第一步。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等廣播机构已纷纷上线了自己的移动电台客户端。其次,广播媒体要开放内容聚合平台,构建服务于用户的声音场景。地域式、类型式、主题式是移动电台产品普遍采用的内容列表呈现方式,在此基础上,移动电台的内容生产应该去中心化,以用户收听需求为出发点构建“随时随地随心”的声音场景。目前,以“网易云音乐”为代表的移动音乐客户端已经上线了跑步电台,开启了运动、起床、工作、开车等场景收听功能,移动电台应在聚合海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收听数据,搭建出更加便于用户选择的生活化声音场景。
(二)借内容付费东风,开启移动电台付费新模式
移动音频适用于开车途中、上下班路上、眼睛疲劳时等特殊的碎片化场景。移动音频涵盖经济人文、少儿教育、相声评书、搞笑段子以及更加细化、个性化的内容类型,成为碎片化时间的重要占领者。视频付费模式的铺开,初步培养了用户的知识付费行为,移动音频依托专业化制作和高水平主播及运营团队,以及消费群体的日益增长,将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内容的承载主体。2016年6月,由主持人马东担任课程总监,马薇薇、邱晨等担任主创的口才培训节目《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上线,拉开了移动电台付费的序幕。付费订阅成为移动电台今后的重要盈利方向,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王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广播改革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年第1期。
2.速途研究院:《2017年中国移动电台行业分析报告》,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15719231_412566.
3.宫承波、田园:《传统广播移动平台“声音场景”构建》,《新闻论坛》,2016年第4期。
【作者单位:凤凰飞扬(北京)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