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2019-05-16欧阳金鑫
欧阳金鑫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人口密度日趋增大,这对城市的服务职能需求标准亦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减少、洪涝灾害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城市服务职能,防止城市水文系统对当地环境形成不良影响,便必须尽快完善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理论。本文就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城市的科学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应用
前言: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得以科学规划建设的重点。海绵城市又叫“水弹性城市”,顾名思义为强化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城市在规划建设阶段能通过蓄水、渗水和净水等环节对水资源进行优化运用,这对城市综合服务职能的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新兴理论之一,海绵城市实际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完善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性,让城市变成一座具有海绵一样的弹性城市,即不紧具备良好的蓄水、积水和净水功能,更能让城市在需要水资源的时候可以及时提供水,这样的规划建设工作不紧有效的防止了旱涝灾害,更能促进当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对当地环境建设大有裨益。
我国传统城市水资源管理理论过于简单、粗暴,没有充分结合城市实际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实施。这是海绵城市建设与传统城市处理雨水模式的最大不同点,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主要的规划理念,起结合了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一方面缓解了城市水资源利用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城市环境,使得城市得以健康稳健的发展[1]。
二、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分析
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旨在解决城市水体利用的基本问题,其在实际应用中要遵循一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具体如下:
(一)充分做好城市规划引领工作
雨水的合理利用是海绵城市理论得以科学应用的主要内容,而当前我国针对于雨水管理的城市建设工作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因此,若想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理想状态十分困难。由此可见,及时优化城市规划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十分必要,尤其是雨水管理系统方面的法规。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建设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建设部门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城市的实际建设需求进行规划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条文的制定。最后,相关部门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雨水系统的战略与目标,并将实际工作逐一落实[2]。
(二)注重建设手段的优化与科学选择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过程中亦要结合各种实际规划建设方案落实。因此,其在城市规划建设前一定要制定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通过择优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最后的最佳规划路径。首先,在正式建设前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从而确保城市绿地和自然空间的利用率得以最大化。其次,在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中找到最佳的规划建设方法,由此来构建完备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统。最后,建设团队亦要遵循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通过科学的选择和建设手段的优化进行规划建设。
三、城市规划中关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实践
(一)完善市政道路规划
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其服务职能的发挥效果。通常情况下,城市的雨水径流比较大,若不能协调好雨水径流管理工作势必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为此,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城市规划需优先完善市政道理规划工作。首先,在城市道路两旁要充分落实好绿化工作,通过合理的绿化来调节城市雨水系统,科学改善树池和透水路面,以此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3]。其次,绿化带的科学建设与利用十分必要,通过优化绿地系统来提高城市市政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从而提升市政道路地表的引流能力,进而保证道路表面雨水得以最快速度得到渗透和排放。
(二)完善建筑规划
海绵城市注重强调多物种的特点,因此,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亦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面进行融合应用。其中建筑屋顶的绿化建设便是其中重要一项,一般情况下城市建筑的屋顶水污染不大,但若能够通过屋顶绿化来调节屋顶水的径流亦能为城市的整体水系统增益。因此,相关建设部门可以在建筑屋顶建设处一个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即“屋顶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主要由砂层和蓄水层构成,其能够合理并有效的对水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让雨水水量能够更充分的满足其绿色植被的需求。
(三)完善城市透水装置规划工作
部分城市道路的水量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排放便会引发一系统的问题,如城市人行横道和停车场等地。为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用地安置透水装置,这样便能够提高道路雨水的排放效率,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又能降低城市環境污染。此外,透水装置的应用还能有效的减少地表对热能的储存和反射,对城市土壤生态能力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透水装置除了要在公众场所进行安置外,还需结合城市水系统的循环作用进一步进行规划建设,如在地下做好雨水引流工作,将蓄水系统与城市绿化相互连接,确保被引流的水资源能够在生态滞留塘中快速蒸发,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水循环系统。
结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指导理论之一,其符合我国城市建设中现存弊病得以解决的需求与标准,科学合理的应用海绵城市能够活化城市水资源,有效的遏制旱涝灾害的同时,还能净化城市环境、缓解热岛效应和吸音减噪,充分营造出会“呼吸”的城市路面与景观建设。因此,相关建设部门与研究人员应该尽快将海绵城市结合每座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从而使得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得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马辉.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应用探讨[J].中外建筑,2019(02):85-86.
[2]何军民.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中华建设,2018(11):88-89.
[3]李俊峰.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110.
[4]李智.浅论海绵城市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17,49(0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