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总分馆制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2019-05-16刘伟珍
刘伟珍
摘要:文化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以人为本的价值核心,重视人与物的结合,其信息化是未来文化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文化馆管理是决定如何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社会,应当体现出我们为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的服务与关心,体现出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根本发展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服务模式
在公共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总分馆体系管理建设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的相应领域前端的领头羊,但是在文化系统建设中,我们还是需要做到对建设体系的学习和不断进步,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幸福,能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体验中做到让人民舒适,生活方便为前提。我国各地文化馆早已对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方法进行分析,并逐步付诸实践。最后,将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含义
最早出现的总分馆体系是在18世纪中期,1848年美国波士顿图书馆最早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馆,在当时总分馆体系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共享馆内的图书资源,总分馆体系的设立有效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单一运行的服务模式,强化了馆与馆之间的合作联系,并且这种模式的设立有效解决了“馆与馆”间的合作障碍,使多个图书馆间的公共资源能够互惠利用。在当时总分馆体系的诞生,解决了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共文化资源不平均问题。就现今而言,由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总分馆体系的便利作用被无限放大。
根据我国国情,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要求,建立以县级文化馆为总馆,处于全区域文化核心地位,统领全区域内文化资源的调配,各镇文体服务中心为分馆,分馆下设服务点,形成全面覆盖、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文化馆服和体系。将秉持“群众文化专业化、专业艺术群众化、艺术活动品牌化、公共文化社会化、资源共享化”的发展理念,按照“三足鼎立,三维支撑”的发展模式以及“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多点支撑,网格运行”的运行机制,在本区域内建立起“上下联通、结构合理、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近年来因中国逐步推行总分馆体系,使得我国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服务更加便捷,在文化领域的影响相当巨大。在我国,基层群众文化机构有其独特的中国特色,它是承载着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载体,可以看到,在我国文化发展进程中,文化機构起着重要作用,它见证了我国文化的崛起,它为我国人民的精神需求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在筹划总分馆制建设时,应考虑传统文化馆分散性强的特点,科学设立馆与馆间的直属关系,通过协调与紧密合作,使总馆、分馆、服务点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信息共享的公共文化体系。新时代总分馆体系的设立应该满足信息化需求,设立总分馆应依托通信网络,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促使共享公共文化资源的便利性与高效性,加快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二、文化馆总分馆制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广东省提出要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建立以县(市、区)级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室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有如下影响。
(1)公共文化与总分馆体系的联系
例如,如果将公共文化体系划分成买卖双方的话,那么我国政府主导着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公共财政支出是维持公共文化体系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其中,公共文化单位的作用非常巨大,因此,政府是该体系中的卖方,而广大群众是买方,但是单纯的卖方市场无法构筑一个正常的市场运营体系,所以在体系运行中,因我国国民的参与,协调了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的职权规划问题,能够使文化资源系统的配置更加完善。自召开党的十九大后,中央越发重视各个地方区域的文化体系建设,十九大精神中明确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开展文化服务方面的要求和应该履行的职能与责任。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以文化馆作为载体运行,文化馆对提高我国国民精神文明建设与身心素质意义重大,因此,我国要想构建知识性社会就必须提高对文化馆的重视程度,必须明确总分馆制在文化馆体系建立中的重要地位。文化馆总分馆制模式的建立能够体现时代发展的先进性特征,而且近年来由于我国深入研究总分馆制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在各地方区域内大力推行,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2)总分馆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我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幅员辽阔的资源大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巨大,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在配置文化资源上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各种公益性的文化基础建设施仍然匮乏,地方文化的普及与保护仍然没有受到重视,再加之地方政府的个别干部对经济与文化的关联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配置问题迟迟无法有效解决,通过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实施,能够保障文化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现虽然地区性文化馆的配置较为健全,均有固定地址,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技能培训工作时,各镇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总分馆制的建设,能使活动的开展和专项技能的培训可通过统一配置,能够充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将闲置的文化馆资源利用起来,特别是在开展群众公共文化活动时,活动内容和资源的配置利用能够充分互补,有利于二者发展的同步性。
(3)总分馆制的设立对公共文化活动范围的扩大有积极影响
建立总分馆制后,能够统筹规划各地区各层级的文化馆管理与建设工作,便于将建设方案与活动方案整合到一起,这是总分馆制的优势所在,同时因总分馆制将上下级单位文化资源、人才队伍纳入统筹管理,所以能够更好的明确管理职责,解决传统公共文化活动中的盲区问题。
(4)有利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首先,利于投入机制的优化,总分馆制提高了财政部分对各层级与各地区文化馆经费的投入力度,总馆建设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问题上,需重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等方面,其作用在于能够整合多方资源,从而实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目的。结合文化馆的职能,制定多地区配合发展的方案,有利于将管理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有利于强化文化馆总馆、分馆、服务点等公共活动场所的硬件配置,特别是在责任主体的指派与确认方面,总馆能够充分调动各方文化资源,充分盘活文化资源,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均衡性,保障经费支出与使用的合理性;最后,总分馆制的提出强化了例会体系,对提高工作效率有较大帮助,建立健全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能够互相连接各地区与各层级的总馆、分馆、服务点,从而达到共享经济与共享资源的目的,当总馆任务下发到地方分馆时,避免了分馆落实不到位或不及时的情况发生,在配送与协调不同地区与层级的文化资源时,体现出时效性特点。
总结:
综上所述,加快总分馆制建设,能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扩展文化馆服务范围有着重要作用,利于公共文化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扩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途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戴珩.提高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J].图书馆杂志,2017,36(03):11-12.
[2]龙滔,周铭蓉.“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图书馆的实践——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探索[J].图书馆,2014(03):31-34+46.
[3]闫琪,侯晓斌.山西省构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师,2018(04):215-217+219.
[4]苗鑫.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探析——以永济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制为例[J].大众文艺,2018(1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