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现状研究

2019-05-16廖剑虹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国防教育

廖剑虹

摘要:国防教育,是当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作为国防教育的平台之一,此类节目的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怎样,国防教育节目的特色特点主要有哪些,从电视手段上讲,让电视国防教育节目更深入观众,是电视专题栏目制作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栏目;国防教育;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年,两代人的成长,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成长和成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中国电视行业也一同成长和成熟起来。电视节目从简单的报道和传统播报的形式,发展到立体、互动,从埋头制作,单向传播,发展到不断研究接受者的接受规律,接受习惯以及与其文化差异、年龄差异、职业差异相关的接受兴趣。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出现和在更新传播方式的冲击下,电视节目的最快传播特色受到直接冲击的同时,如何保持和发挥其固有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成为电视从业者不能回避,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视节目,尤其是专业性特点突出的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在电视理论指导本身也是充满探索和尝试的大背景下,给广大的电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

国防教育节目作为电视专题类专业性突出的节目形式,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和电视行业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更好地完成选题的确定和节目的制作,能够在完美地凸显专业特色的同时,立体地展示当代军人、军属和国防保卫、保障各领域的风采,传递好政府的精神,宣传好国防教育,展现好群体风姿,运用好新媒体特色,成为电视国防教育节目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所以,对于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制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研究意义

从传统意义上讲,电视节目是声画合一的艺术创作。电视节目的传播特点是真实和快捷。它约束了观众接受信息的时空想象空间,把直观的画面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对于客观事物的环境,人物的形象、神态,事件的发展不再是天马行空的各自勾勒,而是“一切就在眼前”。这种直观性特色将“呈现”和“制作感”推入到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境中。与文字根本不同的是,当画面直接出现在观众眼前时,铺垫性描述、情绪化烘托和作者观点的附着等等都显得画蛇添足。

但是,现代电视设备的不断更新,又使简单的记录显得粗陋和浅薄。

国防教育节目作为现代电视专题节目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电视手段,增强节目的制作感,进而增强节目的艺术性,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色,增强节目的传播力,进而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就变得灵动和有趣起来。它不仅对于国防教育节目的制作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其它电视节目的制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电视是现代技术的產物,从其发展规律而言,它的源头很浅,相比较纸媒体,电视的研究没有更多的追本溯源的空间。电视理论的源头参考,在电视教育的课堂上大多借用了电影的制作手段。然而,电影和电视的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电视的规律和系统研究是伴随着电视实践而不断形成和完善的。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工作者进行了诸多探索。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了全新栏目《东方时空》,开启了新的中国电视时代,它让人们感受到了电视的亲切性,也让电视工作者领悟到电视栏目的纪实记录功能。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还在于它使电视“杂志化”。

作为电视专题性较强的国防教育类节目,此前并未有更多更系统的研究,从传统的此类栏目归类总结,栏目面对播出压力和收视压力,惯常做的是“埋头拉车”的动作,二鲜见“抬头看路”的研究。

可以说,此前关于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样态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而关于其制作的规律性研究还鲜少有人涉猎。在电视面对全新媒体挤压的大背景下,对于此类节目的研究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三、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在全新的电视环境下,研究电视国防教育现状,分为三个部分:

1、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特点;

2、国防教育节目的受众特色;

3、当下国防教育节目的现状;

四、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节目,国防教育节目从信息传递、内容覆盖和受众群体上看,其外延更大。

传统意义上的军事节目,镜头瞄准的是军队人员和装备以及技战术演练,其特点是视角相对单一,涉密性强,尤其是涉及敏感的军事对抗话题把握必须准确。而广义的国防教育节目,保留了军事节目原有的题材,视野则更加开阔。从站位上讲,它依然很高,从内容上看,则更加贴近更广泛的观众人群。

国防教育节目的主要特点有:

1、节目的目的更加全方位。

国防教育节目的目的在于展示国防人员的风采、精神,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节目的定位从传统意义上的狭窄范围延伸开来,从简单的军事防御,开阔地进入包括公民安全意识,运用知识做好国防以及安全防范的方方面面。

2、节目的拍摄对象更加丰富。

国防教育节目的拍摄对象有军队、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武警、特警、预备役、军事保障人员、应急防御人员等等,从拍摄对象看,它与广大观众的生活更加贴近,节目的亲和力更强,相应地,观众的接受度也更高。

3、节目的制作要求更高。

当下的电视专题节目更多的要求纪实性,强调记录感,在制作上要求去采访化,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求节目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与其它专题节目一样,国防教育节目也要求更多的观众思考,以期能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引起观众更多的关注。在节目制作上,由于选题可以是群体,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它就集中了“记述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又要求运用电视制作手段完美体现,就需要从业者更多的思考、创新和突破。

4、节目的本质意义依然在于做好党的宣传工作,担当好党的喉舌。

电视国防教育节目传达的是正能量,在宣传典型,展现风貌的同时,可以借用其它的电视节目手段,但度的把握十分关键,必须牢记使命和任务。

五、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受众特色

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受众群体广泛,除了部队,国防机构,军人,节目还必须面对更广泛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和广大学生,国防教育节目是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普及国防教育知识的一个辅助窗口,是展示国防教育成果的平台。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的特色。

节目的受众特色决定了对于节目的制作要求,如何更好地传递传达国防教育知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节目的传播要求就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不同的选题,不同的人群,怎样使节目更贴近,更接地气,更让观众喜闻乐见,这是节目采访选题和制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编导的问题,而且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六、当下电视国防教育节目的现状

当下电视国防教育节目,是以军事节目为基礎的。在观众中比较有影响的军事节目有北京卫视的《军情解码》、深圳卫视的《军情直播间》、东方卫视的《防务新时空》、湖南卫视的《军情急报》,此外还有《军情集结号》、《铁血军情》、《军情会客厅》等等。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聚焦军事,以新闻性为主,节目形式大多偏重解读,解密,满足了观众对于国防大环境的探求心理,节目对于新闻性突发性国防事件反应迅速,就电视的新、奇、特而言,符合电视的基本传播要求。

节目的新闻性特色较强,在节目制作上,还是以新闻性为基础展开。

此外,众多的地面频道也有许多军事节目,湖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长江军势》在新闻性基础上,对于国防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它从简单的长新闻的形式中跳出来,有了新的电视要求,在纪实和记录上有了一些尝试。在宣传湖北国防教育方面,《长江军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节目在选题的挖掘上讲求了深度,在节目的制作上讲究了现场感,在广大官兵中影响较大。节目宣传国防立体的功能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但是随着宣传人员要求的扩大,国防教育知识普及的范围要求延伸,相对来说节目的延展性就有待改进;就节目形式而言,依旧延续了画面加采访的模式,使形式还耽于呆板,就节目制作来说急需更多的改善和创新。

中央电视台《军旅人生》相比《长江军势》来看,其可看行就更强一些。《军旅人生》用人物自画像开头,以军旅人物为核心,对人物进行透视报道,选题人物以现役军人为主体,解读人物的励志故事,节目一如央视节目的大气和叙事开阔。节目开播六年以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从观众的接受度和认可性看,都是值得圈点的好节目。众多的地方性国防教育节目都以此为范本进行节目的创作。同样的,由于节目的定位是“军旅”,其专门性专业性强,在延伸上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

综观众多的军事和国防教育节目,在传递正能量,宣传国防教育知识上都各有特点,很好地宣传了典型,树立了正气,为全民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起到了媒体应尽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如何使国防教育节目跟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有更多的结合,使节目更好地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使国防意识和责任担当与民族复兴血脉相连,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创新是必须要做的事,也是此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傅正义.电影电视剪辑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1.

[2]鲍比·奥斯汀.看不见的剪辑.后浪出版社,2013-4.

猜你喜欢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国防教育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