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9-05-16刘群
刘群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内容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我国许多老师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以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为基础要求,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之上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作用及价值。对此,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一、引言
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培养不在于简单的知识学习为主体,其中实践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分析时代发展的实质要求,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弥补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保障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上更好的实现自主实践、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一)过于框架化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老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实际的教学策略过于传统,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缺乏自由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其中框架式的解读备受老师的关注,老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一板块知识上,没有积极的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拓展和锻炼,实质的教学授课模式过于框架化,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学生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必须要注重实践课程的合理比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以理论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非常的明显,大部分老师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难以充分的发挥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和价值。其次,即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差,知识应用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不容乐观,无法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这一点不仅无法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还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非常差。比如很多的互联网公司要求TI人员掌握编程和代码,但是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学生在毕业后连基本的代码都不会写,更别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两者严重脱节。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针对上文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老师除了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和影响之外,还需要立足于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和出发点,了解目前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缺陷,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积极的将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与主体交接环节上联系,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保证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完善教学内容
老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是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存在极为明显的框架化特征,老师只以简单片面的讲解为主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学习潜能难以得到有效的挖掘,对此,老师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这些情况,根据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专业知识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来对后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升级,保证学生能够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相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备受老师的关注,这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不足,保障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稳定提升。在教学情境创设时,老师需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学大纲为切入点,提炼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融入情景之中,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其中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手段的应用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关注这些教学工具操作的具体技巧,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的形式来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不足,保障学生能够将个人的主题精力投入到该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意义重大。
(三)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时意识到理论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和价值,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在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前,老師需要进行落实主体教学环节,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要求,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对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主体需求,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情况,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点拨,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该学科学习的技巧和精髓,实现个人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比如学校可以抓住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参与博览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技术研究成果,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一游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对这些展品的设计理念和框架构建形式进行分析,加强学校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好的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价值。
四、结语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沈蓓颖.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01-203.
[2]李绍中,欧阳葵.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28-31.
[3]李灿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电脑,2007(10):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