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强国”为平台,对建设“学习大国”的思考
2019-05-16何金
何金
摘要:“学习强国”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设“学习大国”的时代背景分析是基于对我国社会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正确把握;是推动治国理政新实践的需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学习强国”;建设“学习大国”
2019年1月1日,经习近平总书记批准,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正式上线。在全国范围迅速掀起一股学习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通过手机和电脑随时随地学习,呈现出比学赶超的劲头。
“学习强国”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是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
一、建设“学习大国”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1]。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同时将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上升为党的重要意志和任务。
二、建设“学习大国”的政策溯源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正式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构想提出来,发出“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口号。
在我国,学习型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建设“学习大国”的提出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涵盖个体、组织、社会、政党、国家等多个层面[2]。它是以学习型社会为支柱的,比学习型社会更加具有政治高度、更加体现国家意志、涵盖面更广的宏大系统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 2020 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大国”的提出和形成“学习型社会”是一脉相承的,这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连贯一致性,体现了党对达成既定目标的决心,也是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举国家之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大国中,学习是人们的强烈愿望和“第一需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三、建设“学习大国”的时代背景分析
1、是基于对我国社会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正确把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广泛。新生的“软需要”则表现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对共同富裕,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出了相应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一时期,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最高追求。教育和学习不再只是为了谋生,而是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对自身完善的追求。如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育与学习。《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科学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与训练有了全新的意义,使人类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获得许多全新的内容和方法,并且是第一次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革命”[3]。以“学习强国”为平台,为国民提供好的学习方式,让人民能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也是国家全面发展进步的标志。只有全体人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个体才能不断完善,社会才能进步并得到全面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建设“学习大国”是应对我国社会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一项积极举措。
2、是推动治国理政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大国,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抑或是抓改革,都遇到了许多实践的问题和困难。从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到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从政府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警惕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等。面对这些挑战,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唯有在摸索中学习,向国家自己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才能不断前进、不断突破。
以“学习强国”为平台,提升治国理政新思想。以学习拓展视野、统一认识、科学决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学习强国”为平台,推动治国理政新实践。让学习切实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不断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青年一代的学习,使他们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筑起中國未来的磅礴力量;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4]。通过党员干部的学习,使他们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升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的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增加自信。
3、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还是增强自身调适能力的重要途径。屈辱悲惨的中国近代史,让我们深切认识到了一个国家故步自封的深重危害。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十九世纪对抗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时,表现了一种逆向思维的爱国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发展、我们的民族要复兴,就必须通过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
在现代文明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亚信峰会后与外国专家座谈时,就提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170年前,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这使我们国家选择马克思主义有了理论指导和正确方向。向俄国的十月革命学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实践指导。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往来,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从学习德国、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学习美国在信息科技的“创新精神”。在与世界各国和人民合作过程中,了解他国的历史发展、基本国情,尊重各个国家的人民和国家的意志,才能促进合作双赢,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的宣示,表明了中国作为一种学习者的进取态度,体现了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对各国文明的尊重。
通过学习强国这一最权威思想库、最创新学习生态系统,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崇尚学习、强化学习,拓宽眼界和视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P67)
[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023/c40531-30357208.html要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贵州日报 董明发 2018年10月23日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做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P5)
[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11/c40531-30969407.html 抓好大学习 增强本领能力 陕西日报 唐震 2019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