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研究

2019-05-16刘怡然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制度改革进士

摘要: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对隋朝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取得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提高进士科地位、开创殿试,开创武举三方面,对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科举制度改革对于历史的影响,希望为人才选拔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进士;制度改革

引言:

唐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繁荣、实力雄厚的时期,武则天作为盛唐时代在位超过半个世纪的女皇帝,执政期间颇有建树。虽然后世学者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却一致认同其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时至今日,唐代科举制改革的主题依然是历史界研究的重点。

一、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用于选拔官员的一类制度,其通过考试的形式一层层筛选人才,该制度由汉代的贡举演变而来,经过多个朝代,最终在武则天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传统的科举考试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学者只需背诵部分簧文即可参加考试,无法验证真才实学。为了扭转此现象,武则天时期力图选拔出具备知识与学问根基的人才,增加了进士科举考试的难度与门类,加考帖经,可供众多非贵族出身的人士参与。与传统考试相比,改革之后的科举内容多样化,难度加大,注重选拔具有创新思维与实际能力的人才。考试内容涉及儒学,强调“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等积极思想,能够使读书人受到启发,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武器。并且科举制度无论在考试、内容、考场规范方面均能做到公平合理,在考试期间,考场人员严格监管考生,一旦发现作弊或冒名顶替行为,严惩不贷,最大程度保证了考试公平性。另外,传统的科举考试以明经为主,明经与关陇势力颇有渊源,朝廷为了压制关陇势力,开始逐渐降低对明经的重视度。与此同时,受唐朝时期文化风气的影响,以文学考试为基础的进士地位随之提升。改革后,进士科成为社会所重视的阶层,朝廷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提拔士人阶层,使其与朝臣相互制约,以巩固皇帝政权。因科举制度而受益的人才众多,例如,知名的狄仁杰与“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等。

(二)开创殿试

开创殿試是科举制改革的一大壮举,能够提高社会对于科举考试的关注度。在659年春季,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从在场的多名考生中选拔出张九龄,此事件可作为中国殿试得开端,为真正的殿试开创奠定基础。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多次地方发生叛乱,皇帝为了扶植自身力量,希望能够不限出身的笼络人才,因此开创了殿试,作为考试的最高形式,在京城大殿内举办,由皇帝主考。在永昌元年,殿试列出八个科目,充分表明朝廷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殿试主要以笔试为主,由皇帝亲自出题,起初为三道试题,到开元9年后,各科目试题改为一道[1]。在笔试结束后,开始进行殿试策问,考生可以直接在殿堂之上与皇帝进行思想交流,从而抒发政治见解。

(三)开创武举

除了文学考试外,武则天时期又开创了武举制度,此为专门选拔军事将领而设置的学科,根据《通典》的记载,武举于长安二年开始举办,内容则涉及枪术射箭、骑术等,考试项目达七项以上,注重实战技能,一直延续近1200年例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即“自武举异等出”,为武举制度的受益者,最终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一号功臣。。开创武举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当时国家已开设文科,为了满足习武人才的需求,实现政治革新的需要,武则天建立武举制度,希望扩大人才来源,破格选用能者,进而加强封建统治基础[2]。第二,武则天时期经济繁荣,战乱极少,百姓习惯了长久和平的生活,但面临突厥、吐蕃的外患,朝廷仍需注重练兵,不断培育习武人才,因此开创武举制度,希望可以满足国家政治与军事需求。

二、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改革对历史影响

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对历史产生了极大影响,从唐代政治制度角度而言,进士科地位的提高,使基层人才开始关注社会生活,能够激发出身寒门学子的政治热情,提高民众凝聚力。从历史角度而言,科举制的改革能够推动历史发展,冲破门阀限制,为封建社会后期官员选拔提供有效参考。从唐代文化思想而言,科举制的改革在固有的理论考试中加入实践内容,能够解决诸多现实问题,其面向社会公开考试的方式可以扩大考生数量与范围,为贫寒人士进军仕途提供制度保障。改革后的科举制度更凸显公平性,可以最大程度打破贵族垄断势力,体现出选拔人才的公平思想。也正是因为有效的科举改革,使得后代文坛繁盛,不断涌现李白、白居易、韩愈等杰出诗人。据《通典》记载“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由此可见,进士地位的提升改变了世人观念,对后期影响颇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广大考生可以通过科学公平的考试,进军仕途,其意义重大,利于选拔人才,巩固社会统治格局,为封建社会朝廷选拔人才奠定了基础。此改革方式值得后世借鉴与学习,国家应继续贯彻公平公正的思想,合理选拔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安远.有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问题的若干史实澄清——兼与陈福季先生商榷(上)[J].科技风,2019(04):199-202.

[2]陈静亦,韩海林.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落地——以唐宋科举制度教学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8(06):112-115.

作者简介:刘怡然(2002.2.4)女,山东省济宁市,高中学历,学校:山东省昌乐二中。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制度改革进士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对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