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
2019-05-16陈祥金
陈祥金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數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创新思维融入其中,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高年级小学生在经过一定的数学学习后,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如何利用高年级小学生既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关键。为此笔者将进一步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是一门逻辑艺术性学科,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数与数、数与图形之间联系的魅力。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创造性思维学科,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并需要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利用创造性思维与新知识点进行有效相连,才能完整的构成数学知识体系,可以说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的属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现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数学运算能力强,数学思维能力弱的现象。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行多年,但高考、中考、小升初的教学压力仍然存在,许多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往往通过题海战术与机械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从而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进一步详细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着将以《圆》、《圆柱与圆锥》这两章教学内容为案例进行详细的教学分析。
1以生为本,创新思维
学生是课堂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体,为此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入手。高年级小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数学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概念学习—例题讲解—习题拓展”教学模式,教师为了迅速的强化学生做题能力,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用于例题与习题教学,从而忽视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在于学生对于概念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概念的深入教学好比高屋建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了纸上谈兵。为此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应该以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与学习认知特点为根本进行概念的深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柱与圆锥》这一章时,首先要为学生详细的讲解圆柱是由一个侧面与两个底面组成,其中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教师对学生讲解圆柱的特征后,学生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的表层认知,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其中的内容,高年级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进行抽象的思维仍然有一定的困难性。为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多个立体模型,让学生在其中挑选圆柱体,学生辩认圆柱体的过程中也是将概念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在学生挑选模型结束之后,教师将圆锥与圆柱放在同一视线处,让学生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思考圆柱与圆锥的共同之处,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这是“圆锥”,为学生在后序的圆锥学习中打下基础。教师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创造“活性”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学以致用,灵活创新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并没有自己的主动思维,许多学生存在着“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状态,只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可以。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与不求甚解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师开展创思思维能力教学活动的培养。为此数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利用有效性提问打破学生的思维惰性,通过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灵活创新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授《圆的周长》时,要求学生掌握圆形的周长公式为“C= d”或“C=2 r”。教师可以设计题目“如果一个圆形的周长是18,那么它的半径是多少?”,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根据公式“C=2 r”得出“r=”,最后求得半径为“”。教师此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题目“已知学校要在花坛(圆形)周边摆上花盆,已知花坛的直径为8米,那么花盆围成的周长是多少?”,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道习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目的所要考察的重点是是什么?题目中所求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圆形”、“周长”,从而让学生联想到圆形的周长公式,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花盆围成的图形的是圆形,实际上要求的是圆形的周长。通过所举案例可以看到教师教授学生圆的周长公式,并利用周长公式推导出半径公式,体现了“学以致用,灵活创新”的教学策略。
3小组合作,创新能力
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更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龄人,并在小组讨论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小组合作虽然是以学生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但小组讨论的专题与讨论的题目直接关系到小组讨论活动最后能否成功开展。为此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应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讨论专题,规范小组讨论流程、合理规划组员。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性、性格、性别进行科学分组,尽量保持各个讨论小组中具有不同能力、性格、性别的学生,从而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高不同的思考角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根据《圆的面积》设置小组讨论专题“圆形的面积与圆的周长是否有关?”教师在帮助学生分完组后可以为学生发放多条长绳,让学生用以构建不同的圆形。学生在小组共同的合作中经过多次的实验发现,经过数次比对,周长越长的圆面积也就越大,学生们用直观的方法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可以二次设置活动专题“能否从圆的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角度进行得出二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小组的多次合作中,通过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所设的专题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合生活,创新应用
创新应用是数学教师开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将创新思维应用与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生活性与实用性,生活中给处处存在着数学的身影。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数学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应用。教师在进行此环节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的生活现象,为学生构建特定的生活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创新应用。
例如:教师在《圆》这一课讲解结束之后,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创新应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谁能告诉我生活中都有哪些“圆”?
生1:老师,井盖是圆的!
生2:硬币是圆的。
生3:车轮圆的!
师: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圆”,圆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那么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而不是其它形狀呢?我们仔细思考一下!
生1:老师我想这是因为其它形状的车轮骑起来一定会非常颠簸。
师:相比来说,圆形没有多条边,它的外形十分光滑,让骑车人感觉更舒服。在我们后续的学习中会学到圆形的周长、面积,同学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同样的周长,圆形的面积是最大的,可以节省制作材料。
……
通过所举案例可以看到,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圆,并要求其探究应用原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的方式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规律,运用多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构建“活性”数学课堂,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内化。
参考文献
[1] 高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03):28.
[2] 宋国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68-69.
[3] 杨慧.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7(05):49.
[4] 顾欢.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探索题教学方式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7(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