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9-05-16王春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应法治

王春玲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于2016年正式进入课堂。新教材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对学生及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成为一线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具有现实性意义的问题中。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应大胆创新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恰当制定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营造出积极而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使得他们都能主动与教师及同学互动,最终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明显优化。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两大主体,是也最为活跃的两个元素,他们之间是否具有友好、和谐、平等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教学氛围的积极性与否。有实践研究表明,初中生在积极而愉悦的氛围中,思维更为活跃、学习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想显著提高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就需要教师明确师生关系对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巨大影响作用,并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实际的创新传统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放下以前的权威身份,努力与学生打成一片,借助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和学生交流与沟通,使得学生能真切感觉到与教师相处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热情关注学生,能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与优点,可利用恰当的语言肯定与赞赏学生,使得他们能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与在乎,从而主动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即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好,教师也不应当前严厉批评或讽刺,而应该耐心引导他们让他们主动认识到错误。只有这样他们才乐于接近教师,才敢于将自己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事物毫不保留地告诉教师,从而为教师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案提供更可靠依据。比如,在学习苏人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家庭礼仪》这一课的时候,如果师生关系友好平等的话,学生就会很乐意将自己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教师,教师也会很乐意将自己家中地位情况分析给学生听,从而使得学生在频繁互动中更加精准地掌握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将互动教学法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而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要想提高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制定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为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与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是高中政治学科开展的基础,教材中涵盖有丰富的内容,比如文化、经济、政治等,在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及正确价值观念方法发挥着重大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应深度解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与任务,恰当制定教学方案,并做足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互动教学的生动性与有效性,才能推动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苏人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合作有智慧》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全面掌握本课的教学目标“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合作中沟通与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教学方法与措施,从而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助于教学目标顺利践行的教学案例与素材,最终推动互动教學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3.1把握教学目标,服务学生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的认识,树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在开展这项教学活动的时候,每一章节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让每一项教学任务,教学方式都和这些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具有整体化。比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带领同学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那么老师在备课中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比如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等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现状,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感悟,领略人生的意义。

总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与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最终对象。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好教学目标。

3.2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

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生活化,把生活带入教学,用教学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比如:生命的独特性时,我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寻找相同的指纹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在通过“我的独特性展示平台”创设情境,充分让学生理解自己、认识到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这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味地照本宣科和空洞说教,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自主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增),17(05):80-85.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师应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