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探索

2019-05-16盛宝柱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3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

盛宝柱

摘 要: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既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重大教育改革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路径。本文探讨了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教学改革,以期为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最早是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延伸和发展,是会计学的分支之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萌芽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时一些高校自主开设的理财学专业。此后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就在调整了原有金融学、会计学、理财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是归属于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下的二级学科的本科专业。近几年间,由于我国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市场多元化、金融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范围以及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相应地,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等教育,为应对这一变化也将面临更加严苛的挑战。如何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合理的调整,使其能在不断变化的趋势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1.1 从需求看,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经济发展越快,财务管理工作越重要。财务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拓展,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域已从传统的以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记账、算账、财务筹划、报账为主,逐步拓展到了包括税收筹划、公司治理、资产管理营、公司金融、投融资决策、企业管理决策、战略规划、财务管理信息化、风险管理等诸多方位管理的新领域。高素质、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推动现代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促進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提升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健康、维持市场秩序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仍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时,与我国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相比也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原因有: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

1.2 相近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难以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现如今我国已经形成有一支人数众多的财务会计队伍,截至到2017年,我国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已经拥有2000万,其中会计职称持证者只有625多万,国家通过考试的方式授予初、中级职称,通过考试与评审授予高级职称,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443万助理会计师、169万会计师与13万高级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教授级高级会计师)却不足5000人,我国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非常缺乏。[1]

我国现阶段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主要是从会计学专业改行过来,而财务管理专业的职称也是比照会计学职称进行设置,从会计员、助理会计师到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近几年一些省市也开始评审正高级会计师,而在发达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职称设置是初、中、高级财务管理师,少数发达国家还设置了初、中、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IFM)。由于两个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别,使得拥有会计学专业背景的人员比较难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会计学专业研究对象是财务报表、会计核算,从企业层面记录企业的业务往来,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日常的业务活动;而财务管理专业则更加侧重于研究企业的资金管理,需要能够相对动态地表现企业的资金活动。会计学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其掌握经济、管理、会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学核算;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理财、经济、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能在金融部门、工商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筹划、资金管理、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尽管财务管理和会计学是相近的两个专业,甚至专业主干课程也存在许多交叉现象,但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仅表现在能力和知识的结构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专业结构、工作重心、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两个专业不能相互替代。

1.3 高素质、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成为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

当前我国大学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方式,缺乏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该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等各方面都对同专业的学生同等对待,此外,高校还未能足够重视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未能对具备卓越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发掘和培养。现阶段,我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开始了对于卓越财务管理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国内如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大学,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就直接确定了“高级”、“高质量”、“高素质”等标准。

比如: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深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为基础,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通晓国内外会计、财务、金融,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2 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比较落后

现代高等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大学生能获取现代知识,同时自身能力和自身素养都能得到提升。就目前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而言,大多数高校仍然只专注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忽视了对人才的特色和个性的塑造,从而使得毕业生在未来难以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

2.2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定义为:培养具备理财、管理、金融、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在金融机构、工商单位、事业部门、政府机构等从事投资理财、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金融管理以及科研、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类学科的高水平专业型人才。大部分高校都以此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就使得类型不同和规模各异的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很小,没有能够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反而抽象化、概念化明显,导致目标不能足够清晰。这就进一步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师生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形成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师生共同完成培养目标。[3]

2.3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太合理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清晰,这就必然导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无法令人满意。在有的高校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偏向于会计学专业,几乎与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差不多,而在有的高校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则更多的偏向于金融学专业,有相当一部分课程的内容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重复,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虽然专业课程经过交叉重复可以使得各专业的课程体系都能相对比较完整,但这也虚耗了教学资源。会计学、金融学虽然都是与财务管理相似的两个专业,但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大量相同的课程弱化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在许多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太合理,核心能力不太突出。

2.4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有的内容还是2000年时的内容。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却仍将理论教学摆在首位而轻视实践教学,甚至出現实践课程中“放羊”的现象。主要原因有:多数财务管理工作会触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高校在联系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尤其是稳定的实习基地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理论课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偏高,挤占了实践教学课时,使得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关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教师与学生对实践课程重视程度都不高。

3 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的思路

3.1 确定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的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既要符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同时还要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与当地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在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对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面向财务管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不仅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全面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3.2 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应以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实施课程模块化设置,在充分调研多个用人单位特别是行业用人单位、历届毕业生、广大在校师生等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专业课程重新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按照能力模块课程、素质模块课程等进行划分。各高校必须因地制宜,构建职业综合能力、职业创新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并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理工科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一些具有行业背景的工程技术类课程和数学类课程,此外还需要打破财务管理专业与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壁垒,让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也能接触和参与到其他理工专业的实验、实训、实习中去。这些措施能使学生更清楚市场需求,更熟悉理工类的相关技术,同时强化他们的个人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为将来更好的胜任企业高层管理者打下基础。

3.3 创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完善实践基地建设

根据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和受社会的欢迎,可以衡量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的水平。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实践课程也需要明确体现培养目标并彰显其特点。建构一个实践应用能力、专业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这是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良好效果的强力保障。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实践教学应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训两个环节。以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基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

3.4 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着重于建设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要走出校门深入到企业顶岗工作或直接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直接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学习不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资金管理流程、业务操作流程并作为案例及时补充到教学中。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从企业(金融机构)聘请经验丰富的理财专家、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行业精英、岗位技术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或作为专业导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开设培训班的形式让企业人员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实现实践教学教师与理论教学教师之间的对接,校外教师与校内教师之间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唐欣,康健.理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07-109.

[2]于晓红,梁毕明,李阳.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92-94.

[3]杜俊娟.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139-142.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专业
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新常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邓金娥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