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校园沃土,着力课程打造
2019-05-16谢慰意
谢慰意
摘 要 如何依托校园沃土,在校园开设种植这门劳技课程?文中提出走“‘课程实施,理念先行;确定要素,分步实施;灌注热情,创新延伸;遵守原则,评价激励这四步曲,让核心素养落地,育全面发展的人”,并发表见解,与大家商榷。
关键词 目的 要素 创新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学校如何将一纸平面的表述转化为立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我们校本化地解读,并以此构建课程体系。一所学校,本身就是一笔综合课程的资源,依托校园沃土,在校园开设种植这门劳技课程,能很好地实施劳动教育,这一永恒教育,让核心素养落地。那么,如何开展校园种植这门劳技课程呢?这要把握四步曲。
1课程实施,理念先行
共同达成育人愿景,启程好扬帆。人是思想指挥战斗的,对一个课程的实施,先要明白其目的,了解其意义,全员通识。
(1)校园劳技课程实施目的。劳动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熟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但是学生的浪费现象仍是随处可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对劳动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没能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诗句只不过是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而已。但是,如果我们让学生了解或亲自参加从翻地、播种、锄草、间苗、施肥、除虫、灌溉到最后的收获整个种植生产过程,让学生体验食物获得的艰辛,学生肯定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辅相成,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2)校园种植劳技课程的目的。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会种菜,不是学生”。种植这门劳技课程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既是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艺术等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以种植为载体,依托校园这个安全场所,开展种植综合实践活动劳技课程,打破课室牢笼,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继而收集证据,验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很好地解放了儿童的双手、双脚和双眼,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王国。
2确定要素,分步实施
(1)选拔好劳技教师。德国,当一名劳技教师要念19年(小学4年、初中6年、高中3年、大学6年)。我国现行一般学校都没配上劳技教师。要克服这一困难,实行“一改二兼三聘”。在原有教师队伍中,选拔有种植经验的教师担任或兼任种植课程劳技教师。同时可在学校后勤中、本社区中招聘有种植经验,语言表达好的老农任劳技教师。专任与兼任,结合外聘,固定了劳技教师,解决师资问题。然后成立种植科组,设立领头的劳技教师,大家有问题好商量,从群体变团队,共同成长。
(2)编写校本种植教材。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选择、可自主建构的。现我国没有现成的关于校园种植的教材,没参考,要编写属于本校的校本种植教材。不同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生长的植物不同,要根据种植的地理位置编写校本种植教材。要根据不同年段水平编写适合学生劳作的教材。最后,编写种植教材依线而编。这条种植线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瑰宝——二十四节气。依据校园所处的纬度,所长的植被,按二十四节气拟定要探究的主题,编写要种植的作物学习课例。
(3)开辟一定的种植场所。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差别。因而,开展劳技教育就必须从各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学校有充足空间的,可筹建生活劳动实践基地。如学校空间不大,要想方设法在地面开辟小小的种植地,如操场边角地,或撤走几块风景石头。有的学校地面空间实在不够,可在阳台,窗台,放上种植篮,也行。万物生长靠太阳,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场所无论大小,每班均要有种植场所,以班级为单位,标上各班标识,人人有动手种植的地方。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尖上,从开辟田园起步,在校园种植果蔬,开辟学农基地,增长孩子们的智慧,落实劳技教育。
(4)科学设置种植课时。学校课堂教学是进行劳技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劳技知识,进行简单的劳技操作指导,符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校六小时,在校学习时间是固定的,种植课设置在什么课程类呢?是在基础性课程类或是拓展课程类,还是选择性课程类?通过实践,我们不断总结优化,摸索出种植课设置。三至六年级在基础性课程类每班有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此处可用一节,也可两节连上,采用“大课时”。一至二年级拓展课程类增设种植课。每周三下午全校进行选择性课程,种植课程按三个水平段的开设种植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年龄段选择课程,学生可大小混搭开展种植课。充足的在校时间,为学生系统、扎实地开展种植劳技活动提供了保障。
3灌注热情,创新延伸
(1)大胆尝试,保持热情。人天生恋自然,种植课是与大自然结合的,学生是热爱的,表现在初始尝试种植时情绪特别高涨,年段越小,热情越高。但是,从翻地、播种、锄草、间苗、施肥、除虫、灌溉到收成,周而复始,重复着单调的体力劳动,随着学习年段增高,又脏又累的活儿增多,孩子的学习热情会减弱。当学生熟悉一种作物的种植后,他就会觉得平淡无奇,兴趣消减,若继续单调的种植,只纯粹的体力劳动,吸引力就会没有的。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学生对种植课浓厚的兴趣和热烈追求,使种植课程变得有吸引力、诱惑力?这就要不断创新发展。如“南橘北枳 ”把家乡的种子带来学校种植,今年五年级二班,把湖北的小甜黄瓜带来广东种植,大胆尝试,收获果实,着实惊艳。五年一班照着自编教材走,收获小萝卜,与市场买回来的大萝卜作比較,学生惊叹。劳技老师抓住学生想探究的思维“导火线”,研究使萝卜增产条件。学生发现改良土壤是关键,热情来了,他们为这些想法不停的行动,发酵花生麸,捡木棉花、积落叶作基肥……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无时无刻不处在探究之中。他们爱上了自己从事的聪明的创造性劳动,第二年冬至,收获了大萝卜,大家欢欣鼓舞。接下来,农技老师提出下一个试验是尝试在二月份种萝卜,他们都不敢相信这个想法,不是在八九十三个月份才能播种的吗?又一轮新的尝试。
(2)创新内容,拓展延伸。收获小甜黄瓜,农技老师继续做小甜黄瓜文章,诱导学生把小甜黄瓜做成各种美食,大家分享;把小甜黄瓜放校门口出售,锻炼销售技能。设计种植牌,设计产品包装,征集广告语等。种植课程,要常种植常创新。它不能是重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不是单纯的劳技,要不断吸引学生,要不断鼓舞学生,让他们不断思考,并为之付出行动。儿童劳动得越多,大自然奥秘在儿童的意识面前暴露得也越多,他们碰到新东西、不懂的东西也就越多。而不懂的东西越多,思维就越活跃,使他们在揭示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向他们打开自然界这部奇妙的书籍的新的一页。种植课程的创新发展带动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4遵守原则,评价激励
劳动与技术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是考查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要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评价不可能像其他学科课程那样,用量化的分值来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变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种植成果表现,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校园种植这门劳技课程,多采用整体综合性评价与赏识评价,在平时种植课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活动情况,不断感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种植课程评价实施,应遵守五个原则:
(1)实践性原则。对于小学生的种植探究性学习,重在引导他们体验参与整个探究学习过程。评价中重在关注他们“是否做了”而不是“做得好不好”。当学生移苗做得不成功,苗就会不存活,伙伴们种活了,他们自然就会去找原因的。困惑不解——这是最牢靠的思维“导火线”。
(2)阶段性原则。从选题阶段到成果展示阶段,采用分阶段评价方法,不断制定分解的小步子,激励学生去完成。
(3)多元性原则。采用多种路径的评价方式,交差进行。组长对组员进行评分,组员对组长进行评分等。
(4)激励性原则。在种植的过程中,表扬语言,大拇指要及时竖起,“小小观察家、小种植能手”要多给。激励学生的做法贯穿始终,任何时候都以激励为主。
(5)发展性原则。教育部(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中指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种植探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学生种植探究评价以后期为主,以整体性评价为主,前期的种植研究以鼓励参与为主。
依托校园沃土,弹奏好这四步曲,持之以恒实施种植劳技课程,达到育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 杜成憲,(日)添田晴雄.城市中小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与课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