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
2019-05-16仇宣
仇宣
摘 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的环境。幼儿园创设的科学区是幼儿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并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探索意识。本文将从科学区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和师幼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中班 科学区 材料的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中班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此年龄段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主要场所,积极支持和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成为有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1科学区域的创设
皮亚杰曾经说过:“操作活动是幼儿最重要的活动”,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前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性,只有在不断的与周围材料的操作和互动过程中,才能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科学区的活动恰恰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操作材料的机会。教师在创设科学区先以中班的年龄特点来创设一个采光好、水源近的区域环境,然后带着问题如:种什么?种在哪里?如何照顾等问题来与幼儿交流讨论。
2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
2.1活动区人数的确定以及标志的设置
人数的规定是按照本班其他区域的相关情况和本班人数确定的,我所在的中班共有36名幼儿,共创设了六个区域,科学区又与种植区相混合在一起,在与幼儿的交流讨论下,人数暂时设定为四名幼儿,在标志设置方面,教师采用了各种颜色的数字和物体的实物图片来展示。
2.2材料的投放
對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欲望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才能充分发挥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才能有效促进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经验。在投入材料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2.1科学材料应具有趣味性
科学材料既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又是幼儿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在投放相关的科学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让材料极具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如神奇的滚动,让幼儿通过不断的观察探究来感知物体的滚动。
2.2.2科学材料应具可操作性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我常常会发现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情况不了解或者不会的时候,往往会不断的替换材料,甚至还会不了了之。所以教师在提供材料的时候,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避免材料重复、类似,有的材料最好能反复利用,便于幼儿操作。
2.2.3科学材料应具有安全性
教师在给科学区域投放材料的时候应注重安全性,幼儿正是处于好动、好问的年纪,对于各类材料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幼儿为了探索会利用各种感官来了解材料,所以投放的材料一定要具有安全性。
2.2.4科学材料应具有适宜性
教师是根据主题活动和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来投放的。还可以请家长利用休息的时间带领幼儿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和大自然的材料,在此过程中能够逐渐养成幼儿喜欢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并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比较、归类,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还大大减轻了教师独自收集材料的压力。
科学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取和利用一般都以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主,幼儿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利用,能使有限的材料体现出无尽的教育价值。同时,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科学教育,就需要尊重和理解幼儿对材料的自由组合和创造性利用,并有计划地激发儿童自主开发材料的积极性。如面对不同属性和性质的材料,鼓励幼儿把磁铁放进小车内组合成磁力车在组合过程中,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与培养。
3科学区域活动中师幼的互动
3.1材料的互动
教师根据主题活动和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进行一定的投放,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幼儿在科学区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并用拍照或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
3.2师幼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在观察幼儿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当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并不是把正确的方法告诉儿童,更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有效的提问和追问,让幼儿能够发散性的思考,理解并解决问题。
科学区的创设已经成为幼儿一种特定的科学学习活动,它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科学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念,在区域活动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在科学区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和师幼互动上都要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能够全面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各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