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笔书写千秋业

2019-05-16骆开义邓国辉

云南教育·视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骆开义 邓国辉

麻栗坡县国境线长近280千米,全縣11个乡镇中有8个与越南接壤,2017年财政总收入仅为5.37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县”“小县”,却始终秉持“穷县办富教育”“小县办强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书写了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画卷。2018年12月,国家督导检查组在对麻栗坡县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后认为,该县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

大手笔投入,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麻栗坡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来抓,在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重点项目时优先考虑教育项目,公共教育资源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推动办学条件改善。在当时县财政总收入仅有4 700万元的情况下,筹资3亿余元建成被媒体誉为“边境大学城”的麻栗坡民族中学,投资1.3亿余元建成民族职业高级中学。2014年以来,先后投入7.1亿元实施107所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运动场3.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占到全县校舍总面积的46%,教育资源利用率及整合效益日益凸显。投资4 751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县村完小以上学校均接入100兆以上的光纤,班班通、校园网覆盖率达100%。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对初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每年县级给予500元交通补助;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到与城里学生一样免费就近入学,享受同等的教育惠民政策和贫困生资助政策,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实现了“应读尽读”。2015—2018年县级财政投入教育18.17亿元,占总投入的70%。如今,不论在城镇,还是农村,“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比比皆是,孩子们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教育。

大气魄改革,师资建设成效显著。麻栗坡县着眼于教师队伍长远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并以“县(乡)管校聘”为导向,加快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让教师发展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转变。麻栗坡县就乡村教师调配工作、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工作出台相关措施,推动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优化配置和动态调整,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对积极参加校际流动且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职称申报、评优评先、绩效考核上给予政策倾斜;对乡镇、村完小、边境特别艰苦学校教师在绩效工资政策上予以倾斜。发挥“名师送教”的作用,邀请省内外专家作专题培训;组织培养对象到省内外名校参观考察、跟班学习或挂职锻炼;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的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政策吸引、择优录取等形式,吸纳优秀教育人才来麻栗坡任职、任教,逐步扩大名师队伍。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县共选派1 054人次优秀校长和教师进行轮岗交流,组织教师6 37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培育了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熊照才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

大视野创新,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麻栗坡县坚持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优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孩子在民主、关爱、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各校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依托老山、老山作战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了文山州第一所“爱民固边模范学校”、12所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3所少年军校。在全县积极探索小学“参与式教学”、初中“先学后教”、高中“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少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出了特色化的教学模式,例如,猛硐中学“三微课堂”、董干小学“教育行动研究”、盘龙小学“361度”课堂教学和县一小“三段两反思”备课模式等。通过树立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天保口岸学校“国门文苑”书画课堂、猛硐中学“守土戍边”办学理念、董干中学“言诚智善、心和行美”的“盛和”校园文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麻栗坡将坚持走优质化、均衡化、特色化的教育之路,不断提高边境教育满意度,让每个边境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