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荣是共性 有度是守则

2019-05-16张乾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弱小名牌追星

张乾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是该在乎自己的名声,但太过重名,有时难免就显得虚荣。谁都渴望被人仰视,尊重,甚至奉承,可要让所有艳羡的目光,永远在你一个人身上聚拢,恐怕那只能在梦中。心怀坦荡,世俗轻视不为辱——多数人对此明白;问心有愧,衣锦还乡怎为荣——有些人此理不懂。其实,虚荣心也许人皆有之,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但虚荣心应注意把握好度,对自己才不会有伤害。

青春期 追求虚荣的高发期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们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自尊心强的人对自己的声誉、威望等比较关心,而虚荣心强的人一般的自尊心也很强。这种心理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就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其心理处在半成熟状,正是重视外表、追求虚荣的高发时期。造成青春期虚荣现象高发的原因有:一是生理上的发育变化,很自然地促使其更注重长相、外表穿着打扮,借此能够吸引异性的关注和好感;二是青春期的自我发展,以前主要通过父母、家庭认同,而青春期的孩子还更需要同伴的认同、外界的认同。当名牌消费成为一种潮流,倘若不追随潮流就会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青少年就会受到同伴有形无形的排斥。而通过名牌消费还可以使得自己在同伴中间更加显眼,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从中获得了心理的满足;三是外界认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容易产生崇尚时尚、追星的心理。通过追星,使用名牌产品,青少年感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年人水平,感觉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年人平等相待。

内心弱小者 容易偶像崇拜与从众

与普通人群相比,内心弱小者身上也较容易发生虚荣心现象。比如,使用名牌购物袋来满足关注需要的人往往不那么自信。很多商家通过寻找明星做广告,也是在利用虚荣心增强民众对名牌商品的追逐。很多人是“明星效应”的追随者,一方面是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企图达到一种心理暗示:他们通过使用和明星同样的日用品、装饰品时,会感觉自己像明星一样生活,似乎接近自己渴望的生活状态。但过分的追星和虚荣实际上是源于内心有个很“弱小的自己”,迫切地需要跟成功人物或权威人士达成认同。对于什么是潮流、什么是时尚,这些人内心并无判断,只是不自觉地关注并跟随。还有一些人为自己平庸的外表、不佳的人际关系或经济地位而苦恼,有自卑感。为了摆脱心理自卑,便试图寻求通过某种方式来弥补这种自卑心态,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利用名牌来肯定自我价值。

低收入者 被不健康价值行为绑架

虚荣心不仅是经济条件尚不富裕者的专利,许多富裕阶层身上的虚荣心更加强烈。对于有钱的成功人士来说,奢侈消费就像商标一样,可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比如做生意的人,开很贵的车子,出入高档场所、星级酒店,住总统套房,以此表明身价,证明自己经济实力雄厚。即便他内心并不认同这种消费方式,但受大众评判的影响,通常认为成功人士一定怎样怎样,通过外在来评判成功。有钱的人生活在这种圈子里面,迫于群体压力,为避免被排斥,不得不奢侈消费。当然也有一些人,其实收入不高,但似乎通过奢侈消费这一行为,不论这个群体内是否真的接纳他,至少在心理上,他会认为自己已经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了,以此缓解群体归属的焦虑。某种程度来说,这些人的虚荣行为,更有被社会上不健康的价值行为绑架的意味。

克服虚荣 要从正确评价自我开始

虚荣心人皆有之,年龄、生活背景、内心成熟度等因素对虚荣心的形成和程度有影响,同时大的社会环境和群体的价值取向也会对人们的虚荣心产生影响力。特别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爱面子”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行为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虚荣起来。虚荣心强的人往往都不愿脚踏实地地做事,而是经常利用撒谎、投机等不正常的手段去渔猎名誉。他们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又很自负、嫉妒心重;在学习上不刻苦,危害不容小觑。

克服虚荣的办法从个人层面上讲,要区分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虚荣都是人内心的感受,自尊者的自我强大而稳定,虚荣者的内心自卑而弱小。所以,首先要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悦纳自己;其次,追求内心真实的美,相信真实的自己是美的,做真实的自己;第三,培养独立的自我意识与独立的价值观念,正确对待舆论,不图虚名,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着;第四,提高内在素质,用真知实学充实自己,用真诚待人完善自己。

在社会层面上,要正确定义成功和真正的卓越,倡导健康生活消费观念、引导大众的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是整个社会的职责,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此外,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可通过适当鼓励孩子社交,培养孩子珍视朋友间的友谊,而非物质取向。同时,引导孩子注重学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和有益的课外活动上。

年轻人应学习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差别,把握攀比度,克服盲目攀比心理。避免不切实际地追求荣誉、名声、地位,甚至不惜代价地获取虚荣心的满足。加强自己的内心修养,艰苦奋斗,一步步累积成就,养成合理开支的习惯,抑制虚荣心的滋长。

富裕阶层应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及影响,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更要有一种理智的态度。荣誉与地位只是成功的一个参照,过分追求荣誉与地位,反而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失去了事业和生活的本來意义。成功在于生活平衡、内心与成就的和谐。

猜你喜欢

弱小名牌追星
设计我的姓名牌
让追星不疯狂
强大与弱小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对人世的告白(组诗)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撕名牌”大战
柴的嘲笑
只穿名牌的“标签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