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019-05-16鲁娅蕊
鲁娅蕊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了重要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把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有效地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儒家文化
(一)定义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影响颇深。其中儒家文化是一大瑰宝,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学,并且经过后代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儒家学派的文化体系。后来,因儒家学派的思想与中国社会统治的需求相契合,逐渐发展成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内容的文化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儒家文化。
(二)儒家经典思想概述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六句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
1.仁爱思想。仁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仁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精华。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要求从自身做起,做到事事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惑,只有自己先这样做,才能达到礼的境界,国家才能更加安定和富强。这就把仁的思想由个人推及到了家庭和社会,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民本思想。民本就是把人民群众放在主要的位置,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很好地诠释了民本思想,人民群众的地位要高于国家和君王的地位。只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安定和团结。要懂得爱民亲民,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主要的位置,国家才能稳定,君王才能得到爱戴和拥护。
3.诚信思想。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和要求,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其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把诚信和兵、食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这三者中最主要的是诚信。孔子又说:“民无信不立。”就是说如果君王得不到百姓的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长治久安。
4.正义思想。儒家的思想中正义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到的是伦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在义利取舍的问题上,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说明义的重要性。正义是社会伦理中责任的担当,要求人们要遵守人伦秩序,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5.大同思想。大同思想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礼记》中这样解释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跟孔子说的“天下大同”的思想是一致的,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是共有的,男女老少都能够得到相应的照顾和安排,社会一片繁荣团结的景象,这也是我们国家要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主要涉及到了社会、国家、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是最精准的价值尺度,是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丽中国梦的发展和延伸。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既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又要实现人民的生活富裕,而实现人民的生活富裕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前提,国家的富强则是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二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民主,就是指人民民主,本质就是要让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和谐,我国一直倡导要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跟孔子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思想是一致的,不仅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要处理好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
2.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享有自由的权利,但是并不是没有任何约束,合理的自由要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平等包括机会平等、权利平等、竞争平等。社会主义的平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公正,主要指公平、正义,人民受到公平的对待,各种法律法规都能够实现公平和正义。法治,在治理国家时,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将法律作为最高的准则,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个人对祖国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儒家要求家国一体,忠君爱国,这便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敬业,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诚信,是对人们道德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人在社会或者一个领域里立足的根本,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友善,对人友好和善是与人交往的根本要求,只有个人对自身的要求提高了,国家才能够更加和谐和稳定。
三、儒家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儒家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和源泉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國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主导力量,儒家文化不仅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更注重将道德修为、人格养成作为内在的、根本的目标和追求,这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文化环境和道德氛围。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而存在,核心价值观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吸收精华,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加以创造和创新,使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与当代的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茁壮地孕育和发展起来。
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把儒家思想文化作为理论依据,明确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源泉。这就需要加强对儒家文化的宣传和重视,同时要抵制西方国家文化的入侵,坚持扎根于儒家文化的土壤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抛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
(二)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輔相承的关系,是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的价值目标,同样,儒家文化也提出了重要的思想,“仁义礼智信”,可以更细化为:国家层面,提倡国家统一、天下为公、国泰民安;社会层面,提倡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等差有序;个人方面,提倡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忠报国、舍生取义、仁者爱人。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继承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并使其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和应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些内容是儒家思想中没有的,比如“文明、自由、法治、敬业”,但是这并不影响儒家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儒家的很多思想正指引着社会的前进方向,比如“仁爱、民本、诚信、正义”等思想,这些思想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倡导的,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主要的价值目标。当然,对于儒家文化,我们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学会合理地继承和发扬。其中许多陈旧腐朽的思想属于文化中的糟粕,比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都要剔除。
(三)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克己复礼为仁”,严格要求自己,由个人推及到家庭和社会,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民本思想对我国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形象地把君王和人民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很好地展现了民本思想。“儒家文化中生动地体现出了人民群众和国家之间的重要观念,同样,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精神发展的重要根基,文化需要发挥价值观载体的地位,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结合社会发展特点,有效概括时代特点,构建出更加完整、更加完善的系统化价值体系,坚持博采众长的原则,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是处于核心的位置,对发展中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实际上很多都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地了解儒家文化,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