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探究

2019-05-16张海艳

决策探索 2019年8期
关键词:李邕词人李白

张海艳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古诗词教学实践,从巧用背景知识促进理解、妙用多媒体增强效果、真情诵读感悟诗情、展开想象再现诗境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理解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它的灵魂美,从教学需求出发,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巧用背景知识,促进理解

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素材,让学生深入古诗词的情境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以李白的《上李邕》教学为例。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李邕在担任渝州刺史时,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因为不拘礼俗使李邕不悦。李邕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生态度颇为傲慢,李白对此不满,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如果学生不了解写作背景,在实际学习中单就离别赠言诗而言,很容易让学生以为是对李邕的赞赏,在不了解李邕的品性:下很容易对此诗产生错误的理解。虽说诗歌常读常新,见解也难免会有更新之意,但就单一作品而言,有作者具体的处境心情和思想在内,教学中可以适时穿插背景教学而不能完全盲学盲体会。

二、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在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方面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短时高效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丰富信息的容量,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入诗词的境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仅仅让学生从字面阅读来理解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赤壁,淘空一切的雄奇景观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者视频方式让学生直观的从“乱”看险怪、从“穿”看高峭、从“惊”看水石相博、从“卷”看浪花四溅。同时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音乐将情感融入诗歌,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真实生动地感受这首诗蕴含的情感和境界。

三,真情诵读,感悟诗情

《毛诗序》中谈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晾歌之。”老师要带着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去体味“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雄浑壮阔和动荡不安;体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体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和桀骜不驯。读书就应该先通读再静思,这样不仅可以理解作者的意图,还可以与作者达成心灵互通。

真情诵读除了要有感情体悟,还需正确把握字音,这样才能理解词义,因此准确断句成为朗诵的基本前提。在文言文和诗歌的诵读教学中,强调字词学习既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为阅读扫清了基本障碍,创造了诵读良好的开端。

四、展开想象,再现诗境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且富有跳跃性的,必须运用联想、想象理解诗句深层的含义。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下阕可分三层:第一层叙写周瑜的英姿潇洒,流溢着词人的赞美之情;第二层叙写词人自感苍老,顿生叹惋之情;第三层词人洒酒寄情,抒发了“人生如梦”的超脱旷达的情怀。但是如果追问一句:第一、二层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慕,第三层抒发的是对建功立业的鄙弃,在同一首词中,前后竟会有如此尖锐的对立和矛盾,如何理解?这就要我们去深入揣摩。联想到词人被贬谪到黄州的处境,想象词人时刻关心边境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热忱的心境。当这种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与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冲突时,词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貌似旷达超脱,实则无可奈何,这是词人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反映。诗句的这种深层含义,离开联想想象是很难理解到位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好古诗词还有许多途径。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使古诗词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韩贤克,崔宏伟.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1 (12):40-41.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鹤壁市鹤山区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李邕词人李白
上李邕
耿介磊落的李邕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对李邕书法史的地位思考
词人的职业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唐代文豪李邕为何遭人诬陷?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