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课堂“全天候”密云百姓享艺术营养餐

2019-05-16赵晶晶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全天候密云电子琴

赵晶晶

3月14日上午10点,密云区文化馆三层的培训教室传来阵阵悦耳的琴声和热切的讨论声,电子琴培训课已经进行到自由练习部分。

走进这间座无虚席的“艺术课堂”,学员们学习的“热乎气儿”迎面而来。“我们这个岁数儿的人小时候家里穷,哪儿有条件学艺术啊,现在在咱培训班上了电子琴课,也算对自己一个弥补吧,以后抱了大孙子我还能教教孩子呢!”正在认真练习的田大姐抬头笑着说,她的手指随着敲出的音符时快时慢地跳动着,“我弹得还不太熟练,学好了可就洋气了!”面对自己有些生疏的弹琴手法,田大姐并不腼腆,依然開心地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琴声里。

培训课程“一票难求”

在文化馆的艺术培训班里,几乎人人都像田大姐这样认真又自在地享受着学习艺术的乐趣,这得益于区文化馆为群众努力创造和谐舒适的培训环境和尽心提供优质的艺术学习资源。“为照顾更多学习时间不便的群众,现在文化馆还增设了午间课程,真正做到‘全天候为咱们密云区艺术爱好者服务!”区文化馆馆长宋歆鑫介绍说。区文化馆作为区级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单位,在馆内的阵地艺术培训上,近几年不断突破传统培训思路,以更加人性化的艺术培训“全天候”为群众配齐“艺术营养餐“。

2018年,区文化馆的培训课程可谓“一票难求”,2019年群众热烈参与程度更是“火爆”。今年,区文化馆利用馆内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前期调研问卷,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了年初的各类艺术培训项目,这些项目可是大家“心心念念”的艺术课程。3月1日至5日,通过文化馆微信公众号面向大众进行网上艺术培训报名,仅3月1日当天文化馆微信后台就收到报名表格1024份。文化馆2019年上半年共新开阵地艺术培训班22个,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大家对艺术培训的渴求。

为了满足更多的群众需求,区文化馆把培训场地、师资力量、资金资源发挥到极致。为保证艺术培训的质量,文化馆所有音乐类、舞蹈类艺术培训对学员全部进行基础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进入培训课堂,最终有550余名艺术爱好者成功进入艺术课堂学习。“如果有更大的场地,我们真心想满足所有有意愿参与学习艺术课程的密云群众。”提起课程报名的局限,宋馆长不免有些遗憾。

“我报名当天就守着手机,真紧张啊,好在报上名了,不然我在教室打‘站票也要学!”郭大爷是软笔书法爱好者,他柔软的笔触“抑扬顿挫”,运化出黑墨的苍劲有力,他学得很认真。不同于电子琴培训班的“热情洋溢”,毛笔书法班有一种沉静的舒展。“这‘一席之地可是来之不易啊!”郭大爷撂下毛笔开玩笑地说。

培训模式“全天候”

今年的艺术培训,文化馆不仅增加了“学位”数量,还在“夜课堂”基础上增加午间课程,实现了公共文化艺术培训全天候的培训模式。阵地艺术培训班共计40个,每周一至周日全天有课程,从早到晚全部排满。考虑到年轻人上班太劳累,文化馆还贴心地把适合解压放松的瑜伽、爵士舞安排在中午进行。

更加多元的课程设置需要配备更强劲的师资力量,这也难不倒一心致力于提高艺术文化服务水平的区文化馆。“我们严格考量并发展馆内部的专业人才来进行教学,还聘请市里的10余位知名艺术家来授课,咱们的教师队伍艺术素质都是专家级!”主管培训的副馆长李雪介绍说,“但我们的专家级老师都能把高深的专业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员们,建立服务型的师生关系,让理论‘落地,满足群众提高艺术素质的追求。”

学习过程“接地气儿”,课程设置也更加“有范儿”。今年文化馆的阵地艺术培训在保持手风琴、二胡、软笔书法、古筝传统培训经典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油画、爵士舞、流行音乐、瑜伽、健身操、硬笔书法等高档洋气的艺术培训课程。在此基础上,专家提高班继续吸收艺术骨干力量发展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京韵大鼓等艺术水平,提升区级艺术水准。“暑期我们还会开设‘少儿班,陶泥、快板儿、剪纸,未来还会有洋气的非洲鼓。”提起新的设想宋馆长有些兴奋。“资源允许的话,我们还想排几出有咱们密云本地特色的原创作品,戏曲、评书、话剧,不拘形式,让密云老百姓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不失传统,用艺术形式讲好我们密云自己的故事,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展现我们密云人民的精神风采!”

猜你喜欢

全天候密云电子琴
青春一晌
密云水库
密去360网络春晚 引近万名网友观看
电子琴
全天候(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搭建平台:代表履职“全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