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材组团 妙筑“高楼”

2019-05-16杨晶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楼文章

杨晶

素材组团法是将多个素材进行合理、巧妙的组合、搭配,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古人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意思是一个优秀作者在行文时,要有驱遣天地万物的气魄。这句话启发我们,在作文时要善于运用多种素材,通过不同素材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通过索材组团的方法剖析事理,阐发观点,文章能够显得丰富充实、厚重大气。

一、铺排陈述

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多料合用”。它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素材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素材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表现同一主题。铺排的方式有语句的铺排,也有段落的铺排:铺排的方式能增强文章的力度,使文章呈排山倒海之勢,同时又能扩展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显丰富多彩之态。

例1 梦想是明月,故乡是家国。只要心存梦想,家国何处不月明?那贫瘠的乡村,游走在客家人的脚下,建成了粉墙黛瓦的九井十八厅,诉诸沈从文的笔端,绘出了湘西独特的魅力。那拳拳的乡情,落在钱学森的心头,即使美军阻拦,哪怕五年奔波,奋起的中国一样可以成就“导弹之父”。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谢绝美国高薪聘请毅然回国,推诚结仁爱,用妙手和仁心挽救了上千个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

在这里,作者以沈从文、钱学森梁益建三个人物为例,将故乡、国家和人民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层层深人。在作者笔下,故乡已不仅仅是乡村那个朴素的小家,还指的是我们的大家。这种铺排造势,使作文充满正能量,不仅升华了主题,更丰富了文章内涵。

二、对比映衬

对比映衬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组团运用素材的方法。把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因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比较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了。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意思是没有反面事物的映衬,正面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就不那么明白。

对比映衬的,既可以是一个人物自身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人物、两种不同的结果。

例2 忆往昔,周武王和几代人的努力使西周昌盛起来,放在现在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呢?一个人、一辈人的努力未必会让国家发展起来,但如果几辈人都勤勤恳恳为祖国而奉献,相信这样的国家发展一定不会太差,而青年对祖国的发展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看今朝,怎么做才能在建设祖国中实现个人价值呢?首先,祖国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迫切需要大量高新技术人才。我们必须积极接受先进事物,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时刻准备为祖国的科技建设提供新鲜血液。其次,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随着国家的各种政策改革,现代青年非但不能被巨大的社会压力所击垮,反而应顶住压力,顺应改革与历史的发展潮流。试问:如果新一代青年都不能使自己适应历史的潮流,那又拿什么去建设国家?又何谈实现个人价值呢?

上述文段采用对比映衬的方法运用素材,在多重对比中加以突出强调。这里有古与今的对比:古代,周武王和几代人的努力使西周昌盛起来;当今,我们应当在建设祖国中实现个人价值,这里也有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比:一个人、一辈人的努力未必会让国家发展起来;几辈人都勤勤恳恳为祖国而奉献,国家一定会强大。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例2突出强调了新时代新青年应该肩负重任,实现人生价值。

三、层层铺垫

即选取具有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对文章中要阐述的情与理,进行层层铺垫。运用这些素材时,可以由小到大进行安排,使层与层之间形成递进关系,使论述对象的内涵不断丰富。

例3 然则何以突破自身的局限?

一则正视自己。

法国作家路易·傅尼叶有两个残疾的孩子,他坦言自己曾抱怨命运不公,但他直面自己的生活,这两个孩子就是上帝送给自己的,他无法改变。因此,他不曾停止对孩子的爱。或许,这样的经历,让他的作品有了别样的感情。

二则寻找方向。

如果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局限,却不能寻得方向,我想,那亦是痛苦的。毕加索曾经迷恋诗歌,但在投稿后收到的只是批评,他明白自己与诗无缘,但更关键的是,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绘画。于是,历史留下的不是“蹩脚诗人”毕加索,而是“大画家”毕加索。

三则行动之。

道尔顿是红绿色盲的发现者,但有趣的是,他自己本是色盲。他发现了自己的缺陷,投身相关研究,虽然他的成果并不科学,却留下了色盲研究的宝贵资料。色盲被称为“道尔顿症”。或许,你从自己的局限出发,也可以在某个领域留下自己的名字。

上面的文字在论述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时,从“正视自己、寻找方向、行动之”三个方面阐述。“正视自己、寻找方向、行动之”这三个方面顺序不可颠倒,体现的是论述的层层递进,开掘的是深度,逻辑性极强。在论证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丰富的素材,如法国作家路易·傅尼叶、画家毕加索红绿色盲的发现者道尔顿等,很好地支撑和论证了中心论点,令人信服。

四、理例组合

所谓“理例组合”,是指在作文中将所拥有的时事人物素材与原理或名言类素材组合在一起使用,使具体的人物素材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更有力地证明文章观点。

例4 ……鲁迅告别了有乌篷船的家乡,日本学医归来后,又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秋瑾坦然走向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拼将十万头颅血”;郁达夫为宣传抗日救国四处奔走,“只身去国三千里”。他们都是“浙江精神”的完美书写者。

此例使用三个人物素材,不仅叙写三个人的事迹,而且引用了他们各自的名句。叙写鲁迅时引用其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写出了他的无私奉献;叙写秋瑾时引用其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写出了她的英勇无畏;叙写郁达夫时引用其诗句“只身去国三千里”,写出了他浓烈的爱国情愫。引用三位名人的名句,与事例有机结合,事与理相得益彰,用这样的方法来抒写自己对浙江精神的见解,说服力极强。

[注意事项]

①铺排陈述法在运用过程中不要太过简单,简单的铺排会让人感觉文章思路单一,表达枯燥。在运用的时候要多注意追求句式的变化和语言表达的精彩,这样才会取得更优的效果。

②在运用对比映衬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一点——有的放矢。还要及时进行分析,不能仅仅对比罗列而不加以综合分析,这样会减弱素材的说服力。

③层层铺垫法在运用时要注意素材排列的层次和条理。

④理例组合时,不能理是理、例是例,而应该将两者有机融合、渗透,充分“议例”,使之浑然一体。

猜你喜欢

高楼文章
劈木头,盖高楼
高楼万丈平地起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爸爸修的高楼
高楼逃生
高楼的家与高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