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2019-05-16马甜甜

中文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

马甜甜

摘 要:“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的科学论断,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无论在过去,抑或在当代,这一论断对党校教师进行干训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分析和研究“两个决不会”科学论断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党校教师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与决心。从“两个决不会”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有助于党校教师科学地看待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其次,有助于党校教师正确看待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具有合理性。最后,有助于党校教师坚定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这三点有助于党校教师更明确地开展党校干训工作。

关键词:“两个决不会” 党校干训 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5-0-01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客观辩证地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论证了资本主义终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终将取得胜利的论断,但是这一过程也是曲折性与长期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P31。“两个决不会”论断的时效性,体现在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抑或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当代,都没有全面否定这一重要论断,反而更加完善与充实这一论断。马克思主义科学论断需要与具体的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中蕴含的真理性。分析和研究“两个决不会”科学论断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有助于党校教师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一、“两个决不会”命题,揭示了人类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有利于党校教师科学地看待社会制度的变迁

人类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属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范畴。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与自然历史发展虽然区别在于前者不是自发的,是通过人类主观意识的实践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者都是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进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简而言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制度的不断变迁的逻辑链条。启示我们在实践中就要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制度改革要始终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把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根本任务。

人类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而国民经济和制度改革是影响其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为制度改革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制度改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落脚点。罗伯特·古丁与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在《政治科学新手册》一书中明确提到了这样的观点,“行为主义、理性选择主义之后,时至今日仍方兴未艾的新制度主义已成为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政治科学发展的 ‘三次革命”[2]P79。可见,制度改革已处于当代政治理论的核心地位。制度变迁理论最早由马克思创立,他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变迁的动力与变迁方式三个角度对制度变迁理论进行阐释,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垮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必然会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促进中国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变。而西方制经济学有关制度变迁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它自身也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低级的社会制度最终会被更高的社会制度所取替。而资本主义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首先,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诱发经济危机的出现,这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是资本主义的弊病之一。其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私人垄断的出现,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无休止地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第三,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导致资本主义最终灭亡。虽然资本主义不断地进行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本质至始至终却没有变,只有建立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与结果。

二、“两个决不会”命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具有长期性,有助于党校教师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相对处于低潮阶段,资本主义继续保持着一种长期发展的趋势。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社会矛盾诱发的经济危机,是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经济危机提高了当代资本主义的适应能力,让资本主义的根基更加牢固,其枷锁给资本主义不仅带来了挑战,更多的是机遇。虽然部分西方学者断言,从金融衍生产品的灾难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从量变到了质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以及由其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所具有的一系列弊病已经大大暴露在民众面前,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不可否认,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不容小觑的矫正作用。虽然经济危机是因为矛盾衍生的后果,但每次经济危机过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到了不用忽视的作用。其次,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为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开展。反之,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科技进步、技术革新使资本主义还在前行。资本主义因为顺应了科技革命的趋势不断进行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的调整、改革和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而缓解了其自身的矛盾,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行政集權民主化、政党格局的两极化以及公民权利的扩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机器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最终服务于资产阶级本身,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因此资本主义的虽然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的种子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未成熟之前,决不会出现,但是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诞生仍然具有历史必然性。当代世界总格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发达与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并存。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所体现的是世界上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它的世界性扩张及其所造成的矛盾转移导致了并存的结果。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两个决不会”命题,明确了社会主义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有助于党校教师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宣布:“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P1。“两个必然”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结论,而“两个决不会”是它的继承与延伸。让我们牢牢把握未来社会前进的方向,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在旧胚胎里榨干榨尽之后,消灭一切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悖论,人类历史的未来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是充满曙光的。

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形态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自身运动规律表明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这点在“两个决不会”之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立论点和最终归宿。基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应当积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决不会”理论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按照规律解决社会主义出现的矛盾。运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决我国生产过剩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薄弱环节,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劳动者教育文化水平,适当提高劳动者工资,造福于劳动者。始终铭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两个决不会”给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做出的最伟大贡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正是有了唯物史观的指导,使社会主义才不断地取得了从空想走到科学,从理论走到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 “两个决不会”思想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体。辩证地看待,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长期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迎来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而且, “两个决不会”已经成为一个国际范畴,因此,它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理解和认识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出发点,也是参与和处理国际事务及其关系的出发点。争取良好的和谐共赢的国际环境,是社会主义走向必然胜利的必备条件。因此,党校教师要把握“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从而与党校干训工作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

[2]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9.

[3][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
分类训练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A Finite Volume Unstructured Mesh Method for Fractional-in-space Allen-Cahn Equation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