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以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探索
2019-05-16崔清华谭颖尚娜娜张宏萌
崔清华 谭颖 尚娜娜 张宏萌
摘 要:探索以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从改革临床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技能。
关键词:人文素质培养 岗位胜任力 临床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指标。人文素质指人在人文方面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者其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反映一个人的人格、人生观、气质和价值观等,体现人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把医学职业价值、行为、态度及伦理的要求列在首位,强调伦理行为和敬业精神是医疗实践活动的核心。临床技能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也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培養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文能力相结合。临床技能实训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加强临床技能学教学是提高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从改革临床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提高师资队伍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意识
教师作为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其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和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意识。教师应当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走上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检索文献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和决策。教师以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引入临床真实案例,培养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鼓励带教老师参加各种相关的学术活动以扩展视野,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的人文素养及人文知识传授的情况进行考评,以促进教师自觉提高其人文素质水平。组织教师进行人文素质培训,将品德高尚、热爱教学工作、在医患中口碑好、业务能力强的带教老师进行人文素质提高方面的教学交流,组成教学骨干力量并传授教学经验。
二、在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的各个项目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临床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教学中许多项目环节和内容都可以且应该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诊断学、外科、急救护理学中导入临床病例,融合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临床诊断能力、临床环境客观评价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决策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的融合在一起。带教教师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如何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去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诉求,做到言语充分尊重病人,行动充分爱护病人,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行医理念,掌握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技巧,强化人文素养。形成以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运用标准化病人及相应模拟人情景演练,模拟临床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了解临床上诊疗的全过程,体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各项能力。
在外科学实训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引导学生将实验动物看做病人,在对动物进行各项实训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可能减轻对“病人”的机体损伤。手术实训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手术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工明确,又要精诚合作、相互理解,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起积极解决问题。
《诊断学》及健康评估的临床技能实训课程实行结合小组讨论PBL教学方式,10名学生一个小组,带教教师结合病例讲解并示范,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分析。带教老师对于问诊内容的讲解,尽量结合具体的病例,讲述各种由于病史采集粗疏、忽视既往史和个人史造成的误诊及误治的教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医生的责任感和治学作风严禁与否对医疗效果的影响,让学生体会作为医生高尚的人品修养与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之间相辅相成的重大意义。在问诊中融入医患沟通技巧以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病人的影响。在体格检查的操作环节中,引导学生尽量为患者考虑,要懂得尊重患者、鼓励患者和体谅患者,与患者尽量充分配合。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创伤,使学生体会在细微之提高自身人文素质。通过与SP病人沟通,可以增强对医生职业特点的直观认识,使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紧密结合,锻炼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逐步将人文素质培养反应出的岗位胜任力纳入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的评价体系中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共同发展的要求,逐步把医学生人文素质测评纳入学生临床技能的考核评估中。将“批判性思维”、“职业素质”和“交流技能”等能力要求纳入考核评价标准。
以往传统的临床技能考核通常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忽视人文素质考核。逐步尝试改革考核方式,使临床技能考核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在考核内容上,逐步扩充健全评价依据,增加人文素质考核项目,如学生在临床技能操作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精神、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在评估方式上,逐步采用形成性评价,充分运用各种考核评估手段如课堂视频回放,课堂视频回放,小组自评和互评等方式,结合考试,引导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健全。
综上所述,现阶段临床医学教育应不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临床技能培养,应该加强职业精神、人际交流、临床沟通技巧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临床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其人文素质,更好地把人文精神与医学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新华,张天成.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2]刘理,郑维扬.以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71-972.
通讯作者:谭颖(1978.09-),女,山东潍坊人,硕士,高级实验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研究方向:中医药实验课程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