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问题探究

2019-05-16包琳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教育路径大学生

包琳

摘 要: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构成主要有网络安全意识、网络道德素养、网络法律素养、网络应用能力、网络创新能力这五大方面,在当下网络生活中,这五方面核心素养均面临着各种考验和挑战,高校需从强化意识观念教育、建强师资力量、发挥学生干部作用、拓展网络平台内容建设、建立评价机制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教育路径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人们生活,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日益受到影响和改变。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与网络的融合度也相对较高,网络技术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认识。而作为网络生活中的重要主体,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也在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与主要构成

网络素养的研究最早源于国外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国内学者也越来越多将目光投向网络素养研究。“素养”本义为“识字”、“有文化”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在媒介研究领域,被引申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燕荣晖较早在2004年对网络媒介素养的概念做出阐释,认为网络素养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发展大学生认识和利用网络媒介的能力,就是要注意培养大学生对网络的内容与形式的识辨能力、批判能力、醒觉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后续的研究者虽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内涵表述各有不同,但核心要义都指向大学生正确、有效应用网络为自身成长发展服务的能力,对网络素养核心构成的看法则各有不同,如贝静红认为应包括对网络媒介认知、对网络信息的批判反应、对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利用网络发展自我的意识,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素养等六方面。黄友发指出网络素养包括网络识辨素养、网络应用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和网络安全素养。方楠认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主要内容可分为网络道德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认知素养、网络自控素养、网络法制素养。叶定剑则将其分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技术水平、网络守法自律、网络道德情操、共同参与网络建设这五方面。

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结合当下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可以认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有效运用网络使之为自身成长和发展服务,同时发挥个体作用促进网络空间建设的能力,主要由网络安全意识、网络道德素养、网络法律素养、网络应用能力、网络创新能力这五大方面构成。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迫切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几近全面覆盖,大学生群体中可以说形成了“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现象。网络既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带来帮助,同时也对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念等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作为网络生活中的最活跃主体之一,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空间环境,所以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一)网络安全意识亟待提升

网络安全问题既关乎国家安全,也影响网民个人利益,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安全更是面临着不小的考验,首先表现在安全防范能力较弱。虽然国家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但大学生上当受骗、落入陷阱从而蒙受财产损失、遭受人身安全威胁的恶性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主要是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比较单纯的校园环境,普遍缺乏社会阅历,信息甄别能力和防范能力欠缺。另外,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亟待提升,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各种言论、信息、社会思潮鱼龙混杂,优劣共存,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在发展阶段尚未成熟,极容易受到虚假、错误、反动思想的浸淫,而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和反动势力也正是利用网络平台来传输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从而达到抢占青年大学生思想的险恶目的。

(二)网络道德素养有所欠缺

网络道德情操是网民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个人在网络空间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更是一种网络行为规范。青少年是网民的主要构成,而大学生又是青少年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群,所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对网络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但现实中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文明礼貌欠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崇尚黑客行为,充当网络水军,进行人肉搜索,浏览色情网站,成为是非不分的“键盘侠”等常见的网络不道德、不文明行文中常有大学生参与的身影。此外还表现在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控能力上,网络已然占据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半壁江山,但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导致了网络成瘾,对学习、生活、健康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网络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网络提供了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人们的言行举止也有更大的隐匿性,法律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消減。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往往也有着更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如果法律意识薄弱,就更容易发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有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学生为犯罪主体的网络犯罪行为呈现蔓延趋势,且表现为数量不断攀升、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主体范围扩大、作案手段专业化等特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网络领域的立法也在不断完善,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逐渐加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很容易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而在传播、发布非法、虚假信息或侵犯他人隐私、攻击他人网络等方面逾越法律界线,所以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加强网络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网民。

(四)网络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联动了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也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升级,网络学习空间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也可以发现,更多大学生主要将网络用于聊天社交、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相对来说使用门槛较低、操作应用比较简单的活动,相对少数人能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自身的成长发展服务,所以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如掌握先进的教学、学习手段和阅读、生活服务等应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检索、浏览、传输、发布、制作信息等功能,同时还需掌握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知识,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五)网络创新能力需要培养

网络空间往往是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的最早发布阵地和集中聚集地。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要求能通过网络这个载体,创造性地制作、深层次地加工、广泛地传播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成果。在自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和作品的传播者、发布者,因为缺乏严格把关和审核,网络世界难免充斥着海量真假难辨的信息、良莠不齐的文化作品和正邪冲突的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拥有较高文化知识和网络技术水平的群体,应当自觉参与到网络空间建设中来,主动承担起带头引领作用,创造性地制作、传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信息内容和网络文化作品,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观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为营造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若干路径

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应当由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协力,其中高校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空间,应当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开拓网络素养教育的路径,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一)重视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教育纳入育人工作体系

国家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将“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列入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强调要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可见网络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故高校首先应当在意识和观念上重视网络育人,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网络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将网络育人纳入整个育人工作体系,做好规划、部署和落实,统一思想和行动,切实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其他育人工作。

(二)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的作用,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根据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被列为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之一。作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关注、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摸排特殊情况,对于部分网络行为失范或认知观念存在偏差、错误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此外,辅导员也要提升网络应用能力,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能够利用网络新媒体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网络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还应重视课堂教学力量。目前鲜有高校设置专门的大学生网络素养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散在家算计网络应用基础、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和政治理论等课程中,没有系统、全面、深入的关于网络安全意识、网络道德素养、网络法律素养、网络应用能力、网络创新能力等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内容的专门课程和教材,相对的,教师力量也急需培养构建。高校应重视“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师资培养体系,努力建成一支既精通网络技术,又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既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技能,又善于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的网络素养教学骨干队伍”。

(三)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作用和优秀学生典型的示范作用

网络素养教育还需要依靠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其中学生干部应起到带头引领作用,模范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并全面、深入了解同学们的网络行为,及时将有些同学的异常行为表现反馈给辅导员和班主任,发挥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对于部分患有网瘾等问题学生,也可以开展朋辈帮扶行动,帮助同学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此外,学生干部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力量,有着较大号召力和影响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有利于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选树“校园好网民”,在网络文明道德素养、网络应用技能、网络创新能力等方面选拔树立优秀典型,从而带动全体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共同建设网络生态环境。

(四)拓展校园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文化内容

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好校园网络教育阵地。首先要不断拓展网络平台,如建设主题教育网站、学术网站、学习平台、班级管理网络平台、校际资源合作共享平台等,确保平台建设既能做到形式新颖、使用便捷,又能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另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如举办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网络技能水平的相关比赛,举行可以让学生施展才华和特长的文化活动,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鼓励大学生创作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微电影、短视频、网络音乐、文学、漫画等作品,打造网络文化品牌项目,选拔优秀网络文化作品,通过文化浸染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同时又借助大学生网络传播能力促进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五)建立和完善网络素养教育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机制既能检验教育的实效,又能促进网络素养教育进一步规范化。首先就网络素养的课堂教学而言,可以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必修课体系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核取得该课程学分才准予毕业。另一方面是对大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要实现这一点应该先加强网络跟踪和监管机制,如以学生干部队伍为核心力量培养、设立网络信息监督员,及时发现、记录并汇报部分同学的不当网络言行,在充分了解和核实事实的基础上将其网络言行和日常的德育表现分挂钩。此外,网络素养教育评价机制应不仅仅只针对受教育者,也需对教师和高校自身进行评价考核,如设置学生满意度、平台阵地建设、师资力量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评价指标,从而让高校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进行调整和更正,以实现更好的网络素养教育效果。

总之,高校要承担起教育的中坚力量,在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同时也促进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建设。

参考文献:

[1]燕荣晖.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85.

[2]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02:17-21.

[3]黄友发.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27-33.

[4]方楠.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化育路径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坐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4-19.

[5]叶定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1)97-100.

[6]李玉华,闫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7]王志刚,邢茜茜.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及其治理途径[J].河南警察学院学霸,2015,(5).

[8]杨云峰.论高校网络素养培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7,3:157-16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施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2017-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2017-09.

[11]林洪鑫.提升大學生网络素养问题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04:109-122.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教育路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民族文化传承的家庭教育路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