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子春秋》被动句式研究

2019-05-16刘春妮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言

刘春妮

摘 要:本文以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晏子春秋》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统计书中出现的所有被动句、被动标记的方式,分析和总结《晏子春秋》被动句的结构类型与特点。《晏子春秋》一书语言简练,被动句式类型较为齐全,我们希望通过考察以了解到被动句在戰国时期的大致面貌和特点。

关键词:《晏子春秋》;被动句;“于”;“见”;语言

一、《晏子春秋》被动句统计

上古时期的形式被动句有 11 种形式,即:“于(於)”字式、“为”字式、“见”字式、“为……于(於)”式、“见……于(於)”式、“为……所”式、“被”字式、“为……之”式、“为……之所”式、“为……见”式、“为……所见”式。”到中古时期汉语被动式有了较大发展,上古非“被”字的被动句应用更为普遍,此外还增加了“被”字式的被动句。

《晏子春秋》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共有26例。其中,“为”字式7例;“见”字式7例;“见……于(於)”式3例;“于”字式8例;“为……所”式1例。另外,语义上表示被动,形式上与主动句类似,语句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而是其受事的句子在《晏子春秋》中多达39例。综上,《晏子春秋》被动句一共有64例,6种类型,此外,我们还发现语义上的被动句所占数量多。

二、“为”字式,共7例,占被动句总数的2.5%

据统计,“为”字在《晏子春秋》共出现280次,但仅有7例是被动标记。我们在查找“为”的过程中发现,《晏子春秋》的“为”多为动词、介词等。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因为意义复杂,用法多样,可作动词、系词、介词、连词、助词、副词等,故而非常活跃。据唐钰明先生统计,“为”字式是先秦第二大被动句式,但在《晏子春秋》中,为”的被动频率偏低,总体数量也不多。《晏子春秋》的“为”字式的被动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为·动”式

(1)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2)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蛊,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曰焦冥。”

例句(1)和例句(2)的“为”后都没有引出施事成分。这个句式比较简单,“为”在不引出施事成分的时候,用法与上古时期出现在被动句的“见”和“被”相似,都是助动词。

(二)“为·宾·动”式

(3)晏子曰:“缦密不能,蔍苴学者诎,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

(4)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臣闻忠不避死,谏不违罪。

例句(3)的“为”后带宾语“人”,是“用”的施动者;例句(4)的“为”后引出“笑”的施动者“诸侯”。“为·宾·动”式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是在“为·动”式的基础上的发展而来。“为”在被动句中始现于春秋末期,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文献里,“为”主要是作为助动词出现,不引出施事成分,到战国晚期的文献里,“为”引出施事成分的介词功能已经占明显优势。

《晏子春秋》的“为”字式比较简单,以“为·动”式为主,但“为”字引出施事成分的介词功能在本书中已经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为·宾·动”句式的出现,意味着出现“为”字的被动句开始进入较为复杂的阶段。相较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文献,战国晚期文献出现的“为”的引出施事成分介词功能已经有所发展。

三、“为……所”式

《晏子春秋》的“为……所”被字句虽仅有一例,却可见“为……所”在战国末期已经出现。张玉金先生也在《古代汉语语法学》一书中提到“‘为……所式被动句始见于战国末期,汉代很常见”的观点。

(5)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

我们可以从此例分析,“为……所”句式相当于“为·宾·所·动”,可以想见,在战国后期“为·宾·动”式已经发展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后,极有可能产生新的句式“为……所”。通过对《晏子春秋》被动句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文献还存在另一种含有“所”字的被动句。

(6)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

《晏子春秋》“所”字出现了83次,出现在被动句里的有3次。在前文所提到的上古时期含被动标记的典型结构里,并没有将“所”字看成是“被动的标记”,但这里的“所”字所在的被动句,与“为·动”式相似,都没有出现施事成分。有学者曾指出“‘所十动词这种“所”字是助动词,不同于特殊代词“所”,是被动的古老用法。”

四、“见”字式

“见”作动词用时,其后既可以跟名词性宾语,也可以跟动词性宾语,而按结构类型划分,《晏子春秋》的“见”字被动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见·动”

(7)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8)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

(二)“见·动·于·宾”

(9)寡人以天子大夫之赐,得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

(10)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

“见”字在《晏子春秋》出现了48次,其中有7次是被动标记。”“见”字的意思较为多样,在《晏子春秋》中,常常是被用作“显现”的意思来表达,如“日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同“现”,显现)之,故诏之妖祥,以戒不敬。”

“见·动”式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晚于“于”字式,是先秦两汉时期主要的被动句式之一。“见·动·于·宾”确切的产生时间现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根据“见”字式的被动句在《晏子春秋》中出现的被动频率来看,在战国中后期,“见”字式的被动句形式不断丰富,表达也趋向复杂。

五、“于”字句式

“于”字在《晏子春秋》中出现了394次,但是“于”字作为被动标记的例子仅有8例,其结构类型也显得较为单一。

(11)公自治国,身弱于高、国,百姓大乱。

(12)期而民散,身灭于崔氏。

我们在统计《晏子春秋》“于”字的数量及考察“于”的语法、句法功能后发现,“于”的语法功能复杂,可以介引的成分众多,比如在“景公游于麦丘”中,引进处所名词作补语等等。“于”字的介词功能在《晏子春秋》中极其突出,但是“于”引进施事成分的功能并没有在书中明显地体现。

六、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我们在考察《晏子春秋》被动句时,找到了近39例没有“为”、“见”、“于”等被动标记却含有被动意味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发生者的句子,占被动句总量的60.9%,我们认为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语法现象。

经考察,《晏子春秋》此类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普遍呈现出如下几个语法特点。

(一)句子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谓语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

(13)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

(14)贤人不用,德毁流俗,故三邪得行于世。

例句(13)“章”是“不然,章赐死”这句话的主语,也是“赐死”这一行为的承受者;例句(14)“贤人”是句子的主语,是“不用”的动作承受者,意思是有贤能的人不被(君主)任用。

(二)否定副词与谓语动词的连用构成被动意义

(15)道忠者不听,荐善者不行。

(16)轻进苟合,则不信也。

在《晏子春秋》找到的语义上表示被动而形式上与主动句类似的句子,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动词前面基本都加上否定副词“不”等。

(三)谓语的动作行为对受事主语多体现为消极影响

从《晏子春秋》里否定副词“不”、“无”等与谓语动词搭配使用表示语义被动的句子看,这些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多暗示了谓语的动作行为对受事主语的影响多是消极的。而在我们所找到的39例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里,仅有一例是没有体现出谓语的动作行为对受事主语具有消极影响的。

(17)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例句(17)“善恶不分”是主谓谓语句作“患”的宾语,善恶是主语,是“分”这一动作的承受者,即善恶不被区分。

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语义上的被动句虽然没有“为”、“于”、“见”等被动标记,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法规律性。

七、小结

通过对《晏子春秋》被动句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对战国时期的被动句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文献里,主要作为助动词出现且不引出施事成分的“为”,到战国晚期的文獻里,引出施事成分的介词功能已经占明显优势;“见”字式迅速发展,形式不断丰富,表达也趋向复杂,特别是“见……于……”句式的出现和发展;“于”只有引进了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才具有表示被动的性质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晏子春秋》一共出现了6句含有“被”字的语句,但没有一句为被动句。这些“被”字在《晏子春秋》中一律被当作动词用,如“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当为‘階之误”,“被”翻译为穿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晏子春秋》还存在不少没有被动标记,但是语义上表示被动的语句。这也提醒我们,考察战国时期的被动句,不能仅看句式或者是被动标志,更要注重结合句子具体的语义和语境来分析。

在分析《晏子春秋》被动句结构类型的过程中,我们也参考了学界许多关于被动句的研究成果。面对现学术界依然存有争议的问题,我们都抱着尽量客观的态度,并依据《晏子春秋》的实际例子,作出分析,但要得到较为成熟可靠的观点还需要深入广泛地阅读战国时期的文献,认真翔实地做大量的考证工作。

参考文献:

[1]向熹编.简明汉语史(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玉金.古代汉语语法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谢祥娟.《晏子春秋》被动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10(5).

[5]魏占元.古代汉语的被动句[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1).

[6]梁潇.《荀子》被动句简论[J].语文学刊.2010(24).

[7]汤化.晏子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猜你喜欢

语言
(n,k)-语言及左-(n,k)-语言的一些性质
语言的魅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日常语言与播音语言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论语言的“得体”
语言的将来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