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2019-05-16谢雪梅
谢雪梅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中高职贯通培养也就是“3+3” 贯通分段制培养,学生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通过对口高职院校的考核后,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高职贯通培养原由
我国中高职教育长期以来以各自独立培养为主,因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中职与高职的人才培养或存在断层或存在交叉,不能很好地对接,极大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知识或技能断层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以培养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为主,淡化文化基础,因此学生到高职继续学习,面对需要知识基础来支撑的理论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有些中职学校开设职高班,学生理论学习多,对技能掌握不够,到高职后,面对技能提升及岗位综合能力的学习也感觉吃力。
(二)课程设置雷同,技能培养类似
就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调研发现中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重复率很高,如旅游学概论、导游资格证考证类课程、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景区服务等课程在中职及高职的课程均有出现,技能证也都要求学生考导游证。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生升高职,面对大量重复的课程,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中高职需要贯通培养,分别理清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避免重复培养,并做好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有效提高培养质量。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尤其及课程的衔接,使学生在中职阶段即掌握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又为高职学习打下基础。
(一)一体化原则
要准确把握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定位,实行分层分级培养,既要体现“贯通制”要求又各有侧重。从行业企业对相应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打破原有中职、高职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一体化设计。
(二)科学性原则
研究行业企业的技术等级、岗位需求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科学地进行职业领域、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系统设计,充分体现“3+3”学制培养过程中学生技术技能学习与职业素养养成的规律,合理确定各阶段的能力要求以及相应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
(三)可操行原则
课程内容具体,要求明确,教学安排符合专业实际,易于执行,教学条件充分,在实训条件、师资安排、教材选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统筹,有效保障课程的实施。
三、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结构,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与普通班课程设置不同,我们将旅游专业的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放在中职阶段开设,并大量补充了历史、地理等文化课程,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而在考证方面,把导游资格证设置在高职阶段获取,但对导游的核心技能,讲解能力的培养,从中职即开始训练,逐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调整后的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中职
法律与人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体育与健康、语文、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英语、安全教育(校园安全读本)、心理健康教育。
2、高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贵州省情、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就业指导与企业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创新创业基础(网课)。
(二)专业课程
1、中职
专业基础课 专业拓展课 专业核心课应用文写作1 书法训练 旅游学概论普通话1 中华诗词欣赏 中国旅游地理普通话2 音乐欣赏/ 导游讲解1中国历史文化 舞蹈基础 商务礼仪中国地理 朗诵 旅游服务心理学英语听说训练1 主持 特色(技能)课英语听说训练2 客房服务 旅游公共关系形体训练 前厅服务 中外民俗餐饮服务
2、高职
专业基础课 专业拓展课 专业核心课应用文写作 主要客源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专业认知教育 刺绣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服务礼仪2 粤语听说 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形体训练2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导游业务管理学概论 贵州旅游商品 导游讲解技能训练市场营销 茶艺 景区服务与管理西点制作 旅游电子商务花艺基础 旅游产品营销咖啡制作 旅行社计调业务操作妆容学习 会展旅游葡萄酒品鉴 会展服务与管理调酒 旅游办公软件操作贵州乡村旅游 旅游情景英语(上)环保生活 旅游情景英语(中)民宿经营 旅游情景英语(下)才艺表演基础
(三)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中职:军训与入学教育、素质拓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2、高职:军训与入学教育、素质拓展、认知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导游证考试实训、旅游产品营销实训、计调操作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