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魔都的猪肉说开去

2019-05-15陈实

食品与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馅儿改变命运

陈实

1999年,我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不久,听说北京大学有个学生叫陆步轩,毕业后卖猪肉了,很多人冷嘲热讽,说“知识改变命运…‘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一时间又引发了一波“知识无用”的讨论。2013年,博士入学我再次走进华东师范大学,这一年陆步轩也回到了北大,他对校长许智宏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2019年,专业卖猪20年的陆步轩也许自己也没想到,一年卖猪肉的销售额能达到近20亿元人民币,屠夫学校招生也过万人。于是,很多人说就算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至少改变了思维,他又成了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成功演绎了“成王败寇”的传奇。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会飞的猪我没见过,会飞的猪肉我是见到了。如今在上海吃猪肉,吃的不是肉,也不是钱,是亲情和格调。

大部分上海人是爱吃猪肉的,在这里,猪还被称作“二师兄…‘八戒”“佩奇肉肉”等。猪肉被做成红烧肉、蹄髈汤、腌笃鲜、红烧排骨、糖醋小排、油炸里脊、炸猪排、猪头肉、猪肉脯、狮子头、春卷馅儿、小馄饨馅儿等。每一天,家家户户买汰烧,早早跑去相熟的猪肉摊,买回他们心爱的猪肉。这是让她们走进小区后,“趾高气扬”与其他主妇聊天的道具,尤其是现在涨价后,你会明顯发现装猪肉的袋子愈发透明了。“哟!侬今朝又买猪肉啦?…‘是呀,小孩子欢喜吃呀!再贵也要买!”对话的时候,手会扬一扬,像胜利的风帆。上海的小囡喜欢吃外婆烧的红烧肉,喜欢吃妈妈包的馄饨,一家人饭桌上不可没有猪肉。汉字“家”,房顶下面是“豕”,豕者猪也,有家就有猪肉香,这就是亲情。

2019年,人们看到任性的人不再问“你家有矿啊”,而是问“家里有猪么?”这种苦涩的调侃饱含着对非洲猪瘟的怨念。实际上除了“猪生病”的客观因素,“猪污染”也是猪肉变贵的一大原因。因为养猪污染环境这个观念根深蒂固,而养猪业确实目前还没有很好地与科技挂钩,导致很多地方“只想吃猪肉,不想看猪跑”。今年9月,《经济日报》报道称“有的甚至提出打造无猪县、无猪乡的目标”,把养猪看作是环保的“大敌”,因噎废食的事情时有发生。

把猪圈养在一起,也是人类人为造成的局面,猪的污染并不是猪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限制了它们的空间,吃了它们的肉却没有认真解决它们长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要想猪肉价格不再产生“猪周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养猪现代化,用人类的智慧去改善猪的环境,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和抛弃。毕竟我们喜欢吃猪肉,那就应该在合适的地区坚持养猪,同时坚持科研,坚持不断用知识改变思维。

你看陆步轩,他的胜利就在于坚持,在卖猪肉这件事情上,心无旁骛,荣辱不惊。

猜你喜欢

华东师范大学馅儿改变命运
“绿色碳科学”专辑编委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总目次(总第221—226 期)
“好运”饺子
包饺子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总目次(总第173-178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