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舞台艺术为时代画像

2019-05-15刘明厚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上海

刘明厚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需要精品力作。在今年的上海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中,有些作品还有进一步打磨、提高的空间。只有以真诚的艺术情怀和成熟的创作技能,用心去再现国家、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足迹,才能真正彰显出具有思想品格和感人至深的崇高之美……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历时近3个月,围绕“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聚焦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现实题材,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代节点,包括话剧、京剧、昆剧、沪剧、淮剧、滑稽戏、儿童剧、杂技剧、音乐剧、芭蕾、评弹、交响乐等不同艺术门类共19台作品。它们聚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为时代画像,表现出上海文艺工作者巨大的创作热情。

以红色题材演绎上海的铁骨柔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在今年的评选展演剧目中,红色革命题材的作品超过三分之一。

上海杂技剧团的杂技剧《战上海》,拉开了本次评选展演的序幕。它最大的亮点就是既满足了观众对杂技艺术的期待,又超越了传统的杂技艺术自身,对上海解放这段红色历史,用戏剧的形式加以呈现,把杂技技巧与戏剧、舞蹈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艺术地再现了解放军在上海地下党组织和市民的协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迹,弘扬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革命信仰与使命,是一部具有海派文化创新性艺术特质的作品。例如,在国际饭店“智取密件”一场戏里,以魔术“纸变玫瑰”“换装术”等来表现地下党白兰在特务的眼皮子底下智取并转移情报,展示出白兰在群众掩护下的智慧与勇气。以“险走梅花桩”“蹦床”“云梯”等传统的杂技技巧,来表现解放军在外白渡桥与敌人交火,以及保卫发电厂的惊险场面;传统的“空中飞人”则注入了男女主人公的浪漫爱情。总之,《战上海》真正做到了在保留传统杂技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使形式与内容做到完美的结合,给观众以惊喜。

上海沪剧院《一号机密》描写了因中共高层领导人顾顺章的被捕叛变,在白色恐怖下,富有经验的地下工作者陈达炜夫妇受党委托,负责保管12箱建党以来所有重要文献“中央文库”一号机密的故事。陈达炜的饰演者朱俭较好地驾驭了角色,演出了这一人物的病态,在表面的平静下隐藏着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使命感。女主人公韩慧苓的成长被演绎得较为层次分明,刚到上海的她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忽闻姐姐牺牲的噩耗,姐夫陈达炜又要她假扮夫妻,羞愤中让她猛甩了陈达炜的一个耳光。一切还来不及解释,敌人借查户口闯了进来,慧苓不得不随机应变。就这样她被卷入这场一号机密的保卫战之中,从对陈达炜的误会、轻视到终于了解了他日夜抄写的一号机密稿子对党是何等重要,她由敬佩到爱慕,再到担当起寻找党组织的危险任务,完成了使命,这个角色塑造较为丰满。

中福会上海儿童艺术剧院的《孩子剧团》是一部感人的、充满正能量和童趣的儿童剧。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党组织的关心下,这些平均年龄12岁的孩子从上海出发,途经江苏、河南、湖北、四川等8个省市,行程2万多里,他们一路演戏,一路歌唱,小小年紀为宣传抗日,唤醒民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被赞誉为 “抗日战争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孩子剧团起于上海,归于延安,是上海红色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星星。剧中的小石头为了取回在战火中的儿童剧团团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小观众们泪目。

上海戏剧学院的话剧《军歌》豪迈而有气势,描写文艺青年到延安成长的过程。主人公作曲家郑律成从一心想进老虎团杀敌复仇到后来创作出《延安颂》《向前向前向前》的军歌,成为真正的文艺战士。全体演员的表演和歌唱情绪饱满,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春上海1949》,描写国民党少将的独生子郑扬帆在虹口一教会中学中共地下党陈新新的影响和要求下,悄悄地画了一幅毛泽东主席的肖像画,这是上海解放时第一幅毛主席画像,它的神秘感一致保持到最后。上音唱歌的优势在这部音乐剧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上海京剧院《北平无战事》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北平,表现了中共地下党员、北平银行襄理谢培东、飞行大队大队长方孟敖等,为了北平古城的和平解放,舍生忘死与敌人周旋,形象地演绎出得民心者得天下。饰演谢培东的陈少云创造性地发挥了麒派艺术的特长,在表演分寸的拿捏上,可谓是细致入微。

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初心》是根据党的一大会址里珍藏、陈列的最早一本《共产党宣言》,其保存者、早期共产党员张人亚的事迹创作的。为了这本《共产党宣言》、党章等重要文献,张人亚用生命守护,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九位演员在叙事与角色扮演中转换自如,特别是该篇第二回里的故事,比较扣得住观众。

上述这些红色题材的作品注重人物的真情实感和家国情怀,传递出不忘初心的伟大精神,却不失上海的铁骨柔情。

以开放的姿态彰显海派精神

上海民族乐团的《共同家园》是继《英雄》之后的第二台展演,它依托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用中外多种民族乐器来演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整台音乐会动静结合,加上旁白和多媒体背景,给人以听觉与视觉的盛宴。其中俄罗斯乐手弹奏的三角琴与五位上海女乐手弹拨的阮相遇,在琴弦的跳动之间,是观众所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变奏曲。此外,从传统唢呐到亚美尼亚管,从现代摇滚风到电子琴音乐,和而不同,却共同奏出振奋人心的时代气象。还有那带着草原泥土芬芳而来的马头琴与二胡的低吟浅唱、质朴而美妙的《诗经》吟唱等,均声声入耳,动人心弦。最后的民族管弦乐《家园》把整台音乐会推向了高潮,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建持久和平的家园主题。上海民族乐团放眼世界,以弘扬民族乐器文化为己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上海爱乐乐团的《潮》,以“潮”为意象,托物言志,时而深沉抒情,时而激越昂扬,时而热烈欢快,时而大气磅礴。在每一个跳跃的音符里,听众能感受到年轻的作曲家龚天鹏的充沛激情。在每一段百感交集的、浪漫的旋律中,能够让人联想到当代中国在伟大理想的驱动下那波澜壮阔、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奋斗身影。在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的音乐语汇之间,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奔向辽阔大海的江河涛涛声,最后那激昂的、赋有一种壮丽之美的旋律是如此振奋人心,那是势不可挡的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令人心潮澎湃。

上海芭蕾舞团的《起点》包含了三位青年编导的作品。吴虎生的现代舞《难说再见》表达了失落与回忆,及重新起步。双人舞《荆棘》则以柔美、古典见长。陈琪的《撞色系》包括男子双人舞《共鸣》,舞者的肢体语言犹如机器人般,动作一致,节奏感很强。《巴赫随想》里二个红裙女孩以木偶的动作舞蹈,用三个双人舞组成一个系列,欢快、诙谐而有趣。《不存在的故事》以男子的手语展开,从一段独舞到男女双人舞,从缠绵到女孩伤心哭泣,最后是一段三人舞,情绪表达较为酣畅。王昊的作品《角色》容量较大,在一个可推移的白色观众席上,坐着17位男女舞者,他们既是形态各异的观众,也是乐队的乐手。其中一个男人从头至尾一直昏睡不醒,直到最后突然一跃而起模仿演奏的动作,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表达。

这三位有才华的年轻编导以抽象的现代舞语汇,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现代美学的追求。不过,有的作品有点费思量,舞蹈语汇与作品标题,以及与内涵的表达,还可以再贴近一些。

以大关怀再现上海市民的生活百态

上海滑稽剧团的《哎呦爸爸》表现了孤独老人渴望儿女亲情,不惜用发红包、假装富商亲戚来吸引子女常回家看看,反映出当下的一个社会问题。剧中宋老伯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老伴走了,他的儿女回家来不是孝敬老父亲,而是倒过来搜刮老父亲有限的退休工资。宋老伯的故事令人心酸,特别是他最后把遗嘱藏在一个陈年的饼干桶里,字里行间都是父亲对儿女的爱。这个颜色黯淡的饼干桶暗喻了老宋夫妇生活的节俭,留给子女的钱财是他和已故的妻子嘴巴里一点一滴节省下来的。这一细节是给那些“啃老族”的照妖镜,以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怎能忘却?剧中另一位老人、邻居陈老伯的女儿女婿则非常孝顺他,他是另一类晚年幸福的人群代表。这部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浓郁的滑稽戏,亦庄亦谐,笑中带泪,泪中带笑,主题积极,令人反思。

文慧沪剧团的《心归何处》是一部平实、煽情的戏剧,描写了普通百姓的情和义。女主人公素珍一家是从安徽来沪的打工者,因丈夫不幸逝世,素珍扫了十几年马路去还清丈夫欠下的债。不料屋漏偏逢连夜雨,儿子因工伤瘫痪,素珍又查出患有肝癌。困境之中,垃圾车司机豪仁和街道干部莉莉都伸出了真爱之手。全剧围绕着一个“爱”字做戏,那质朴的唱词,句句打动人心,大上海还是好人多。

宝山区沪剧团的《苔花》涉及当今中国的教育问题。剧中郝老师因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子,扼杀他热爱绘画艺术的天性,儿子不得已去了医学院,却得了忧郁症而自杀。悔不当初的郝老师发现班上一位叫子龙的男生经常不自觉做鬼脸、成绩又不好,遭至家长责骂,同学看不起。郝老师用爱心激发出子龙的特长,在兴趣小组里使他找回了自信。该剧提出了如何当好家长、老师,如何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全社会如何来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等问题,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思索。两位主演的表演质朴、细腻,唱得声情并茂。在剧中扮演一群学生的小演员是“沪剧进校园”的培训班学员,打造沪剧特色学校,正是宝山区的一个文化品牌。

新东苑沪剧团的《啊,母亲》是写母亲教育儿子独立的故事。女主人公素英是成功的企业家,身患肝癌晚期,看到儿子董梁整日游手好闲,泡在酒吧、网吧里夜不归宿,急在心里。于是,她撵儿出门,并约法三章,要他自谋生路。董梁不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在外遭流氓欺负而回家时,被拒之门外,故记恨母亲。他在打工中渐渐成长并收获了爱情。由于素英的手术没有成功,母子阴阳两隔,但她可放心而去了。饰演母亲素英的沈慧琴在剧终前有段长达5分钟的赋子板,66句唱词,之后又是一段高潮唱段,沈慧琴一气呵成,沪剧演唱功力非同一般。

以历史做观照,追寻国家与个体生命

上海话剧中心的《贵胄学堂》是一部黑色幽默话剧。表现清朝末年,清政府设立了贵胄学堂,将年轻贵族选派入学,学习西方科技。于是,在这个特定的学习空间里,来自三个方面的思想观念进行了碰撞与角力。第一方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林熙彦受聘当教习,把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灌输给学生,给他们讲进化论等,遭到抵制。第二方是贵胄学堂总理兼以总教习裕王爷为代表的清政府根深蒂固的守旧派,认为科学就是灭君臣父子的,林熙彦传授的是妖逆之言,两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三方是以秋琦、景润和仁祥为代表的年轻贵族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热衷于吃喝玩乐、对林教习反感甚至作弄。这座封闭的贵胄学堂,其实是中国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禁锢与开放、愚昧与文明、守旧与革新,发生了强烈的冲撞,这个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的终结是历史必然的趋势。在艺术上,编剧黄维若秉承了他在《秀才与刽子手》特有的怪诞风格与黑色幽默,令观众在笑声中进行反思。

上海昆剧团的《狮吼记》描写风流才子陈季常与苏东坡一起游春,苏东坡带着歌妓,被陈妻柳氏知道后妒意大发,对陈责打、罚跪。陈生累极睡去,梦中与柳氏同去黄冈县打官司,结果闹出县官、土地公公也都惧内。最后三人同去阎王处告状,但当陈生得知阎王将对妻子用极刑时,打了退堂鼓。陈生梦醒后大彻大悟,对柳氏说:天下男子都惧内,岂独陈慥一人。柳氏大悦,夫妻重归于好。这部喜剧在保留昆曲的雅正之美的同时,展示了一种俚俗之美和谐趣之美。

上海淮剧团的《纸间留仙》則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小剧场淮剧,描写清高的蒲松龄与他笔下塑造的狐仙故事,在亦真亦幻中,展现其孤苦落寞的人生。历史剧《徐光启》则通过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两次刀下救人的故事,揭示了官场里的腐败和勾心斗角。虽然剧本还不太成熟,却显示了光启民营剧团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戏剧艺术的热忱。

历史、现实与未来是彼此关联的,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历史故事,还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们去开掘去发现,所以当下的舞台艺术创作,有着极为丰富的创作资源。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需要精品力作。在今年的上海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中,有些作品还有进一步打磨、提高的空间。只有以真诚的艺术情怀和成熟的创作技能,用心去再现国家、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足迹,才能真正彰显出具有思想品格和感人至深的崇高之美。我们对来年的上海舞台艺术充满期待。

作者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寻鸟大闯关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 CES Unveiled上海发布会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