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抓党建创新国有企业现代治理体系
2019-05-15王凤朝
[摘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根”和“魂”是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不动摇,不断创新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有企业成为了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建促治理,以党建推动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国有企业优秀文化建设创新、推动国有企业工作方法创新。
[关键词] 党的建设;国有企业管理;治理体系;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6-0001-11
[作者] 王凤朝 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成都 610041
一、前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不断推动改革和发展壮大的重大政治原则、政治规矩和制胜法宝,也是我国国有企业不断进行创新突破,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重要力量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总要求。[1]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2]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是新时代将我国国有企业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纲领性文献,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式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3]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的特殊地位,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勇于担当使命,善作善为,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当标杆、作表率、成先锋,形成制治、善治、良治、优治于一体的新时代企业现代管理体系,推动我国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党建历史沿革
1.第一阶段(1978~1991年):明确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放权让利。1 982年党的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原则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负责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不要包办代替他们的工作。”[4]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将厂长负责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决定》指出:“企业中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厂长行使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职权,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对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5]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明确规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6]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企业的第一部法律,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法律形态、法律地位,以及有关责权划分,明确了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7]这是党的权威文献关于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的最早出处。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三句话”方针,①进一步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正式纳入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之中,强化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2.第二阶段(1992~2011年):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8]同年12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法律形式确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作为标志性的一年,成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元年。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同时,关于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不要继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争论。1997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9]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10]同年,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指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围绕企业发展,以党建促发展,将国有企业特有的政治、组织和群众工作“三大优势”转化为企业强大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增强企业创新活力。这一判断深刻阐明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同企业自身以及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
3.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由“政治核心”轉向“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着力解决党建中存在的“四化”问题,①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②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11]2016年10月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着重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要把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党对国有企业是政治、思想、组织三方面领导的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12]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指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13]这标志着国有企业党组织由“政治核心”转变为“领导核心”,国有企业党建步人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国有企业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要求以党建统筹国有企业全面工作,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党建经验
1.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不动摇
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一部国有企业改革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历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会议指出:“应该坚决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破浪前行。在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思路上,逐步确立了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战略定位,国有企业活力得到释放,企业发展不断加速,于上世纪80年代迎来第一个黄金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战略重组,于新世纪初迎来第二轮发展高潮。2016年全国国有企业党建会议召开,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国企改革在理论上取得新突破,在实践上迈出新步伐。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经济支柱属性。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作为“共和国长子”,国有企业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全面贯彻执行,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在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只有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才能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坚持国有企业党管干部的原则不动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其关键一环在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必须把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作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始终把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国有企业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到厂长(经理)负责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免的最终决定权。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就是党员干部的成长历程。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4]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决策的成败关乎企业的前途命运,国有企业的“一把手”作为国有企业的“关键少数”,对企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为国家为人民真诚奉献的精神、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支勇于攻坚克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支充分组织起来的职工队伍。要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尤其是要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着力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使之既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又能成为经营管理有效决策者,同时能起到凝聚职工群众的作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念不动摇
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发展史。国有企业改革与意识形态突破密切相连。文化大革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一度陷入严重的政治思维定势。随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思,国内经济学界开始讨论是否可以通过物质利益激活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是党和国家不断深化经济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探索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有企业改革最初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质,自下而上的改革措施往往能够充分发挥行政引力的推动作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心态本质上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哲学态度,并且与东方传统文化相契合,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放权让利思路的指导下,企业改革在微观操作措施上先行。伴随改革微观措施层面的推进,更深层次的企业产权改革被理论界纳入讨论范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的确定,国有企业改革步人历史快车道。因此,明确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加强党的建设,为国有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发展统一思路指明了方向。面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需要上下一心,大胆试、勇于闯,按照事实为上、实事求是等原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推动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应根据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场和群众路线,不断创新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引导,在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创新理论体系,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四、以抓党建创新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
1.以党建引领新时代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放眼世界,当代中国的制度创新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在西方国家,不仅具有多种所有制形式混合特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亦形式多样。没有哪一种企业制度具有普适性。我国的国有企业应立足于中国实际,以党建为引领,创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保驾护航。
(1)以立法形式明确企业党组织的法律地位与职能边界。法律作为制度的最高形式,充分体现了制度的刚性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9条规定:“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15]过去,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立法支持比较少,内容空泛缺乏操作指导性。因此,要明确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首先要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改“三会一层为“四会一层,①以法律刚性约束确定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股东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经理层是执行机构。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其次,确定党组织法定职能。党组织“双核心”作用集中体现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在“三重一大”②问题决策方面切实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同时支持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履行好各自职责。最后,协调好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既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同时又保证股东会依法行使权力,充分发挥好董事会的管战略、做决策、控风险作用。划清职责边界,做到把关不代替、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以法律形式确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法定职责,真正做到党组织发挥作用制度化,使规则蓄力,让制度生威。
(2)将党的领导与强化公司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有效融合。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改革沿循了十多年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在“国有企业到底要建成什么样的企业”的根本性哲学反思之后,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国家顶层设计确立建立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自此,國有企业改革稳健前行。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健全完善组织架构,推动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化。如何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根本在人;如何抓住人,根本在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层级管理,逐级规范党组织班子、董事会、经理层职数设定、任职条件、人员结构等,尽量避免党组织班子与董事会、经理层高度重合,确保“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一是严格执行“程序前置”,凡企业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经党组织“前置”讨论研究后,再提交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决策,凡党委会讨论否决事项均不再进入决策流程。二是细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细化党委会研究决定事项和研究讨论提出建议事项清单。需要注意,并非所有企业管理事宜都要进入党组织决策程序。至于哪些事项应纳入决策范围,应依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并将确定好的重大事项范围写入企业章程。另外,在决策过程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合法合规性审查。推动党建资源向重大项目配置、优秀人才向重大项目流动、廉洁风控向重大项目跟进,推动党的各项工作落地,以党建工作保障和促进重大项目落实推进。
(3)建立党管干部与灵活内部考评机制相结合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应坚持党管干部与灵活内部考评机制相结合的干部管理体制,定期开展党员干部工作巡查,同时切实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完善国有企业人员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设计。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党管干部原则一刻也不能放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干部团队。缺少了党管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国有企业极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将会引发一系列经营管理问题。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拔标准,注重将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中贯彻落实,有利于锻造一支主动承担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领导人员队伍。好干部是管出来的,公正的评价工作绩效是干部管理的关键一环。应建立健全党建与企业经营同频共振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置综合考评指标,把考核指标同干部职工的选拔任用、薪酬多寡、评先选优、管理监督、培养锻炼和退出等紧密挂钩。坚持将高标准选人用人贯穿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全过程。坚持市场化考评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公平竞争、有序流动和价值体现,发挥市场监督作用。将党管干部与灵活内部考评机制相结合,使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发挥出更大的整合放大效应。
2.以党建促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文化兴企业兴,文化强企业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动因,对内能凝心聚力,减少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对外能促进企业价值传播,树立企业品牌。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它是企业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价值观是关于主体对“什么是有价值”的判断,是主体对“善”的追求。这些观念是随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国有企业文化就是在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过程中,经过企业党组织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积淀起来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价值理念,从微观层面能引导个体树立家国情怀、团结奋进的思想观念,从宏观层面能营造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的企业环境。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应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宗旨,坚持党的思想领导,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的交融碰撞中塑造企业文化,以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树立中国企业文化标杆。
(2)坚持企业民主建设与企业文化创新的文化同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在于其“人民性”,如果说“人民性”是“道”,是事物发展背后的深层次规律,那么以制度、规则形式建构的实际操作方略,则属于“法”的范畴。企业管理方式、文化创新也是在“道”与“法”的碰撞、交融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与民主制度建设的契合点在于,它们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基础上,而制度的刚性使得企业文化软实力拥有了硬约束。民主制度与规则的建立使得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建立了表层符号的话语体系。实际上,企业文化需要在全体员工行为的基础上挖掘、协整和形成。在企业文化构建与创新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充分征求和尊重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决策能够充分反映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诉求。要基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角度探索企业文化的构建,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国有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立场,坚持决策的制定、执行和成效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完善,涉及企业重大利益问题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在民主建设与文化创新的制度同构中激发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
(3)坚持围绕生产经营过程开展企业规制文化创新。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日常。企业文化要想落地生根,就要融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去。首先,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要因企制宜、因势利导,使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自觉明确肩负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岗位本职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其次,要扎实做好经营管理工作,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机制,推动专业化、特色化,实施精细化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科学有序进行,做精做细产品,培育品牌特色,涵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第三,打造行为特征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激励原则。国有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需要,在企业中持续开展员工行为量化评价工作,打造一支规模宏大、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术工人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做好激励约束、强化约束工作,让讲政治、敢负责、勇担当、甘奉献的人被重用,切实用正确价值观引领人、凝聚人、激励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责任感。
3.以党建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工作方法创新
坚持党的领导,工作方法至关重要。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要以党建为抓手进行方法创新,扎扎实实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将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
(1)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无缝连接耦合。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以加强国有企业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稳定发展为工作标准,以加强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保障建设为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覆盖力、组织力、号召力,确保党的领导工作能够全面展开。大力开展“支部建在生产经营一线”活动。国有企业党员分布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銷售部门、工程项目部门、对外服务部门等一线岗位上,要将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建立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四个同步、四个对接”①要求,着力健全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践行党的宗旨是群众路线,发扬党内民主,积极围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工作开展,努力服务改革发展。定期对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建设,推动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加有效,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凸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基层聚力。
(2)注重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全链条党性锤炼。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软弱涣散情况。党员作为机体细胞,其队伍建设属于党建的基础性工程。在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中,一要突出政治、作风、能力要求选人,着重从党性觉悟高、专业素质强以及急难险重等岗位中选拔优秀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二要畅通基层党员干部职务晋升通道,通过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以选贤用能为导向,促进企业干部的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促进基层党员队伍快速成长。三要注重党员队伍教育,增强政治定力。定期开展“三会一课”②、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党性锤炼工作。尤其是要利用共产党特有的传统革命精神文化积淀,开展红色基因文化教育。国有企业基层党员干部致力于生产经营工作,受市场经济环境浸染影响大,因此更要全面开展从严治党,从思想上抓党建,做到真管真严,促进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素质迈向更高的台阶。在客观公正评价干部实绩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将评价结果与物质奖励、评先评优、职务升降等紧密结合。强化党性的制度约束,对政治上不合格、工作能力不合格的及时予以调整。创造条件让党性强、政治过硬、实干业绩突出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
(3)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无断档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企业基层党组织定期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政治建设专项督导制度,全面了解基层党组织运行情况,发挥政治建设举旗定向的作用。对党的政治建设专项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评价与经营绩效、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挂钩,与党员干部的任免、薪酬激励挂钩,发挥考核工作导向作用。强化考核评价成果的综合运用,对成效显著的党支部,纳入各类评先选优范围,并进行广泛宣传,典型示范;对于存在问题的党支部,根据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问责,开展谈话、教育、批评等多种手段进行帮扶引导;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限期责令整改;对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的,按照有关法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研究制定基层党支部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全面推行党支部书记述职述廉考核制度,通过强化基层党支部考核工作,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增强党支部书记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制,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抓、抓到位,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性。我国国有企业兼具政治和经济“二重”属性。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应坚持政治导向,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以抓党建强化政治建设、以政治建设引领企业发展,以“三个有利于”①为判断标准,努力探索党在我国国有企业这一特殊场域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使“共和国长子”在新时代改革深水区行稳致远,为党和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N].人民日报,2019-03-28 (09).
[2]姜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Nl.人民日报,2016 -10-12
(01).
[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l.人民日报,2019 -11-06
(01).
[4]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一大——十八大)[Ml.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98.
[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76-577.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8.
[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95.
[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20.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l.人民日报,2004-09-27 (01).
[1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45.
[11]中办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09-21 (01).
[12]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Nl.人民日报,2016-10-13 (01).
[13]中国共产党章程[Ml.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45.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2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Ml.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06.
[16]张秀中.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探究[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9.
(责任编辑 张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