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仙源IPO财务造假动机分析

2019-05-15吴玉

市场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动机

吴玉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现象也频繁出现。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三板市场财务造假的第一股,其IPO财务造假的动机具有普遍特点。本文通过介绍参仙源IPO财务造假案例及其造假手段,从机会、压力以及借口三方面重点分析其IPO财务造假的动机,希望通过此案引起对上市企业以及监管机构的反思,以推动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参仙源;IPO财务造假;动机

一、参仙源IPO造假案例介绍

(一)参仙源IPO造假案例概况

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成立于辽宁,其主营业务是生产和销售野山参。作为世界最大的野山参基地,其在野山参种植以及培育方面在全国遥遥领先。参仙源的控股股东为碧水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参仙源的股份比例高达88.488%。作为野山参种植这一特殊行业,参仙源具有产品周期长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为参仙源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

2012年,参仙源净利润尚为负数,其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业。但是到2013年,参仙源却扭亏为盈,从披露的2013年度的财务信息中得知,这一年参仙源的主营业务收入中野山参的销售收入高达一亿多,而其成本却仅有一千万左右。究其原因,参仙源在2013年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的方式,实现了业绩的逆转。

2014年12月,参仙源在新三板正式挂牌。参仙源作为中国第一家以珍稀野山参为主营业务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进行调查。2016年6月,证监会正式在网站中公告了参仙源的行政处罚书,坐实了参仙源的财务造假。

(二)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手段

在利润表的制作时,收入和成本是构成利润的两大要素,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造假的手段上,无非就是虚增收入以及少计成本两种。

第一、证监会对参仙源IPO财务造假案件指出参仙源使用虚增收入的方式进行财务造假。其销售给参仙源酒业的外购野山参实际收入为67839473元,但是在销售明细中记录的销售收入为141568800元,二者之间的差额为虚增收入部分。由此,证监会认定参仙源通过关联交易进行收入虚增,一是参仙源参业与参仙源酒业之间构成关联关系,二是二者之间的交易存在定价的不合理性。

第二、在证监会对参仙源的处罚决定书中可以看出参仙源的多个少计成本的手段。首先,参仙源将外购野山参记为自行培育的野山参。在会计准则中有过要严格区分自行培育的生物资产以及外购的生物資产的说明。这种虚假的记载并不会对其利润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会通过影响消费者对野山参的品质看法从而引起对其成本的估量值不同,从而影响其利润。其次,参仙源在会计分录中将外购的野山参作为管理费用记录。但是实际上,无论是自行培养的或是外购的野山参都应该计入企业的生产费用,这种错误记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少计。再者,在最后的销售中,外购野山参销售成本并没有进行结转。对于外购生物资产来说,具有资产以及费用两种不同的属性,在最后销售时,应将其销售成本计入损益表中,在最后利润的计算中对这一部分成本进行扣除。但是外购野山参的销售成本并没有结转并且扣除,所以也就导致这一部分成本少计。

二、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动机分析

分析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事件,其中财务造假的动机的分析最具有价值。参仙源财务造假的手段和其他上市公司并无太大区别,但是财务造假的动机却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机会、压力以及借口三方面对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动机进行分析。

(一)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机会

参仙源财务造假的顺利进行并且长期未被识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以及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给了财务造假的机会。

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可以有效地控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的出现。而参仙源之所以出现财务造假,就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其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究其根本,是公司的治理体系尚不成熟,股权和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一人手中等内部控制问题而造成的。

另一方面,参仙源由其董事长于成波和其妻子共同控股88.8421%,造成了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会造成企业决策上的误差,另一方面容易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而参仙源财务造假问题的出现也和于成波夫妇占据绝对控股权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为参仙源财务造假制造机会之外,新三板上市的审查制度存在缺陷也为参仙源财务造假制造了机会。新三板挂牌对企业财务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企业有明确的业务范围以及持续经营条件即可。2012年,参仙源的主营业务收入只要来自于旅游,并且处于亏损状态,所以造成2012年参仙源低于新三板挂牌的财务门槛。为了达到业务明确以及持续盈利的挂牌条件,参仙源利用关联交易增加野山参的业务收入,直到达到其挂牌的条件。

内部和外部同时为参仙源的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和于成波夫妇一股独大,在外部,新三板上市的审查制度不完善加上主券商尽职调查不到位,都成为了参仙源财务造假的机会动机。

(二)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压力

对于参仙源这类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压力对其发展存在极大的阻碍作用。面临的多方面的压力,成为了参仙源财务造假的动机。

第一、寻求股权融资的压力。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参仙源面临着发展的危机。一方面,参仙源需要依靠资金去拓展自己的业务,例如建设场地,拓展野山参种植的基地以及各种野山参副产品的研发等等。但是在另一方面,参仙源企业资历尚浅,通过银行借款来进行扩展业务并不可行,而且还有可能面临高额的借款利息。所以,要想获得足够的资金发展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面临着寻求股权融资的压力,急于在新三板挂牌的参仙源有了财务造假的动机。

第二、偿债压力。从参仙源2012年度到2013年度的偿债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参仙源的负债率过高,但是其短期偿债能力过低。而在2014年度,参仙源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这和参仙源2013年财务收入虚增有很大关系,由于参仙源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偿债压力大成为了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动机。

第三、盈利能力不佳的压力。2012年,参仙源盈利能力依旧为负。面临着经营业绩不佳的压力,2013年参仙源开始进行野山参的销售,在其财务报表上,参仙源2013年的盈利能力远高于2012年,但是从参仙源的野山参的实际销售额中看,在不进行财务造假的前提下,2013年与2012年的财务收入情况大抵相同。所以,进行野山参销售的参仙源并没有因此改善业绩,而是利用财务造假向市场中传出盈利能力有所改善的错误信息。盈利能力的上升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为参仙源得到市场的支持提供更好的保障。所以,盈利能力不佳的压力,也成为了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动机。

(三)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借口

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过程中试图利用多个借口合解释其行为的合理性。第一个借口是IPO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较低。依照《证券法》中的违法违规条例,参仙源进行IPO财务造假中具体惩罚如下:参仙源参业股份有限公司予以60万元的罚款,其直接负责人于成波罚款30万元,其他涉及人员罚款分别为10万元和5万元。但是参仙源财务虚增的收入有一亿多元,显而易见的是,与在新三板挂牌成功所获得的利益相比,进行财务造假的成本相对较低。

第二个借口是缓解就业压力。很多企业为了给财务造假寻找托辞,在政府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会将化解就业压力作为自己财务造假的借口。在参仙源的造假动机中,也存在这一借口。参仙源在新三板挂牌之后,由于扩大生产而招收了大量农民工,对缓解就业压力和增加地方上的收入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仅仅是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一个借口,并不能使其财务造假合理化。

此外,分析参仙源的企业人才构成我们也能发现,参仙源的缓解就业压力的借口只是空有其说。虽然参仙源是农业类型的企业,但是由于野山参研发等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参仙源技术人才的数量并没有显著上升,相反,生产人员明显多于技术人员。所以,挂牌之后的参仙源并没有大规模地改变公司治理体系。因此,所谓的缓解就业压力,其实只是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借口。

第三个借口是利用关联交易虚增收入不易引起怀疑。由于参仙源酒业和参业的控制人都是于成波一人,表面上签订的一系列合同其实都是于成波一人进行干预。从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手段上看,它也是利用关联方虚增收入,将外购野山参的价格提高近一倍,从而导致理论大幅上升。交易关联方事先约定好了一系列交易流程,财务造假的过程中也很难被审查机构发现,所以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也成为了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借口。

三、参仙源IPO造假案例的反思

参仙源作为IPO财务造假的第一案,无论是参仙源企业自身,还是监管机构都应有所反思。

从财务造假的动机上看,是企业内部的结构体系的不完善为参仙源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对参仙源企业自身来说,其IPO财务造假的很大原因是企业实际控股人的一股独大,而也正是这种一股独大的决策体系为参仙源财务造假制造了机会。对于刚刚起步的参仙源来说,企业的一切决策都由于成波决定,约束力过低,经营风险较大。由此反思中小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很常见。企业内部治理不规范,很难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所以不当的关联交易、财务造假等现象由此产生。

从财务造假的动机来看,监管机构的惩罚力度太低也为参仙源财务造假制造了借口。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惩罚金额远远低于其获利金额,惩罚力度过低对新三板上市企业的IPO财务造假反而起到了鼓励作用,并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

無论是财务造假的机会、压力或是借口,都将成为IPO财务造假的动机,所以,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监管机构,应从抑制企业财务造假的动机入手,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的发生。

结束语:

以上分析可知,参仙源IPO财务造假案件是由多方面问题导致的。一方面企业和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为财务造假制造了机会和借口,另一方面参仙源本身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压力,这两方面共同形成了参仙源IPO财务造假的动机,参仙源IPO财务造假案件由此而出。

参考文献:

[1]刘亚楠.参仙源财务造假案例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2]李艳芳.新三板挂牌公司财务舞弊动因探究——以参仙源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3]许亮亮.新三板企业参仙源财务舞弊案例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4]郑趁趁.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行为分析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

猜你喜欢

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大学生拖延行为:动机与时间取向
同一场域下中、法、日青少年参与运动动机的比较研究
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与思考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