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媒介观下城市景观传播价值研究

2019-05-15黄伟斌

新闻爱好者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础性命题意义

黄伟斌

城市传播作为一个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持续研究的重要命题,具有学科本身独特的学科属性和基本功能,简单而言它是城市和传播两个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实际上所谓的城市传播是一个跨学科式的综合研究,其中涉及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是庞杂而广泛的,其最终的学科价值在于通过多学科式的综合研究,探索新时期城市信息传播的全新方式和科学手段,从而实现整体城市信息传播系统的良性高效运行。实际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城市传播这一命题逐渐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学者开始切入到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已经涌现出了不少专业研究性成果,这些既有研究成果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对城市传播这一命题进行了多元化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而我们要重点阐述和探讨的是其中的《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近路》一书。

《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近路》(2014年6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发行的专业类著作,作者崔波老师长期致力于信息传播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跨文化的相关主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近路》一书,是崔波老师集多年研究成果为一体的最终文本呈现,其间几易其稿、不断完善,是作者最为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学術突破价值和现实启发意义,值得相关大中专院校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认真学习和参阅。

《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近路》一书紧密围绕当前社会经济语境下的城市传播这一既定命题,从城市传播过程中空间意义上信息传播符号以及其间的个体心理等系列层面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这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过去多学科独立研究而直接造成的研究空白,从整体上理顺了城市传播的基本线索和大致框架,同时该书在诸如超越功能主义思维、切实将城市日常传播纳入研究体系等层面上具有重要开拓性意义,是一本目前而言在城市传播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作品,为以后的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性的框架,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和价值。

全书共分为十个具体的章,每一章都拥有自身较为独立的叙述主题,但实际上每一章节之间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的关系,每一章的内容最终服务于著作统一的探讨主题,这是本著作的重要特点。著作的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该部分用三个小节对于城市传播过程中的所谓空间近路进行了基础性阐述,重点突出了传播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这部分内容为全书整体的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更为深入专题探讨的展开;《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近路》一书的第一章为“城市传播元话语”,涉及了“元话语”这一核心概念,同时系统阐述了城市传播的基本范式这一命题;第二章至第四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传播的符号和议程以及城市传媒心理问题,分门别类地阐述了相关的学科概念,涉及城市传播符号的基本构成、城市议题融合以及城市记忆与想象等系列命题,这些概念是作者建构自身叙述理论框架的重要理念,对于我们从更为深刻的视角上理解和把握城市传播这一学科具有重要帮助;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分别为“城市发展与风险传播”“城市形象与创新扩散”,这对于当前语境下的城市发展和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著作的叙述和探讨具有开拓意义;第七章聚焦当前城乡统筹发展语境下的“城乡统筹与互动传播”研究,突出和强调了城乡之间的空间概念和互动过程,其中的第二节“城乡互动传播模式”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互动传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而第八章则重点关注了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城市传播研究,指出模仿在城市消费传播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著作的第九章和第十章则分别为“城市正义与媒体参与”“拟像城市传播”,涉及城市传播过程中的正义传播与拟像城市的流动传播等命题,对于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整体上而言,《城市传播:空间化的近路》一书立足城市传播过程中的若干命题,通过对城市传播元话语、符号以及传播议程、城市发展与风险传播、城市形象与创新扩散、城市传播与消费文化等系列命题的系统性研究,构建了城市传播领域基础性的叙述框架和理论结构,有助于我们对城市景观传播的价值这一命题的深入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基础性命题意义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诗里有你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对外汉字教学的若干基础性问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