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观念?焕发生机

2019-05-15王锦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文文章

王锦彬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古典文化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增强对中华文化了解的一种重要载体。初中教材编选了较多篇目的文言文以供老师平时的教学,所以,老师在平时应该加强分析,对文言文教学方法、规律开展阐述,注重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本人在借鉴前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及总结自己平量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处理初中阶段文言文的 “教”与“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文言文 “教”与“学”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几年了,但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优化,但对文言文的目标仍统一,简单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浅简的文言文能力,在教学方面强调的是字词、句子、段落、整篇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给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可能造成一部分教师,将入选在内的文言文录成文化知识传授,在课堂中系统对其中的字词、句子、段落、整篇内容详细说明,硬生生将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古代汉语课,这是一大误区,也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除了继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简单易懂的文言文能力之外,需对其教学价值重新定位,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并重视文化遗产的继承。因此需要教师注意教学内容的人文及思想性,重视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引导。但是部分教师单纯追求白话文翻译,去走出,让过度矫正,会让课堂走入另一个误区,硬生生将文言文上成了古典文学课。针对上述出现的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选入初中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品,如《湖心亭看雪》、《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都是文学经典篇目,这些课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时代感,虽然与当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但同个民族的语言是具有传承性的。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为古代汉语的发展及继承,现代汉语句子词汇以及修辞手法等,与古代文学均有关系,很多汉代语言中常用的句子结构,词语意思等,从古至今并未发生多大变化,常常在现代汉语中可见,是现代书面语中。所以学生阅读文言文时,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入选教材的篇目多数是一些简单易懂的,课文还充斥大量注释,学生在阅读上与阅读现代文相比,差距并不大。

所以文言文教学需转变观念,了解文言文,首先重点在于“文”字,讯飞文言,词语所认任意堆造而成。虽然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是对词、句的准确理解,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但理解词句的重点在于准确深入,将文章核心把握,所以语言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文言文教学须遵守教读文章的规律,处理好文章的词句的关系,侧重欣赏,感悟感情,想象文章中的场景,以此领悟其核心内容。这是学习文章的需求,也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词句。故转变观念,才可走出误区,才可正确定位其教学目标,核心内容包含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两方面,两者要相辅相成。

二、教学设计,精心有效

1.恰当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导入法很多,譬如介绍作者的生平轶事、引用文中名字、时代背景的;简述与作家作品有关的轶闻趣事等,而这些导入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作者及文章大致了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为文本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岳阳楼记》时,本人认为可先介绍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的变革求新,在外面政治环境中增加国家竞争力,最终是被流放的经历,引用两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作为总结,突出作者的爱国情愫,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当学生走进文章的情感中,在对课文认真详细阅读,分步讲解,即可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拓展想象,培养能力。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需充分利用词典,培养学生创新力。在教《期行》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联系身边的同学或结合现实社会谈谈对于诚信的看法;在教王维《使至塞上》时,可以通过介绍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诗意,并在纸上画出,看谁画得最好,看谁最能体现出诗的意境;在教《小石潭记》、《三峡》和《与朱元思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三篇课文作对比阅读,分析它们在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教无定法”,多种教学法,在课堂中灵活搭配使用,可不断开拓学生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联系实际,拓宽空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让学生深受感动的课文,但教学结束后回到实际生活中学生还是依然故我。所以教师要学会提点,利用文章获取感性及理性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讲完宋濂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后,提出以下问:“他的学习条件和我们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吗?”/“现在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她相比,存在哪些不足?”问题一提出,所有学生都沉默了,似乎都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并且受到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在交流答案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虚度光阴,并对此表示内疚,明确未来要向宋濂学习;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核心。总而言之,在下雪中,要适当拉近学生和文章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应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三、“文”“言”相融

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語言方式,传承着中国的文化.如果在教学中人为的拆分了文和言二字,那么文言文文化内涵就会空乏人文讨论,并在学习中消失的情感。所以这两个字应该是相生相融的,以下结合《湖心亭看雪》(后文简称《湖》)的教学来谈谈我的另一些做法。

1.言中悟文

所谓的言中悟文,是通过对言的解读来引入其中的内容,古人对文字使用非常简练,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样智慧及准确的文字结合,读汉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如果可通过语言来解读并阐述其所承载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以及意境。

例如,在教《湖》时,第二段有专门描绘雪景的场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莽,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的景物描写,写得最妙的是四个量词“痕”、“点”、“芥”、“粒”。教学中如果只是純粹的词语教学,翻译成“像一条印记的长堤”等,那就无法领会这四个字的妙处,也无法领悟字中蕴涵的情。

我在教《湖》时,专门为学生介绍了这四个量词所带有的描述性,提示一下子引起了学生求知欲,但学生并非很清楚,什么才是描述性的量词?接着可以通过举例加以说明,例如一弯新月、一眉新月等。学生看到“眉”这个字立刻体会出了月亮应该是细的,淡淡的。作为引子,让学生更深刻去体会文章里的四个量词所写出的景物各是什么特点。因此学生很快领悟到“痕”这个字除非只是量吃那么简单,而是把长期在白雪皑皑辽阔的天空中,那种特点,如长长的,细细的,若隐若现的充分表达出。以此作为例子类推,“点、芥、粒”作用一下子能领悟,这四个量词连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在辽阔苍茫的天地间十分渺小,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作者好像要将自己融入这天与地间,这样的文中景,这样的文中情,虽然流进了学生心里。

这样的教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体悟到文当中的严言,再通过语言来解读文中包含的特有内涵,既可以说是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精髓部分,比起空无一物的讨论作用要强很多。

2.文中释言

文文中释言是文言文所包含的文化,以此来解释研制“言”融“文”“言”于一体。现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主题,把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本身时,会提升人的焦虑度。当学习主题,把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时,张锐度可以降低一些,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方便。所以如果教学中可以用文字来作为引子,用文化带动我言,能给学生带来更好感悟作品的内涵作用。

《湖》中作者是“独往心亭看雪”,“独”这一个字是理解作者情感的关键点,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天气中?(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一个人去湖心亭里看雪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此时教给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就是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间背景,了解作者的经历。在了解到作者的前半生是非常优越的生活状态,后半生却清苦,国家与家庭的巨大变化,让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了解到这些内容之后,感受到株洲的行为并非怪僻,是一种痴情所致。作者的独,并不是单独或独自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遗世独立”。因此在在“文中释言”中,对于“言”的解释就不会再停留在表面,也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达到文言相融相生。

通过实践证明,文言文教学中只要转变观念,并走出误区,达到文言相融相生,就可以极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还在沉睡的语文素养。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理解,教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教则殆,只有教与学一起进步,才能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命力,让学生更有自信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

[2]薛凡平.浅谈文言文教学[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04).

[3]张敦富.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2).

[4]柯群英.有关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2).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