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19-05-15马秀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素质教育

马秀华

摘 要: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使得小学美术学科同小学阶段所开展的其他学科相比,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使得美术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在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基于此,笔者就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浅析,以期为广大的小学美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

引言

现如今,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普遍进步,使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要求在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应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为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潮,加强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小学美术学科开设目的为提升小学生对于美的积极体会及其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其鉴赏能力。通过合理科学的美术教育逐步使小学生掌握丰富的创作技能及绘画知识。[1]

一、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是作品创造者表达其充分感情的具体形态。而美术创作的主旨即为展示出一类特点,此种展示方式更加生动与完整。创作者首先要形成关于某一个事物主要特点的大致思路以后,再根据这个思路开展绘画。即使从某种程度上看它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然而其在实际生活当中却大不相同。这能够体现美术创作者在开展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仍然就一些方面没有足够的明确。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在鉴赏这些绘画作品的时候,切忌采取严格批判性的思想对这些美术作品予以评价,由于个体之间的鉴赏角度存在着差别,因此不能用绝对的是非去评价美术作品。所以,较好地鉴赏美术作品的基础即为小学美术教师对小学生实际的鉴赏体会予以足够的尊重。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并充分地发挥其想象能力。[2]

二、培养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其表现美能力

什么是兴趣,对于美术学习来讲,就是美术的情感化以及审美化的发展,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因为美术知识学习过程太过乏味,而影响自身的美术学习以及美术技能训练,如果美术的教学仅仅为一种机械的教学,不断的去对学生进行说教,而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缺乏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如果过于严重,可能会让学生彻底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单调的学习进行转换,尽量让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将刻板的教学逐渐转为活动方式的教学。因此,对于美术教学应当尽量让其能朝着情趣化表达的状态下转化,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快乐,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尽量让学生的情感宣泄出来,尽量开发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美术教学。可以这样来讲,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进行趣味教学,按照年级的不同来对学生进行规划,对于一年级的美术课程而言,是刚开始接触美术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培养,对于《泡泡飞呀飞》可以进行下面的设计,首先,在刚开始上课之后,可以在儿歌朗诵的背景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好材料进行吹泡泡,而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兴趣,沉浸在课堂氛围当中,之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把泡泡画出来,这样让学生先谈谈对泡泡的看法,之后教师教学生如何画出泡泡这个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情趣性体现出来,让学生能自觉的绘画,在快乐的环境下完成绘画创作。美术教学是一种兴趣性的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还可以让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3]

三、回归生活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而这点就需要有正确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艺术十分重要,但是仅仅是与生活当中的美相比较,而这也反映出了人们的审美理想以及审美判断,但是审美教育不能就仅仅体现在艺术当中。自然美与社会美都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作用应该相对而言,不能低估。正常的鉴赏能力都是以感性知识为根本的,而这也是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美进行欣赏,对社会的美进行收集寻找,感受生活中的美。如果我们置身在大自然之中,有雨后彩虹,夜晚的缤纷霓虹,奇花异草等等,在社会中还有各个民族的服饰等,当这些色彩出现时,我们的视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美。在一个优美的教育环境之中,带着学生欣赏美景,这也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各个季节进行观察,如春天的绿树红花,夏天的碧海蓝天,秋天的落叶以及冬天的银装素裹等等。而这些色彩,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会。[4]

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小学生捕捉美

小学生所开展的审美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美术作品创作过程。创作美术作品为一种小学生开展审美认知与体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从构思到实际完成创作的过程。因此小学生所完成的美术作品使其实施美术创作的最终体现,同时可以反映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的思维十分活跃,且具有愉悦的心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生绘画的时候需要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当小学生进行绘画构思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参考材料,令其能够细心地观察与体会,之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当小学生完成美术作品之后,小学美术教師需要予以积极的点评与适当的鼓励,并使其掌握借助各种各样的材料与表现形式,更好地完成绘画创作。[5]

结语

由上可知,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小学生实际的审美要求,采取适当的模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令小学生能够体会到平凡事物当中的美好,使其能够利用美的体会去欣赏生活,并使其能够进一步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建设,使得审美教育成为美术教育中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岚.简述新媒体新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6.

[2]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16.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唐绍伟.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教学法[J].武汉:武汉出版社,2016.

[5]李鸣华.资源重组与共享: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的新思路[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素质教育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分析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