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2019-05-15黄玲方敏
黄玲 方敏
一、引 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一方面,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战略的指引下,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企业不断利用各国的区位优势,对其价值链上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全球竞争优势。面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态势,国内高校应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求,构建并优化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富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强的专业化、国际化商务管理人才,成为我国高校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李小红、莫锡坤(2002)认为,应该从建立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和按照国际惯例推进商科教育改革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阎海燕、徐波、赵平(2004)则对上海国际商务人才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未来10年上海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进行了预测;阎海燕、徐波(2006)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对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考察;宏结(2007)从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具体实践出发,对我国法商结合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乐国林(2010)认为,目前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最根本的出路是建设国际商务的本体性学科范式,融合语言学、经济(贸易)学、管理学三种学科的知识,提炼出国际商务人才的核心能力结构和专有知识体系,提高国际商务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同行交流互动,以形成专业共同体。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国外理论依据研究方面,John I.Reynolds和George H.Rice,Jr.(1988)在 “American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一文中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参与的时代,而国际商务正是全球参与的基础。但是据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它们对于高等院校是否能培养出能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人才的期望值并不高。作者认为,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培养熟悉一国或多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或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物流有深入理解的人才。
Paul W.Beamish 和 Jonathan Calof(1989)在“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A Corporate View”一文中对商务院校课程国际化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他们对加拿大的122个主要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对于国际化课程和各种管理技能重要性的看法,并征求了企业对院校国际商务课程设置的意见。
Chuck C.Y.Kwok,Jeffrey Arpan和William R.Folks Jr.(1994)在“A Global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in the 1990s”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对第五次国际商务学会全球课程调查的主要发现,并对90年代早期全球国际商务教育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预测。
Ehab K.A.Mohamed(2009)在“Optimizing Business Education:A Strategic Response to Global Challenges”一文中对国际商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在提供国际商务教育的大学与商业界当前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距,而全球化的迅速扩散以及IT产业的巨大发展令商务环境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的国际商务教育也应根据这些改变来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都已较为成熟化和体系化。因此,本文试图从全球化战略视角出发,对国内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同角度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三、国内外著名商科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与对比
(一)国内率先开办国际商务专业的著名商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胜任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晓现代经济与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有较强的英语(和/或其它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商务专门人才。
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宽广的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知识(包括国际贸易专业所学的很多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外语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国际商务专业所学的知识与国际贸易专业有较强的相似性,但比国际贸易更广泛。国际贸易专业偏重于经济理论的学习,国际商务专业偏重于实践应用能力学习。
(二)香港及国外著名商科院校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1.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环球商业管理专业为有志成为二十一世纪商界领袖的学生提供全面训练,并扩阔国际视野及触角。除了学术知识以外,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沟通和领导能力。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学期的学生交换计划、双主修科及实习培训。毕业生从课程中获得国际性和专才训练后可到私营及公营机构担任具挑战性的工作。
2.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国际商务管理专业旨在为社会上的众多行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包括企业、房地产业以及政府服务部门等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演讲及有效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及公司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司管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旨在培养能适应快速发展和日益多元化的商界优秀人才,为企业提供能力强、积极进取、具有善于分析的头脑和竞争优势的优秀商科毕业生。
4.斯坦佛大学商学院致力于钻研拓展工商管理理论,培养敢于创新、坚持原则、善于洞察的改造世界的领袖;优秀的国际商务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核心价值观:(1)发展心智;(2)勇于奋斗;(3)尊重他人;(4)行事正直;(5)付诸行动。
5.哈佛大学商学院旨在培养影响世界的商业领袖,总经理式的通才,一个成功的总经理至少应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
6.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国际商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严谨的分析思维面对当今全球商务环境中的各种挑战;使学生掌握解决全球商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数据和恰当的推理来做出决策;学生将立足于他们的长处以实现他们的终极目标——成为拥有高深学问和精湛技能的领导者和实干家。
(四)国内外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异同
综合以上所列出的国内外著名商科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详细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院校对国际商务人才要求的共同点是培养其进行商务分析、决策及有效交流的能力。而不同点则为国内院校侧重对学生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国外院校则侧重对学生的领导才能、情商及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四、国内外著名商科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分析与对比
国内外著名商科院校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影响和决定了其各自的课程设置的差异性。我们将以上所列出的国内外九所著名商科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作为代表,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和对比之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异同:
1.专业基础模块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国际商务专业,其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主要都是围绕经济和管理类这两大模块而展开的。这些院校所开设的共同或相类似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共同/相似的专业基础模块
2.专业核心模块
国内的国际商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设置主要围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相关专业知识而展开;其课程的设置以纵深为特点,针对性强,侧重点突出,与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技能的定位相一致。国外的国际商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设置则主要围绕分析类主干课程和领导类主干课程这两大模块而展开;其课程的设置以广博为特点,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强调广度,与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及领导能力的定位相契合。(见表2)
表2 国内外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侧重点不同的专业核心模块
3.专业选修模块
国内的国际商务专业选修课程覆盖面较窄,要求学生从专业英语类、经济学类、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类、企业管理类、会计与法律类这几大模块当中进行挑选;而其中针对提高沟通技能而开设的外语类课程往往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商务英语与日语这两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选择面。国外的国际商务专业选修课程覆盖面较宽,开设了很多广度(Breadth)课程,学生可以从外语类、商务和国际经济类、会计与管理类、企业管理类、金融类、市场营销类、谈判组织与市场类、组织行为学类、战略类、技术与运营管理类等众多模块当中进行挑选;其中外语类课程所提供的选择性也较强,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拉丁语、西班牙语等。(见表3)
表3 国内外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模块对比
4.专业实训实践模块
由于国内的国际商务专业主要侧重对学生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体现在其专业实训实践模块中的特点如下(1)实训实践课程主要以围绕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室模拟实训来展开,例如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国际结算实训、国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商务策划模拟实训、ERP模拟实训、网络营销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等。(2)实训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例如国际商务师、电子商务师、国际货运代理员、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等资格证书以及学生是否具有在相似商务情境中的实操能力来衡量。
而国外的国际商务专业因为侧重对学生的领导才能、情商及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所以体现在其专业实训实践模块中的特点则如下:1)实训实践课程主要以围绕相关专业课程的案例分析教学来展开,例如国际商务案例课程、商务指导课程(Mentoring Program)、职业指导及规划课程、综合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导力实习室课程、优化与决策支持仿真等等。2)实训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学生是否具有在不同国际商务环境及场景中的有效分析、判断、思考、决策能力来衡量,例如全球商务分析能力、投资组合管理及分析能力、逻辑分析思考能力、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技术与运营管理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等等。(见表4)
表4 国内外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实训实践模块对比
五、全球化战略下国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路径分析
在全球化战略全面铺开的新形势下,国内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也应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需求,客观评估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差距,逐步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从而为企业提供富有创新精神、企业投入度高、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其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路径的实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人才培养目标层面
国内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过于侧重对学生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在全球化战略下,全球的商务环境是多变的,其中牵涉到的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特别是在实践技能方面,企业由于其营利性会迅速地对全球市场的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在其岗前培训中得以体现。因此,国内院校在评估自己所培养出来的国际商务人才时,也应考虑到这些人才将来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人才定位及其潜力的发挥。如果过于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过于侧重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获得,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全球竞争力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国内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在注重学生的专业智商,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情商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样其所培养出来的国际商务人才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进行抗衡。
(二)课程设置层面
在专业基础模块方面,国内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可以继续沿用其围绕经济和管理类两大模块而展开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对学生专业智商的培养。但是,在专业核心模块方面,则应从全球化战略的角度出发,由以纵深为特点的课程设置模式向以广博为特点的课程设置模式转变;增加分析决策类、领导类主干课程的比重,强化对学生专业情商的培养。在专业选修模块方面,应适当增加广度(Breadth)课程的设置,拓宽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增加学生对外语交流类、谈判组织与市场类、组织行为学类、战略类以及技术与运营管理类等课程的选择空间,进一步开发学生在国际商务竞技台上抗衡的潜能。在专业实训实践模块方面,国内的国际商务专业应在进行实验室模拟实训的同时,加大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案例分析教学的投入;高等院校对其国际商务毕业生实训实践能力的评估指标也应由原来的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转向学生是否具有在不同国际商务环境中进行有效、理性、专业的分析、判断、思考、决策能力上来。
六、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全面实施令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国内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也应根据全球的新形势对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进行革新[19],立足于全球视野,以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全球商务环境变化,具有前瞻性、竞争性及影响力的国际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