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9-05-15鲁朝云

市场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济学应用型理论

鲁朝云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习主席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提出的新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用型高校自然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特别指出到2022年,实现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成功向应用型转变,同时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目标。本科高校朝应用型方向转变,既是高校自身应对竞争环境实现差异化发展重要之举,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其成效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推进我国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一、概念界定: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及方法,专门从事运用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为社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创新型实践高级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专业的科学原理或理论前沿新动态直接运用到一线的生产领域,偏向于技术资本投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专门从事客观规律研究、发现科学原理的学术型人才不同。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应用科学原理遵循规律指导社会实践,而不是探索规律和发现科学原理。一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阶段,应用型人才需求明显增加,社会人才需求转变为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能更好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

二、《经济学》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经济学》是新国标指定的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领航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课程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教育方针,实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中的一切现象与问题都与经济息息相关.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经济理论,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分析工具,才能更好地认清双创的新形势,把握双创的新趋势,迈开双创的新步伐。因此经济学是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是学生步人社会走“双创”之路应掌握的必备知识之一。

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为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专业基础。“人生时时皆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学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利用经济学知识指导现实实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已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因此经济学集理论性和应用性于一体。课程与生活的紧密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经济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融通,更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为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丰富实践教学方法,突出经济学原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原理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探究现实经济问题的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并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了解经济学研究前沿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市场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等。

第二,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经管类其他专业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运行和微宏经济政策,能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政策进行初步分析,提升分析问题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面对人生的经济决策,能灵活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取舍,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创新实践教学设计理念

立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经济学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以“化理论为方法,用理论促实践,以创新求实效”的创新性教学改革为思路,采用生活、生产中的鲜活实例为血肉,力争在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注重适用性、实用性、应用性及发展性。(如图1)

图1 实践教学设计理念

(三)构建“一平台,两主线,四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经管类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标要求,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秉承“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的实践求知规律,构建了具有连续性、全程性、有序性的“一平台,两主线,四系统”的《经济学》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一平台即经济学精品共享课平台,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旨在拓展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应用型人才终身教学理念的形成;两主线是指培养经济思维和注重知识应用,旨在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性和应用性;四系统则包括认知型实践教学子系统、探究型实践教学子系统、综合型实践教学子系统、创新型实践教学子系统,通过整合课内课外时间资源、校内校外实训资源、自身和他人社会资源等,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多渠道、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图2 实践教学体系图

(四)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针对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共享资源,优化整合了实践教学内容,如下表:

四、《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一)基础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授课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注重与时俱进,以知识的传授作为载体,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培养其创业创新意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

(二)学科化和生活化相统一,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

《经济学》课程是整个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入学接触的第一门经济学理论课程,本门课对以后的课程学习和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教学中以理论分析为主同时又紧密联系实际,教学既讲究理论推导的严密、理论阐述的完美,又突出其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现学生收获最大化

实践教学知识点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内容导论 案例教学 阅读机会成本案例,讨论面临你身边大大小小的选择,你是如何进行抉择的?每次选择时考虑的机会成本分别是什么?选取生活中的某个决策场景,撰写一篇“如何运用机会成本决策”的小论文。供求理论 情景模拟 模拟商品买卖场景,让学生体验价格与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关系。并结合新闻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充分讨论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均衡价格专题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近十年来国家关于农产品价格管制的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的变化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并思考政策变化的大逻辑。专题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去不同的产品市场调研,通过访谈,搜集三种不同新产品上市后价格变动的实际数据,总结归纳新产品上市后价格变动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消费者行为 教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可乐若干和三个杯子,请三位同学上台,让三位同学现场畅饮可乐,过程中让其谈感受,启发大家讨论总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头脑风暴 认真研读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案例,分小组讨论“规模经济产生原因及影响”,要展开头脑风暴。企业考察实训基地企业采访“价格低于工厂成本的订单该不该接?”按照分工的小组,带着问题到实训基地企业采访,了解企业成本的构成,以及价格构成。小组讨论“当价格低于工厂成本的订单什么情况下该接?什么情况下不该接?”并写出调查报告。实地考察 考察学校周边市场销售的商品种类,并分析各类商品市场结构属性,各类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分配理论 课堂辩论 以“明星高片酬收入合不合理”为主题展开辩论市场失灵 专题调查 选择石油或通讯行业为调查对象,从服务与资费角度分析该行业的市场效率,并探讨原因。GDP的核算 视频教学 观看我国GDP核算的相关报道,并课后查找近十年广东省GDP的数据,并分析其构成特点。经济增长 专题调查 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城市,调查该城市近十年来经济增长的数据,并分析增长的源动力有哪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专题调查 通过网络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并写出一份报告。宏观经济政策 专题讲座 聘请知名教授或者财经专家开展“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专题讲座生产者行为

一方面合理运用课内的讲授时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雨课堂、微课、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专业竞技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把课外时间变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追求学生收获最大化。

猜你喜欢

经济学应用型理论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简明经济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