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枢纽现代换乘中心设计应用研究
——以岳阳东客运枢纽中心项目为例

2019-05-15

智能城市 2019年7期
关键词:站房流线换乘

孟 磊

(上海筑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1 岳阳东客运枢纽中心项目概况

岳阳东站是京广客运专线上的一个一等站,于2009年12月投入运营,近些年随着高铁旅客的日益增长,东站枢纽面临候车面积紧张,旅客换乘不便,站前广场人车混杂以及周边地块未有效开发等诸多问题。2014年12月由岳阳市政府委托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主导东站客运综合枢纽项目启动,其设计意图是扩建原有站房,整合换乘模式,优化站前交通流线,带动周边路网及地块开发利用。枢纽综合用地348.8亩,南侧至站前广场,北侧至黎家村路范围内,东侧到高铁轨道控制线,西侧至金凤桥北路。

2 岳阳东客运枢纽改造与布局建议

2.1 既有站房及周边地形的调研

在设计初期,通过对既有岳阳东站及周边地形进行调研,对本工程的特点与问题进行分析,对于高铁站而言,存在以下问题:(1)进出站旅客经受风吹雨淋;(2)检票和安检集散广厅设计进深尺度过小;(3)候车大厅面积偏小,检票闸机口数量不足;(4)出站通道自动扶梯偏少,距离检票口太近。

对于换乘而言,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公交车线路运力不足,且距离进出高铁站距离过远;(2)长途车站设计简陋,未得到有效的运营;(3)出租车及社会车辆混杂,人车未分流,停车场数量达不到停车要求。

2.2 站房改造与总体布局建议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与问题,建议高铁站房在原有基础上可以进行扩建改造以满足使用要求,通过新建换乘综合枢纽可以有效解决现有各种问题,且未来可以接入岳阳规划中的磁浮一号线。

空间布局的原则:(1)根据功能空间关联度的强弱,确定枢纽空间布局;(2)各模块空间功能明确,布局结构简洁,辨识度高;(3)需考虑系统容错能力,预留未来扩容的可能性。枢纽的功能空间包括:站房功能空间,换乘功能空间,交通功能空间,服务功能空间,商业及娱乐功能空间。

根据现有地形分析,东站西广场南侧是景观山体,北侧是低矮的丘陵地带,但是距离规划中的黎家村路(下穿铁路干道)很近,交通优势明显,所以将换乘枢纽中心布局在站前广场的北侧,立体式布局了一个一级长途汽车站,一个公交首末枢纽站、一个换乘大厅、一个交通办公大楼以及社会车和出租车地下车场,整合优化了地块,预留出临金凤桥北路一侧地块可做未来的开发使用。

以上布局几经论证得到业主方以及岳阳市两会决议一致通过。

3 高铁枢纽换乘流线优化设计

3.1 长途车汽车流线设计

通过前期规模论证,岳阳市在东区需要规划一个一级长途汽车站,长途汽车主要进站方向经研究是由金凤桥北路经黎家村路进入站场,故我们将汽车站设计成二层立体式,一层是长途大巴到站下客兼夜间停车场,大巴车进站后靠右侧为下客区,旅客经过下客通道进入换乘大厅首层,无缝到达高铁站房;二层是长途汽车候车大厅兼出发站台,高铁到达旅客经出站闸机口至换乘大厅二层进入长途候车厅,大巴离场经高架桥进入黎家村路转向金凤桥北路离开。长途大巴到站和发车流线分开设置,既解决了路口拥堵难题,也做到人车分流。候车厅预留设置城市候机中心,可使旅客可通过一站式值机,从高铁下车可以直接换乘飞机,免去奔波之苦。相关长途汽车站管理以及配套用房分别设置在首层及二层,消防疏散间距以及配备标准均符合设计规划。

3.2 公交首末站流线设计

本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的原则,根据岳阳市整体规划,需要在东站枢纽设计一个公交首末站,到发线数10条。对外公交流线也是经过黎家村路进入站场,故我们将首末站放置在长途站场东侧,公交进站后靠右侧为下客区,旅客经过一层出站通道进入换乘大厅达到高铁站房,首末站一层设计成岛式出发站台,高铁旅客经地下出站闸机口检票出站可以直接经过扶梯进入公交出发站台,整个公交换乘模式做到人车分流,换乘清晰。首末站二层设计成露天公交夜间停车场,供驻场公交夜间停靠,预留相关公交维修与管理用房。

3.3 出租车及社会车流线设计

出租车及社会车由市区经过巴陵东路可以直接进入高铁落客平台,由站前环形车道可进入地下车库等候接客也可以经金凤桥北路离场,高铁到达旅客通过地下出站闸机口经换乘大厅负一层进入出租车换乘候车平台,也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驾驶私家车离场,社会停车库预留充电桩。车库出口与入口分开设置,多方向出场。做到人车分流、“零距离”、全天候换乘。

交通衔接点设置原则:(1)空间节点四面均衡设置,多相连接城市道路,避免个别路段压力过大。衔接点不少于两处,节点分设,分块循环;(2)如衔接采用立体节点形式,需设置加速车道或集散车道,避免对主线运输有较大干扰;(3)如衔接点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时避免将客运枢纽衔接点直接开口在干道上,需避开城市干道和敏感路段,以及交通量已经较大的交叉口。

4 换乘中心大厅的空间布局优化设计

交通组织原则:分块布置,适度联通,具容错性。

4.1 换乘枢纽中心发展历程

换乘大厅是综合枢纽的核心部分,其作用不仅仅是指引旅客换乘各种交通模块,还是一种设计理念上的更新换代。第一代的旅客换乘模式往往是平面式换乘,将交通模块综合组织,形成模块到模块的换乘方式,这种线性的联系极容易引起换乘流线的交叉和混乱;第二代换乘模式是在各功能之间加入中心式“换乘大厅”模块,作为独立的模块,换乘大厅与所有的交通模块连接,通过自身很好的空间完整性和导向性,使得无缝换乘组织模式更加完善;第三代换乘模式在换乘流线上组织绿化空间形成“绿色换乘”。随着高铁站房面积越来越大,换乘距离过远,极大地影响了旅客的换乘体验。提升换乘体验,是第三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设计理念。在换乘大厅四周、各种换乘流线上,尽可能合理的组织景观庭院,改善换乘空间采光、通风以及视觉体验。研究各种交通模块的流量,在结合本城市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下,做到绿色换乘。

4.2 第三代换乘中心的运用

岳阳东客运综合枢纽采用了第三代换乘模式,将换乘大厅置入高铁站房与各换乘模块之间,使用立体化联系各模块,做到出发和到站旅客人行流线之间无穿插,最短距离换乘各种交通模块。并且预留接入未来的岳阳磁浮一号线。整合车行流线,做到人车分流,优化站前集散广场,从景观设计上重新打造站前广场,营造尺度宜人的预留未来城市高铁新城开发地块。同时在换乘大厅内部植入景观庭院,将绿色引入各换乘通道,通过材料和立面设计手法,优化采光模式。提升城市客厅整体形象,创造岳阳市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4.3 换乘中心的内部空间布局分析

换乘大厅内部空间分成三个区域:一个是公交换乘区域,市内旅客乘坐公交车到达首末站下客区进入换乘大厅,穿过换乘大厅到达高铁站房。反之,高铁到达旅客经过出站闸机进入换乘大厅地下一层,通过扶梯上至首末站一层公交岛换乘公交离场;第二个是长途换乘区域,市外旅客乘坐长途大巴到达长途枢纽下客区进入换乘大厅,穿过换乘大厅到达高铁站房。反之高铁到达乘客可以通过扶梯上至二层长途候车厅,换乘长途大巴离场;第三个区域是地下的出租换乘中心以及社会车停车场,高铁到达乘客可以通过地下出租车换乘中心换乘出租车离场。整个换乘大厅采用立体换乘体系,优点是将多种交通模块在垂直方向叠加,通过不同的楼层(包含地面和地下空间)之间的垂直联系,实现了短距离、全天候的换乘。换乘大厅剖面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换乘大厅剖面示意

4.4 换乘中心绿色换乘与立面设计研究

换乘大厅作为整个枢纽的核心部分,不仅是各交通方式的连接点,也是旅客体验服务,感受当地文化的关键场所。首先,我们用树形结构为换乘大厅提供一个巨大的透光屋顶,并将四面打开迎接阳光并设置玻璃雨罩,从形态到空间响应了绿色换乘概念。在换乘大厅内部布置问询、商业、配套、枢纽办公等服务设施。在各连接口布置了庭院绿化,使旅客感受到了绿意盎然。屋面结构作为主要的造型元素,其出挑与收分的柱子也呼应了原有站房的屋顶与斗拱设计,采用了现代方式为建筑物室内带来柔和的采光。其次,沿着换乘大厅及周边各模块之间切出的下沉庭院,可以为地下室带来采光。从地下一层到达的旅客,下车时第一眼能看到阳光充沛的绿色庭院;从地下一层出发及二层长途候车的旅客,在排队等候时也可以享受自然通风与采光,看到这些庭院中郁郁葱葱的植物,并免受汽车尾气的干扰。

5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高铁枢纽站的管理运营和便捷运用,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换乘设施布局作为高铁枢纽站的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随着人们的出行体验在不断地改进。如今高铁枢纽换乘设施布局规划上已经充分考虑了立体换乘的设计,清晰换乘界面,提高换乘效率,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与城市空间更好融合,提升交通枢纽的城市客厅形象。

猜你喜欢

站房流线换乘
换乘模式下货物运输路径问题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中老铁路国内段站房“颜值”初显 全部11座客运车站装饰装修接近尾声
营改增对公路站房工程造价影响研究
几何映射
北京地铁连拱换乘通道下穿引桥施工沉降控制研究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
大型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及优化方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