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非小事,切莫忽视
2019-05-15吕若琦
□ 吕若琦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主要分为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青少年牙周炎和牙周萎缩等。目前,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义为是继癌症、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且就治率仅有10%。尽管如此,牙周病并未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血糖控制不好竟是牙周炎作怪
60多岁的老王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按时服药,但有段时间,他的血糖总是控制不好,经常偏高,前往医院治疗后,血糖控制还是不理想。后来,老王到医院镶牙,医生发现老王患有严重的牙周炎,建议让他先进行治疗。其实,引发牙周炎的细菌与糖尿病有密切关联,不同程度的牙周炎,会影响糖尿病的病情。通过对牙周炎的有效治疗,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免疫防御功能障碍,都会影响机体对入侵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因此牙周炎的发生率更高,并会越来越严重。临床发现,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其牙周组织的炎症更为明显,表现为龈缘红肿,肉芽增生,易发生出血和牙周脓肿,使牙槽骨破坏迅速,进而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周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充血、口臭,刷牙、吃硬的食物时出现刺激性出血,严重者牙齿松动、咬合无力。牙周炎不仅是导致中老年人牙齿掉落的主要原因,还和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胃病等有很大关系。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牙周致病菌及其代谢产物更加容易进入人体血液并扩散至其他器官,例如口腔感染可能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据统计,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入院或死亡的概率比无牙周炎患者高25%;牙周炎转变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是牙周正常者的1.4倍,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则是牙周正常者的2.1倍。
治疗牙周病须打“持久战”
牙周病的治疗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以及长期的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患者需进行牙周的基础治疗。通过洁治术(即洗牙)、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纠正不良修复体和充填体等,清除牙周病主要致病因素——菌斑和牙石,使牙周炎消退。对于牙龈炎和轻中度牙周炎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只有重度、复发性或侵袭性牙周炎才会在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的基础上同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完成后三个月需要进行牙周的复查评估,此时,如果患者的口腔卫生较好,牙龈的炎症则基本可以消退。需要注意的是,牙周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患者要学会树立正确的护牙意识,并养成良好的洁牙习惯及方法。
如何预防牙周病
首先,导致牙周病的罪魁祸首是牙菌斑。因此,控制好牙菌斑是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应做到早起及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使用牙刷、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洁牙工具。需要注意的是,漱口水对牙菌斑的控制仅为辅助作用,想要控制和清除牙菌斑,则主要依靠日常对牙齿的清洁,如使用牙刷、牙线等清洁牙齿。其次,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如果在刷牙或吃东西时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应尽早前往医院就医。
再次,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吃含糖食物,做到不抽烟、少喝酒,多吃富含纤维的耐嚼食物,增加唾液分泌,以利于牙面及口腔清洁。
最后,做到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并及时清洁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