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对血液流变学、肝功能AST、ALT、ALP影响比较

2019-05-15杨林森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营口11500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伤性胆结石胆囊

杨林森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普外科 (辽宁 营口 115009)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介入与小切口胆囊切除对胆结石患者肝功能与血流变指标影响。方法:选取92例胆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加以分组,腹腔镜组48例,小切口组44例,分析手术前后两组血流变、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治疗后ALP(60.80±3.67)U/L显著低于腹腔镜组(68.19±3.85)U/L,AST(24.75±1.58)U/L、ALT(22.37±1.74)U/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18.36±1.76)U/L、(16.59±1.98)U/L,P<0.05。结论:针对胆结石的手术治疗,相比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更能保护患者肝功能,对维持良好的血流变指标有一定意义。

胆结石为常见胆道系统疾病,属于肝胆外科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在胆结石形成后,患者胆囊黏膜会受到刺激,继而产生慢性炎症,为防止病情加重,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既往治疗胆结石多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但受到手术创伤性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延长患者恢复时间[1]。随着医疗水平进步,微创理念在胆结石的治疗中得到较好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凭借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在胆结石治疗中效果满意。本研究对此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92例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纳入标准[2]:①经CT、超声等扫描,证实存在胆结石;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对手术耐受性良好,年龄低于8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胰腺炎、胆管炎、肝炎等病变者,排除腹部感染者;②排除主要脏器受损者;③排除腹部有手术史者;④排除3个月内有胆管梗阻或胆囊炎者。对达到上述标准者分组。小切口组44例,男女比20:24,单发结石31例,多发13例,年龄54~72岁,平均(61.88±2.67)岁;腹腔镜组48例,男女比22:26,单发33例,多发15例,年龄51~70岁,平均(59.62±2.51)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小切口组予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均在平卧位的体态下进行手术,全麻,术者切开患者右肋缘约5cm,将腹壁各层剥离,按照胆囊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分离胆囊管、胆囊动脉,进行结扎悬吊,提起胆囊,到胆囊管处,方向为顺行或逆行配合顺行,对胆囊管切断结扎,之后切除胆囊,电凝止血后缝合。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取平卧位体态,气管插管复合全麻,设置气腹压力值,切开肚脐下侧,做约1cm弧形切口,建立CO2气腹,压力控制在10~12mmHg。穿刺腋前线和肋弓交界,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观察下,明确胆囊和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切除胆囊,之后电凝止血、缝合方法与小切口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流变指标、肝功能指标在手术前和术后5d的波动。本研究观察的血流变指标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本研究观察的肝功能指标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统计学工具CHISS2016版进行分析,计数资料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手术前,两组血流变、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腹腔镜组肝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小切口组AST、ALT明显升高,ALP明显降低(P<0.05),并与腹腔镜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胆结石作为胆囊疾病,以黄疸、高热、腹部剧痛为主要表现,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因素影响,发病率愈发增加。当前,临床上以胆结石切除作为主流的治疗方式,小切口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均是治疗胆结石的重要方法[3]。本研究对两种术式在血流变学和肝功能方面进行了评价,本文结果显示,腹腔镜组能够较好地维持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和肝功能,而小切口组在术后血流变指标未见明

显变化,但肝功能ALP相比术前和腹腔镜组显著降低,AST、ALT显著上升,证实了腹腔镜组的稳定效果。这可能是因为小切口胆囊切除尽管与既往的开腹手术相比降低了一定创伤性,但仍在手术术野方面有较大局限性,对手术探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肥胖人群中,更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提高了手术难度[4]。腹腔镜胆囊切除则是在腹腔镜的视野下,通过冷光源照明,可以按照顺行等顺序逐步实施胆囊切除,切除效果较为彻底,同时降低了手术创伤性,不会留下明显瘢痕,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尽管腹腔镜手术在胆结石的治疗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属于微创手术,手术难度较高,对手术操作过程要求较为精细,需要临床医师熟悉手术流程及了解人体胆囊的解剖结构,否则易造成胆总管损伤,或充血水肿出血等问题,因此,临床应加以注意[5,6]。

综上所述,针对胆结石的手术治疗,与小切口胆囊切除相比,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创伤性,在术后维持良好的肝功能,对患者血流变指标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法。

表1. 两组血流变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血流变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s)

注:比手术前,aP<0.05;比小切口组,bP<0.05

肝功能纤维蛋白原(g/L)红细胞压积(%) 全血黏度(mPa·s) AST(U/L) ALT(U/L) ALP(U/L)腹腔镜组(n=48) 手术前 2.24±0.43 42.76±3.28 5.27±1.20 19.12±2.05 17.32±2.14 65.47±4.16手术后 2.67±0.51 44.58±3.19 6.04±1.16 18.36±1.76b 16.59±1.98b 68.19±3.85b小切口组(n=44) 手术前 2.18±0.47 42.91±3.25 5.11±1.31 19.51±2.11 17.14±2.06 65.13±4.14手术后 2.49±0.39 41.26±4.04 5.49±1.42 24.75±1.58a 22.37±1.74a 60.80±3.67a组别 观察时间 血流变

猜你喜欢

创伤性胆结石胆囊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