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行人”
2019-05-14王梦云MENGYUNWANG
王梦云MENGYUN WANG
一个黑色圆盖,一个简洁的白色标签——“前半生”以职业篮球选手身份度过的BEN GORHAM带着与生俱来的天真和无畏摇身一变,转行创造了BYREDO这个备受追捧的香水系列。但不要就此將其定义为“小众香氛品牌”,因为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充,一个不囿于任何生活方式却适用于生活的明日品牌正在成形。
摄影:郑文絮WENJEl CHENG
说起Byredo,创始人BenGorham始终保持着运动员的思维方式:自我调节、毅力、步伐……与他交谈中,这些字眼时常出现。
直到在加拿大念完大学回到出生地瑞典,身高1米96的他还坚持走在专业篮球运动员的路上。然而25岁那年,一切戛然而止,他因不可控因素被迫放弃了球星梦。据他回忆,那是“史上最糟糕的一次决裂”。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危机感,Gorham开始在瑞典的艺术学院就读,随后在一次晚宴上偶遇瑞典调香师Pierre Wulff,由此产生了对香水的兴趣。
起初,这个母亲是印度人、父亲是加拿大人、双臂满是文身的前运动员在由法国调香师主导的封闭、精英化的香氛行业眼中,几乎算得上是个异类,但他迎难而上,表现出的坚定决心说服了Wulff,并在他的举荐下,开始跟两位经验丰富的调香师合作。
职业球星梦虽已破碎,但留给他的却是珍贵的教诲。“在前半生,我是一名运动员,这讲求的是毅力,是努力,是你的职业道德。”谈起从零开始学习调香及其背后的工艺时他这样解释说。2006年,他创办了品牌Byredo。
“其他品牌无论独立与否,都由美容行业内的人所创办。但我是外行人,有完全不同的视角,我深信品牌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缺乏经验,这反而让我打造出独特的产品。我喜欢一无所知的感觉,因为你看到的只有可能性。”
与强悍的外表有所不同,GorHam的语调极其温柔细腻,如此高大的身形竟给人一种沉静之感。香水于他最初的吸引力,来自如何将香味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探索。他推出的第一款香水的灵感来自小时候对父亲的味觉记忆,另一款则是汲取去母亲印度的家乡所闻到的气味。即便他不具备任何调香知识,但他有某种对于香水的清晰愿景——运用昂贵的原材料,但要将成分简化,同时赋予每款香水缜密的叙事以及充满诗意的名称,如“无人区玫瑰”、“荒漠孤魂”。
“Byredo是一个讲究情感的品牌,不是理性的,”他解释说,“香水本就很个性化,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全凭感受,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它很人性化。”
在他眼中,品牌刚度过的第12年是个转折点——自斯德哥尔摩、纽约之后,Byredo接连在伦敦和巴黎的核心地段开设了新的专卖店,并借由10月份在北京SKP以及本月在上海恒隆广场开设的快闪店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同时,从香水发迹的Byredo也早已超越“小众香氛品牌”的范畴,随后引入的墨镜、包袋皮具等产品线逐渐让品牌的世界变得愈发丰富。
“你知道大家永远想把品牌、人、创意归类,放入某种框框里,在我建立一个香氛品牌后,我推出了墨镜和皮具,大家都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多品牌会按照理性的规划去发展,但Byredo一直只关乎我自己的愿景。”
他告知,品牌明年将会添加一个彩妆系列(“大家觉得我们可能会先出护肤品,但不是这样。”),以及一个羊绒系列。然而即便自己热爱时装并常与时装界进行合作(他曾与好友,摄影组合Inez&VinoodH、艺术指导M/MParis都推出过合作款香水),但Gorham完全排除的可能性就是以后会设计时装。“时装的宗旨就是每年要重塑自己4-6回,和我们的节奏完全相反,Byredo的作风是沉迷于一个主意,花费很多时间微调与精巧雕琢,发布后,再继续调整。”
不是时装,不讲究传承,更不会宣扬特定的生活方式——这是GorHam对自己品牌的定义。“生活方式品牌意味着要强加一整套生活模式,你住在某某地方,会买这种沙发,穿这个牌子的鞋,拥有多少收入,向往这些东西……我们不做这些,我们只创造美丽的东西让它们来融入你的生活,无论你穿得是Chanel高定还是Off-White。”
相比快速地扩大品牌规模,Gorham属于当下崛起的另一类经营者:更看重的是如何保持品牌的敏锐度。因此,他熟知打稳基础的重要性,这些年来一直都以脚踩刹车的方式来对待产品的供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可持续性,若发展得太快、太庞大,就会出现很多危险。”
两年前,他决定进军几近饱和的高端包袋市场。“刚开始生意发展得很缓慢,”他坦陈,“因为价位反映着我对皮革、工艺、品质的要求,我也知道可能某种印花图案在当下更受欢迎,但在这之前,必须先把我们黑色小牛皮做到完美,这是刻意的,你为了达成长远目标必须在当下做出牺牲。”
又或者,再次用体育做个类比:“大家可能都在快跑,但作为运动员,你必须自我调节才能跑得更久。对他们来说比赛可能明天就结束了,但在我心目中这是个马拉松。”
“那你在冲向什么目标?”
“权威阶层吧。”
2008年,他的香水入驻美国知名百货公司。他便惊讶地发现,在所有大牌香水的推广竞争中,Byredo的销售额居然能名列第二,体现了独立高端香氛品牌的崛起对于香水市场造成的颠覆。“香水往往被时装屋用来拉拢客户,邀你加入他们的群体,但十年前大环境变了,消费者如今购买香水渴望的是如何变得独特。包袋也是一样的态度,你花同样的钱,要不买别人都有的设计,或者来我们这边买别人没有的。”
然而在他激励打开全球市场的销售渠道之时,又该怎样去维护产品的独特性?“世界很大,”Gorham笑道,“我希望Byredo在每个区域都有能见度,我并不觉得它是小众的,但比如lkea在全球有四百多家店铺,而有些奢侈品牌却有五百、六百家,从原则上我觉得这是矛盾的,稀有原是奢侈品行业的支柱。”
在很多方面,Byredo代表的是一种未来品牌的经营模式-Gorham从局外观察并分析传统奢侈品牌的策略,拿来借鉴他所认可的,挑战并推翻他认为过时的。“很多大牌正面临该如何进化的问题,”他评论道,“如今,权威性以不同方式被衡量,不像以前更多看中的是财力,广告预算越多就越有权威……同时18 -30岁的消费者们与香水的关系也截然不同,这是全球性的,他们不想闻起来跟他们的父母一样。”
需要一直观察并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会让他感到紧张吗?
“不会,我这就打电话给Virgil!”他打趣道。
几个月前,他与好友、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联手推出了一个名为“Elevator Music”,集合包袋、香水、丹宁的合作系列。“我们认识九年了,他的成功真的归功于他的能力,他独有的天分就是能同时做一百件事,”Gorham赞赏道,“他可能在麦克诺斯的派对上当DJ,两天后是Off-White男装系列快闪店开幕,然而我们为了小事情还可以一直短信来回。”
这次合作也让Gorham意识到了关于更年轻一代消费者的事情。“我和Virgil坐在纽约的Mercer酒店,旁边有一帮十七八岁的孩子们,他们穿着Off-White的帽衫,然而你可以想象他们完全没用香水,只会用Axe防臭剂之类的,这很有意思。”
想到70后、80后这一代消费者早在十几二十岁时就购入大品牌的入门级香水,不禁让人好奇为何会出现这种代沟。“为了迎合他们认为下一代人想要的东西,很多大牌正不惜代价抛弃百余年的传承,舍弃已有的品牌故事来翻新,”他坦言,“但将年轻人视为一个整体,并设定他们不会进化,不会长大后向往一些与上一代人一样的东西,这是错误的。”
在各个品牌急于抓住下一代客户的心而忙乱之时,Gorham与他的伙伴们似乎能不断推出在年轻人看来富有诚信的产品。究其原因,他说:“让昨天来我们晚宴的人去形容Byredo,你觉得他们普遍会说什么?我觉得会是‘酷。这个词很肉麻,却非常关键,看待时装或者一个产品时你就能感受到它是酷或是不酷,这不是理性的,它就是一种感受,触不可及。”
轻而易举地打造出“酷”的本领,也是因为Gorham的生活和兴趣与当下青年流行文化极其相符(他对于各种限量版球鞋的知识储备超乎想象)。同时,作为“局外人”,他能敏锐解读年轻人想买入某种形象的这种向往。毕竟,香水的制造让他深谙这些“幻影”的力量——无形,却无处不在。
一步一步,Byredo成功地在零售版图上与传统奢侈品牌并列在一起。GorHam提及在北京SKP的快闪店,其位置处于各大牌当中,却能在此出售与它们同等价位的包袋。Abloh也曾在《Vogue服饰与美容》的采访中强调:Off-WHite的店铺开设在奢侈品区域的意义就是要跟临近的大牌进行某种对话。
“我们理解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权威阶层,我们熟知这个合金量。”GorHam说道,“于我,于Virgil,都不想把它视为一个平行的世界,而是要深入其中从内部破解与改变。”但成功与“体制”靠拢,就不害怕最终被体制吞没?
“Virgil去了Louis Vuitton后,为什么还继续经营Off-White,依然环球去做DJ?为了与大家保持关联。对我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的家庭,我定居瑞典,热爱爬山,冲浪。我可以去纽约、巴黎、北京,一下吸收很多信息,但回到斯德哥尔摩,我送我的女儿们上学,看看街上的景观,能讓这些主意沉淀,非常有助于创造价值持久的产品。”
如今,Gorham的朋友圈囊括了顶尖创意人士,其产品拥有无数明星粉丝,他也轻松穿梭于时装、艺术、设计等领域。他是否早就应该卸下“外行人”这个人设,承认自己已成功抵达权威中心?“不会,”他笑着调侃道,“你说你小时候爱看Vogue,但我成长过程中崇拜的是迈克尔,乔丹,如果我今天跟乔丹坐在一起,那我才会感觉,哇,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