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心留在乌鲁鲁

2019-05-14Addison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9年1期
关键词:原住民

Addison

“2019年10月起,澳大利亚最著名的世界遗产乌鲁鲁(Uluru)将全面封闭攀登步道。”其实,早在这则官方消息公布前,当地原住民就一直呼吁游客不要攀爬乌鲁鲁,这块迄今已有五亿多年历史的巨石代表着澳大利亚神秘的土著文化和狂野的原始之美,它是当地土著人敬仰的圣地。在乌鲁鲁的洞穴里,至今还保存着原住民祖先留下的绘画和岩雕,记录着他们祖先的神圣故事,因而他们不会攀爬乌鲁鲁。当你亲眼所见乌鲁鲁的壮丽景色,感受它的雄伟和孤寂,并在夜幕降临被静谧的星空所震撼后,就会明白有些风景只适合仰望。

经度131°,只可远观

经度131度假村(Longitude 131°,因选址地处131°经度线而得名)拥有距离世界上最大的那颗石头(艾尔斯岩,当地人称其为乌鲁鲁,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岩石)最近的15张床。入住的客人会被要求穿过沙丘最低的小径抵达房间,每间被设计成帐篷别墅的房间也被钢柱架高,这是为了将人类活动痕迹降到最低。在这里,自然是大Boss,一粒沙的命运也会被尊重。

天光和乌鲁鲁岩担纲主演的史诗级大片每天都会在此上演,从赭石色变成亮橘色,再变成深红色。黎明时分,徒步或骑骆驼绕岩石一圈;正午时分,躲在房间里看白日焰火;日落将至,夕阳将岩石周边映衬得红沙遍布;夜幕降临之后,你看得到每一颗星洒在岩石上的影子。

索道、电梯、玻璃栈道等设施如今见怪不怪,它们是人类亲近大自然的现代旅行中借工业化的东风滋生的产物。而在人类无所不能的今天,参观乌鲁鲁的方式仍然只有一种——绕岩石底部一周9.4公里长的乌鲁鲁基站步道(The Uluru Base Walk)徒步。

当地原住民阿南古人认为不能攀爬乌鲁鲁岩,因为攀爬会冒犯神灵。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从来都是充满敬意的,而事实上,绕底一周,巨石庇护下的小气候才是最令人惊奇的场景,你会经过静谧无底的水潭、参天的大洋洲木麻黄树,而引人驻足的要数无数大大小小的神秘洞窟,那里隐约露出了一些身材比例惊人的人形和动物壁画。在每座拥有CBD中央商务区的城市,地基深厚的摩天大楼自成一体,职场厮杀令人应接不暇。人类法则和自然规律总有雷同,同理,我想巨石置于沙砾之下可能也有故事。乌鲁鲁岩石的地下果然非常神奇,地平面以下还有纵深六公里的世界。我侧耳转换成英文模式听了一下向导的介绍:乌鲁鲁岩石区有超过415种原生植物、21种哺乳动物、178种鸟类、73种爬行动物,以及上千种蚂蚁、蜘蛛和虫类。就像牛奶是给小牛喝的一样,乌鲁鲁的地下世界也是给专业人士去探索的。绕乌鲁鲁岩底部一周“转石”,就像转山一样,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尊重。

寂静之声和原野星光是在乌鲁鲁岩前吃顿正经饭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安静得只听得见乌儿飞过树梢,另一种是餐桌边的灯光和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而当地原住民风味的比利茶( Billy Tea)及澳大利亚特有的丹波面包(Dampei‘),配上肉质独特的袋鼠肉或鳄鱼肉,落在世界料理图以混搭见长的澳洲厨师手中,你吃到的可不只是个噱头,而是不输川粤菜的山珍海味。

红白黄黑,天地精灵

从北领地回到北京,已入三伏,对于写字楼间神色匆忙的上班族和商场里冻人的冷气,我有些仿佛从真空过渡到醉氧环境的不适应。整理采访资料时,我翻出在北领地首府达尔文的一个向导Mel带我去的一间原住民艺廊的照片。我对这些画作中的每一幅都过目不忘,有黄黑相间的灌木丛.仙人掌形状、有鼻子有眼的动物列阵,麦田里一大一小两个圆圈,还有全部都是色彩艳丽的红白点和一种叫不上名字的直叶植物,画笔的线条很粗犷,颜料的色彩也很特别(纯植物提取、调色)。在中国年营业额最高的商场外围经过乔治.阿玛尼和杜嘉班纳相隔不远的橱窗时,我忍不住想象了一下这些原住民图腾和时尚圈的新一季结合的火热程度该是多么得令人兴奋。不只是时尚国一直向从原住民艺术取经、汲取灵感,艺术家也是一样。

不久前,有网络媒体发布了一篇中国画家在乌鲁鲁花了三十余年的时间探索原住民艺术的报道。周小平这个名字又一次被提起,因为北领地的官方旅行机构对他已经非常熟悉了。他在乌鲁鲁写生的那些年里,和当地原住民同吃同住,最后一起创作了很多可以用“混搭”和“跨越”来形容的画作。其中有一幅和当地的原住民画家布龙布龙一起画就的《回归生命》,他们俩从画布左右两端出发,就像从海洋相隔的中国和澳大利亞分别肩程,用游动的鱼来记录白己的游历故事。周小平画的是中国工笔画中的绿色湖水和锦鲤,布龙布龙画的则是乌鲁鲁文化的几何纹饰。在后者的世界里,鱼是红色和黑色的,而水是朱红色的。最后布龙布龙的几何鱼越入了锦鲤游动的绿色湖水,然后渐渐变成了有立体感的中国锦鲤,用一种全新的、充满趣味的表达方式来诠释古老文明的融合。

在乌鲁鲁的岩画里常见一圈圈的圆形结构,当我在卡卡杜国家公园里看到这种图腾,询问当时的向导Anja时,她告诉我,这是精灵的踪迹。圣灵是乌鲁鲁原住民的信仰偶像,在他们眼中,人、动物和大白然都是由圣灵创造而成的,而精灵是圣灵委派到人间的使者。原住民的四种传统色彩“红白黄黑”来自赭石、黑木炭和白石膏粉等白然材料研磨、勾兑而戍。周小平《白色的圆圈》中以点分布为圆的图案周围晕开了很多大小不同的斑驳,隐喻了散落在乌鲁鲁天地之间的精灵。

之后,当被问起大部分原住民相关画的视角,周小平提到“他们眼里的世界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时,参加几次原住民仪式后的他回答道:“他们画里的世界是乌瞰视角下的二维平面。”

“你不是原住民!”他的老师说,“你没有权利使用这些图案符号。”2005年,周小平申请去达尔文大学深造原住民绘画时碰到了钉子。所幸这场关于外来人进入原住民艺术领域的动机讨论最终适可而止了,周小平得到了来白原住民学者马西亚‘兰顿(Maraa Langton)教授的支持。她在这场辩论中的观点是:“周小平在推动原住民文化中的动机令人敬佩,对其复杂性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惧怕的态度;那些批评者试图愚蠢地将人们对待原住民的认识限制在远古的区域框架里,而不是继续他们的现代性。”

身处现实回归神话

“在整个北领地,原住民是天生的艺术家。Lynetle夫妇一个擅长编织艺术,另一个擅长用白然颜料绘画和制作古老乐器。从手腕上佩戴的Apple Watch可以看出,他们并不与现代脱节。”我在悉尼的朋友冯晶刚从北领地回来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和我分享这次旅行的所见所闻。

热带地区的人们爱傍水而居,来到Lynetle的“工作室”,午后的阳光蓦然间从树缝之间穿插而入,照茌一块块浅浅的水洼之上,是一块块白玉盘,莹壁生辉。四面通风,他正盘坐在木地板上作画。人在画画的状态下,知觉会变得敏锐。看见什么都想“这是什么?这给我什么感觉?我怎么表达尚来?”。人因此重新获得天真的目光和质朴的情感(现代艺术从世界各地原住民身上汲取能量的例子由来已久,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毕加索)。作画的原料来白砖块与土地。黑色代表皮肤,红色代表血,黄色代表太阳,棕色代表影子。他把这些颜色一一涂抹在自己的身体和脸上,神情肃穆。然后,他开始在土地上绘画起图案:同心圆、弧形、井字方格、鳄鱼、乌龟、回形标……原住民的绘画即是与神对话,传统的原住民点画通常会呈现一个故事,一般涉及狩猎或聚餐,通常在整个画中都嵌有传统的原住民标志。这些符号在解释时赋予这幅画全新的意义。他就着画,跟我们讲了很多故事,教我们在热带丛林里生存的技能。比如说他告诉我很多事是用一根棍子就能搞定的,比如捕捉鳄鱼、寻找食物。这些人类参与自然生活的“真实”逐渐抽象为绘画的符号,被赋予意义,原始又神秘。

夜幕缓缓降临,Lynetle和家人一起升起篝火。最小的女兒放学回家,跟父母聊着今天在学校体育课上学骑马的体验。Lynetle拿出刚猎到的鳕鱼开始烹饪。我们一边享用直接从篝火上取下来的丹波面包和比利茶,一边与他们轻松聊天。我问1 1岁的小姑娘:“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她眨眨眼睛说:“在父母身边,守护原住民文化。”

1.绕乌鲁鲁巨石底部徒步一周 乌鲁鲁基站步道是深入体验巨石美感并亲密接触乌鲁鲁的最佳方式之一。绕行乌鲁鲁的步道长9.4公里,沿途经过静谧的水潭、硕大的澳洲木麻黄树和隐蔽的神秘洞窟。

2.观赏日出或日落

乌鲁鲁因其壮观的日出和日落而闻名于全世界。在日出或日落时分,前往观赏这个高达348米的巨型独石,欣赏它从赭石色变成亮橘色,再变成深红色的壮观景象。

3.在繁星密布的苍穹之下用餐

在繁星照耀下,大漠沙丘深处,借乌鲁鲁和卡塔丘塔为映衬,面对美食大快朵颐,尽情享用一生难得的晚餐。

4.参观乌鲁鲁卡塔丘塔文化中心

乌鲁鲁卡塔丘塔文化中心是游客参观公园的绝佳出发点。该中心会提供一些关于各类活动和园区的相关信息,以及对阿南古文化的介绍。

5.骆驼之旅

骑在“沙漠之舟”骆驼的背上,穿过中部澳大利亚的红沙,踏上前往观赏乌鲁鲁和卡塔丘塔的日出日落之旅。

猜你喜欢

原住民
原住民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澳原住民苦难30年未有明显改善
原住民
古镇
古镇
美国哥伦布日在变原住民节
新西兰原住民就诊遭歧视
网友:转弯也来不及了歧视原住民?吴敦义贴文惹议
吴敦义脸谱玩笑惹怒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