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切入点,做好预习工作

2019-05-14陈立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认真思考

陈立钊

摘 要: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放在语文学习上,就是如果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对于接下来展开的语文学习会很有益处。因为准备工作前置,在正式学习时,就可以很从容地应对所学内容。可是预习工作开展得好坏,也取决于预习的质量高低。本文就将从预习的几个有效策略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预习工作 把握思路 认真思考 及时补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21-01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做事情之前,有充足准备的话,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柏拉图也有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寓示着做事如果有了良好的开始,无疑会更加接近成功。这些道理放在学习上也同样适用。例如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如果能够提前进行预习工作,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全面的了解的话,那么在开展正式学习后,便会有的放矢,针对预习时找出的重点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同时,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样所有的难题也便会迎刃而解。

说到预习工作,很多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即预习就是疏通生字词,基本都是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字词,查查字典,标标注音,或者简单查阅工具书,把不理解的词语解决了就行,总觉得扫除读书过程中的拦路虎便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语文课堂的预习工作开展得好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深度的挖掘,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预习也并非是像这些老师理解的一样,如此单纯浅显,而是应该根据不同文本内容,采取不同预习方法,奔着相同的目的,即读懂文本,把握文本内容,领悟文本内涵,只有读懂了作者的用意,才可以在课堂上和作者达到共鸣。

具体来说,笔者针对文本类型不同,内容各异,采取了以下几种预习方法,而且收效不错:

1 从题眼入手,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一般来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精髓,透过题目,我们基本可以看清作者的写作方向,所以题目也被称为“题眼”。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把握“题眼”,尤其在预习的时候,我们按照作者的创作思路,理清文本的线索,找准题目这个切入点之后,贴近作者的意图,了解文章基本内容,从而对全文有一个大概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狼和鹿》时,虽然题目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内涵却很丰富,首先它把作为对立面的两种动物列举出来,而且课文正是围绕着这两种动物的动态平衡进行铺开,首先写到狼和鹿在森林里追逐,捕杀,然后由于人对鹿的喜爱和同情,最终导致狼被大量捕杀,鹿的数量飞快繁殖。紧接着,鹿吃光了草原上的绿色植物,可怕的传染病又在蔓延,鹿的生存质量大打折扣,其实文章就是通过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对生态平衡的探讨和呼吁。所以在预习时,我们完全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提出几个问题以供学生思考:狼和鹿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如何?狼最终结局怎么样?因为狼的变化,给鹿带来了什么结局?你从狼和鹿这个故事中,得到哪些珍贵的启示呢?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最终他们会从文本中找到答案,摸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对生态平衡进行一个细致深入的思考。

2 从课后习题入手,突破预习难点

苏教版教材的安排特别有心,每一课均会在文末安排相关的思考题,都是针对文本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或者依据文本外延进行设计而设的,所以预习时,不仅仅是完成预习的基本工作,即疏通字词,认真读文,熟知大意,如果能够从文本课后的思考题入手,展开深入细致的思考的话,也不枉编写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在文本后设立的思考题,一般都是凸显了教材的重难点,所以以课后习题作为预习的出发点,也便很快掌握住了教材的本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大江保卫战》时,笔者便围绕着课后习题让学生开展预习工作。课后习题中的第三题是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题有利于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同时做出标记,对于文本中能够促动学生内心的句子及时标注下来,通过感情朗读,深入体会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人情感。同时第四题的设定,对于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第四题是这样阐述的:默读课文,说说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读书,能够看出第二自然段是描写的解放军群体抗洪抢险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令人动容。而第四自然段则是选取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的代表——黄晓文来做细致刻画,这样的写法被称为点面结合,学生们通过仔细研读,能够真切地理解作者这种写法的好处,即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真实再现了抗洪救灾的感人场面,对于人物描写,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

3 从文本留白处入手,填充文本空白

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通过发挥现象力,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补充的话,能够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刻了解,同时也便进一步把握了文本的内涵。让学生对文本留白部分进行补白,就像打通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障碍,架设起了一架沟通的橋梁,同时,学生通过想象、表达、记录,也是对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使自己融入到文本中,和文章主人公达到深刻共鸣。

例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笔者便让学生结合高尔基信件的内容,以儿子的口吻给高尔基写一封信,学生们通过写回信,懂得从“给”与“拿”的辩证关系中学会待人接物的道理,即奉献是生活的真谛,不仅懂得这个深刻的道理,同时对于学生做人也提供了有利的参考意见。

4 结语

预习工作开展得好坏,取决于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以及预习习题的设立,所以教师应该对预习预留题目进行精心选编,从促进学生思考和想象、思维和审美的能力出发,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明强.论预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J].语文学习指导,2012(4).

[2] 黄晓迪.浅议预习工作如何在语文学科展开[J].课外语文,2014(12).

猜你喜欢

认真思考
浅谈中考道德与法治不同题型的审题与答题方法
Board Game
认真思考 化难为易
积累经验,认真思考,提升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善用文本细读 提升阅读素养
切蛋糕
角“耍”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