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知道这些人都是干啥的吗

2019-05-14

人生十六七 2019年4期
关键词:店小二媒婆服务员

三教九流

各色人等亦留声

“三教”原指先秦时期三大传统宗教——儒、墨、道。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加之墨教消亡,故三教逐渐改称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原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术流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后来“九流”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

“七十二行”是人们比喻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的说法。据宋周焊撰《清波杂志》所载,我国唐代的行业为“三十六行”,即:宫粉行、肉肆行、成衣行、玉石行、丝绸行、珠宝行、纸行、鲜鱼行、海味行、文房用具行、竹木行茶行、酒米行、铁器行、针线行、顾绣行、汤店行、药肆行、陶土行、扎作行、仵作行、巫行、驿传行、棺木行、故旧行、皮革行、酱料行、纲罟(gǔ鱼网)行、柴行、花纱行、彩舆行、杂耍行、鼓乐行、花果行等。

徐珂在其著作《清稗類钞·农商类》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工而约计之,日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由此说来,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等说法并非行业的具体数字,不过是各行各业的概称而已。

三姑六婆

市井生活见证者

三姑六婆原本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现代汉语中的“三姑六婆”常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三姑指的是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是佛教、道姑是道教、卦姑是专门占卦的。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六婆中,牙婆是专门贩卖人口的人口贩子,专为人买卖奴婢、妾侍。媒婆是专为人介绍姻亲的女性。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虔婆是妓院内的鸨母。药婆是专门卖药的女人。稳婆则是专门接生的接生婆,如果发现女尸,亦会由稳婆负责验查是否被人先奸后杀。六婆是各种专业的名称,有时一人可以身兼数职。

店小二

撑起一门生意

“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

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人数目作为称呼。如明代常遇春的曾祖父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饭店或旅店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平常的普通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当然的“店老大”,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为“店小二”了。

猜你喜欢

店小二媒婆服务员
媒婆李
不数碎银子的店小二
杨丽娟 从服务员开始的逆袭
具有备用服务员和不耐烦顾客的排队模型及其仿真
顾客和服务员
有毒!海底捞服务员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店小二”贴心服务 助力青年创新创业
机智的店小二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